院长讲坛

首页院长讲坛

院长讲坛

不懈的传薪——写给中国美术学院附中88周年校庆教师作品展

作者:许江   编辑:张同芳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7-11-28

作者:许江   编辑:张同芳   来源:    发表时间:2017-11-28

  美院的附中,建立已经88年。米寿之年,值得纪念。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用美的心来唤醒人心,以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的社会美育的理想。附中教育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都是艺术教育重要的一环,也是社会美育的核心部分。1928年至1929年,这些不同层次的教育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诞生在初建成的国立艺术院,构成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完整体系。正由于此,历史上将我院称为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高等艺术教育机构。

  附中教育的核心,就是顺应艺术技艺培养的特点,让这门独特的智性之学从娃娃抓起。艺术之“艺”,古篆体就是一个人在操持植物,从植物的培育到生命的呵护,艺术就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这种生命的成长是依托于一门技艺的学习,来培养艺术的感知,熟练体象的方法,融会心手的合一,开启个性的世界。它与一般的可检验的知识之学不同,而是通过情感的传达,让人的精神因艺术的力量升腾起来。因此它是强调可移情的感知之学,是由一条独特的道技相合的通道来完成传授和学习的。但它又绝非如许多人所言的那样:不需要文化课。相反,这种独特的技艺之学,通过自己的身体体验,通过个人的经验世界,旨在培养一种充满真切感知意义的文化之学,一种更具诗性内涵的文化之学。

  所以,附中的教学具有一种更深的内涵,就是在孩子的稚弱、易变、敏感的心智之中,来打磨技艺的感知,来浸润这种感知的熏染。附中的造型基础训练、社会实践体察、文化素质学习、价值观念培养等等重要板块,正是围绕这样的核心展开。多少年来,附中时聚时散,但这样的体系建设却是一代代人传承不懈的努力。正由于这种努力,使得附中历史上总是培养出大学的尖子,培养出学院教师的骨干,培养出代代传承的美院核心。这个核心不仅有更好的基础,而且有着明显优越的艺术感知,有着更为全面的创作能力,有着更具可塑造意义的文化素质。

  今天,在附中米寿之际,附中教师作品展开幕。这让我想到上世纪50年代附中的老师们:莫朴先生、夏子颐先生、徐永祥先生等,想到80、90年代的老师们:马玉如老师、施绍辰老师、翁诞宪老师、杨奇瑞老师,和后来的张浩老师等。他们有的已经离开我们,有的仍活跃在教学创作的最前线。他们是附中脊梁,也是附中教育内涵的写照。让我们以饱满的教学和创作,向他们致敬,向附中不懈传薪的使命致敬。

  许  江

  2017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