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首页活动

活动

2022年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中国画系写生之旅

作者:   编辑: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22-11-11

作者:   编辑:   来源:    发表时间:2022-11-11

张捷老师组社会实践  

壬寅寒露,气爽风凉,携硕博研究生廿余人南入处州,登芙蓉峡谷,走河阳民居,访时思古寺,观大漈飞泉。经旬之间,坐山望水,体察风教,躬行成迹。会天地与本我,融创造与心象,外物炫心,触景生情,境由心生,“观物”与“体象”不相为碍,与心之通内外、观世界,皆能主宾相照,物我兼成。山水乃因人而异之风景,是世界观之山水,更是求道者之山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自我觉行即道之生成途径,自然观决定方法论,亦为山水画视通万里、与心徘徊之生命力所在,以有限之笔墨经验投入到无限生命体验之中。

 张捷



 

  韩璐老师组社会实践  

一年一度的秋季下乡釆风课程,是我院中囯传统书画技艺在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基于学以致用原则的学理深化与技艺转化,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在深入生活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美,观察美、创造美的重要路径。通过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启迪,历练心智,拓宽视野,为创作出能反映时代精神面貌的优秀绘画作品做前期的准备和铺垫。

此次下乡我们团队前往绍兴和台州地区,重点在感受地方近十年来美丽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通过身临其境,领略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和新气象,以及新的人文自然风貌,并收集相应的创作素材,把握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时代发展主旋律、主基调。深入山林田野、农家村舍,感受和记录具有新时代气象的风土人情和绿水青山,并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和智慧的启迪。

此行可谓收获满满,不仅收集了大量创作素材,更重要的是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了解。在古老的唐诗之路上,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和新人文魅力,相信这些感受将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得以呈现。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立足当代,创造美好,是我们的使命与担当。此次下乡之际,正值党的二十大召开,大家一起观看了大会的直播盛况,都备受鼓舞,并表示,珍惜当下,一心向党,不辱使命,扎实践行,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反映时代精神和气息的艺术作品。

 韩璐


 

  花俊老师组社会实践  


从温岭到天台,从海港到国清寺,从渔民到僧侣,从靠海吃海到耕作寺田......向我们展开了民俗百态,也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乡土社会。我们行走,感知,绘画,思考。画满载而归的渔民,体会他们经历的苦风咸雨;画寺田里劳作的长工,感知这片风土与社会的深层关联。2周,9人,4场讨论,8个当代艺术家例案分析......让乡土与课堂相连,用田野拓宽视野,“以乡土为学院”。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此刻的风景,更要有“以身为度,如是我做”的决心。这次下乡无比充实,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带着自己的得获回到杭州,回到学院。这份秋天的采撷将融显在大家日后的思考和创作中。

 花俊


 

  陈磊老师组社会实践  

壬寅暮秋,与众学子寻先贤足迹游历雁荡。雁荡乃东南名迹。高山之颠,隐藏着历史源流的踪迹,密林深处,回荡着诗篇墨迹的传说。

雁荡山既有南方山岳的温婉秀美,也有北方山壑的浑朴雄壮,远山含黛,奇峰竞秀。峭壁之上,洞穴之中,林木葱茏之间,吾辈与万物同行,乘秋风,且待金乌出海涯。桂香是山谷酿造的琼浆,幽香弥漫在笔墨之间。坐看云起,执笔写胸中丘壑,目之所及,皆可入画。

写生不仅在感悟天地生气,亦是入古味而达己意的对答。述古或创新,细笔或粗笔,对景造境或行旅体悟,图中山水呈现着心灵之境,亦是心印之象。

 陈磊


 

  盛天晔老师组社会实践  

被疫情追迫,为大风阻隔,最后仍上了东极岛。这是第五次登临,第一次是1991年,张品操老师带队本科下乡;第二次是2012年,其时韩寒的仙人跳故事尚未开机,夜半的雾漫上阳台,我在面壁的房间里敲着刘老师的文章,枕边是齐邦媛的《巨流河》,当年的诸位,现已天涯散落,旧时的梅菊客栈也已变成了今天的岛与少年,但他们一定记得,十年前春夜屋台上若暖还寒时节的憧憬谈笑。

周人采风,集百千国之谣曲而成《诗经》。

司马迁在他20岁的时候完成了人生的壮游。

唐人风鹏振举,江南塞外,足迹遍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为在天地古今之中,与万物映照,证己身之渺小,而生敬畏持重,而有谦谨恭顺,而发鸿鹄砥砺之志。

正心,诚意,先做一个有理有情的人,再论修齐治平。人对了,一切才有意义,这应该就是下乡的意义。

盛天晔


 

  张铨老师组社会实践  

奉化写生行

户外写生,世间万物皆可入画,目之所及,皆为美好。写生,写的既是生气,也是生机。花鸟画既不是风姿卓越的风景,也不是肃穆的静物,而是中国人自然的审美意趣。所以此次带学生去浙江奉化写生,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田间地头的花鸟写生,而是要在花竹草木的静穆姿态里,让学生们学会如何观照自然,找到它们造化的生机。所以在下乡写生的教学中,要始终贯穿着艺术化的动静疏密辩证关系的教学,凭借“粒沙见佛。滴水照天”这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观察方式,让学生体悟如何细腻精微地表现物像的极致,引导学生从根源上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让学生们在下乡中所获得的,不仅是绘画技能的提升,更是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和理解。

张铨

 


 

  尉晓榕老师组社会实践  


 

  张谷旻老师组社会实践  


 

  刘海勇老师组社会实践  

"师造化"包含自然造化与社会造化,两者互为印证,是“师古人”转化为“师吾心”的关键。对于中国画学习和创作来说,格物致知是最基本和深刻的观察反思方法。既是以我格物,也是以物格我,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从不同物象中有所收获,随着自己的阅历增长也能不断发现新气象。下乡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跳脱出校园日常生活经验,去关照更大的世界,我们在丽水云和与温州文成的风里雨里日头里,晒黑了皮肤,也积累了不少真切体悟与兴致,对于创作是应有很好的身心激发。

刘海勇


 

  潘汶汛老师组社会实践  

因为疫情的缘故,这次研究生下乡我们选择了省内的兰溪游埠,镇上的老街围绕着著名的古早味早餐摊。因为来这儿吃早餐了,都是当地的本地人,有浓郁的当地特色。这里的民风淳朴,人物的形象也很入画。在这里体会着当地人的生活,我主张要到生活现场去让写生,要画在生活中的人,而不是画室里的摆放模特。大家在这里能够做到真正的体验生活,让这种感觉触动到自己的画笔当中去!那么第二站我们回到杭州以后,请奚峋強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去访宋人摩崖石刻,我们去了南屏山荔峰小有天园,感受了传统人文观照中的美,与古人共处一石,同赏眼前的湖山,体验山川与文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与体验。

潘汶汛


 

  罗颖老师组社会实践  


 

  叶芃老师组社会实践  

叶芃携研究生一行12人,由于疫情影响,决定在杭州周边写生,首先赴淳安千岛湖写生,主要研究天空与水面、群岛之间的空间关系 ,以及云朵的线性结构,还有山上水口、石头、与树木野草的共生关系。然后回杭州植物园、杭州动物园、杭州野生动物园写生,写生和收集创作素材,为之后创作做好各方面需要的前期准备。

叶芃


 

  黄芳老师组社会实践  

金秋时节,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花鸟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们下乡“武义——绍兴之旅”,深入田间地头,走访传统古村,探迹寻踪延福寺,登高揽胜牛头山。通过走进生活,亲近自然,实地写生,感受自然造化之美,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返途经绍兴古城,赏青藤之墨趣横生、观老莲之高古奇骇,感受古人笔端万象自传神的“写意”精神。

黄芳


 

  林皖老师组社会实践  


 


 

  黄佳茂老师组社会实践  


 

  吴冠华老师组社会实践  


 

  陈明坤老师组社会实践  

金秋十月正是中国美院学生社会实践课阶段, 国书院山水专业二年级师生一行16人分别来到雁荡山和天台山,国书院老前辈潘天寿、顾坤伯和陆俨少等先生在这里留下了不同的诗篇和墨迹,同学们也满怀期待的开始了写生之行,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大家每天早出晚归,行走于山水之间,了解物理、观察物态和体察物情,潜心学习,践行“艺理相通、技道相济”的教学主旨。这段课程对正在进行宋代山水画临摹的学生来说很有意义,一边向古人学习,一边走进自然,惑受自然之妙。 

陈明坤

 

感谢观看

 

 

     周雨欣 沈晓明  

 责 编   鲍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