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首页展览

展览

图书馆举办“艺坛古韵: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藏古籍拓片展”

作者:郑宏伟 刘涟涟 摄/申博   编辑:caaeduadmin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5-01-12

作者:郑宏伟 刘涟涟 摄/申博   编辑:caaeduadmin   来源:    发表时间:2015-01-12

  1月6日下午,中国美术学院2015新年古文献展——“艺坛古韵: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藏古籍拓片展”在学院南山校区美术馆举行。展览由学院图书馆、美术馆联合举办,共展出拓本、印谱、金石学、书画论、画谱、曲谱、诗集、词集、文字学等馆藏古籍精品96种330余册,经典碑刻拓片58幅。相关学术讲座活动于1月7日在南山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 

  学院副院长王赞教授出席展览开幕式并讲话,他谈到观展后的激动心情,期待展览会在学校引起一阵旋风,赞叹馆藏古文献作品饱含中国文化极为深厚的传统,虽然我们今天已经与她疏离很久,但当我们再次捧读和欣赏这些古籍善本、碑帖的时候,依然会感到震撼,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中国文化传统的伟大,同时也感到我们高等艺术院校的责任和任务。王院长还回顾了率队到河南、山西等地进行艺术考察采风的美好经历和邂逅珍贵文物的奇遇,介绍了学院正在组织开展的“中国第二敦煌”——克孜尔壁画及文化研究国际合作项目,指出学院热切希望和呼吁老师、同学们透过这样一个展示,能够得到启发、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一定要沉下来,把这些即将消失在我们生活当中的经典、深藏着的藏品,与积极参与克孜尔、敦煌壁画文化研究项目一样,扎扎实实地作为学院相关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的起点和我们身边的重要课题,或继续深化研究的课程、项目,使之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 

  图书馆馆长张坚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回顾介绍了自国立艺术院、国立艺专时期开始,直到浙江美术学院时期,我院图书馆前辈和学院老师搜罗、积累珍贵传统古典文献的历程,说明其珍贵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之中不仅凝聚着中国美术学院延绵不息的文脉,也令我们从众多藏品之中深刻感受到一代代学人、艺术家对于我们国家、对于我们学校的热爱。他表示,图书馆的工作围绕学校教学、研究、创作而展开,抱持为全校师生提供文献资料信息服务的职守,希望通过文献展览等方式,使得图书馆的工作能够与各专业师生有直接的交流,多接地气,图书馆很愿意为大家提供研究的平台和资源,也希望能够多多得到大家的意见建议和热心支持,为图书馆点赞。 

  来自英国苏富比艺术学院的中国传统艺术研究专家、敦煌学学者罗阿妮女士,美术馆馆长杨劲松教授、图书馆副馆长牛筱桔研究馆员等许多老师和同学出席了简短的开幕仪式,图书馆象山分馆副馆长、图书馆办公室主任郑宏伟副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 

  本次展览的亮点包括《历代帝王法帖释文考异》(明顾氏自刻本)、《左传词坛》(明崇祯刻本)、《元搨多宝佛塔》、《汉石门颂》、《魏爨龙颜碑》等古籍善本;拓片以墓志类为主题,展出包括“龙门二十品”在内的北魏龙门造像题记及其它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碑刻作品。策展人为图书馆郑宏伟副研究员、刘涟涟馆员。 

  古文献是保存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记录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艺术和文物价值。建校86年来,学院图书馆历年购置了大量古籍和碑帖拓本,还得到了本校教师和社会贤达的捐赠。特别是在上世纪50年代,经多方搜集,馆藏古籍获得了不少稀有的珍本;60年代,陆维钊老师、刘江老师到上海、苏州等地各大古旧书店选购到大量的碑帖、印谱,其中不少是珍贵善本;90年代,史岩先生将毕生珍藏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书画文物、拓片等捐赠给了学院。 

  图书馆现藏古籍20000余册,印谱类古籍数量多、质量高,书画类古籍门类齐全;馆藏碑帖拓片700余件,种类丰富广泛,时空跨度大,其中部分拓片的所拓原物已经湮没失传,且多为原碑整拓的历代名碑拓片,包括汉代《石门颂》、《杨淮表记》,北魏龙门造像题记,唐代《皇甫君碑》、《集王圣教序》等名碑原拓。 

  基于对古文献整理、保护、利用的理念,本次展览旨在向读者提供一个了解、研究馆藏古文献的平台,并期盼广大师生、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建议,以促进古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展览也专门邀请书法系同学给观众进行现场拓印演示。 

  展览还邀请浙江图书馆古籍部陈谊博士于1月7日晚举办“问学知津:艺术学古籍目录及版本鉴定”讲座,讲座系统梳理了经史子集中全部艺术类典籍的类属和检索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古籍版本学知识和鉴定方法,近百名同学聆听了讲座。 

  展览安排于南山校区的时间为1月6日—11日;象山校区的展览时间为1月14日—19日,地点位于象山校区图书馆3楼期刊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