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美日新9月正文

9月

“2025中意城市文明对话”在罗马举行,中国美术学院参与共话文脉赓续与城市未来

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阅读:    发表时间:2025-09-28

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发表时间:2025-09-28

当地时间9月25日至28日,“遇·鉴”文明交流互鉴活动分别在希腊雅典和意大利威尼斯、罗马举办。来自中、希、意三国及欧洲其他国家政府、学界、文化等领域的代表围绕文明互鉴、城市发展等议题展开交流。

9月28日,“2025中意城市文明对话”在意大利罗马举行,来自中意两国政府、高校、智库和城市管理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围绕“文脉赓续与城市文明建设”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以文明之光照亮城市未来。中国美术学院代表中国高校参与对话。在成果发布环节,“中国—意大利城市文明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意大利前驻华大使白达宁(A.Bradanini)分别作为中方代表和意方代表致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媒体城市研发中心主任高世强在圆桌会议环节发表主旨演讲。

“2025中意城市文明对话”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意大利—中国友好关系协会、意大利路易斯大学联合承办的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凯红、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中国驻意大利使馆临时代办李小勇、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王晖、同济大学副校长李翔宁、意大利中国友好关系协会主席玛利亚·莫莱尼(Maria Moreni)、意大利阿斯蒂省长毛里齐奥·拉赛罗(Maurizio Rasero)、意大利路易斯大学原副校长拉法埃莱·马尔凯蒂(Raffaele Marchetti)等出席活动。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作为中方代表在成果发布环节致辞

韩绪简要回顾了我校与意大利在艺术领域的交流与互鉴。他特别提到,去年11月,正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一行到访中国美术学院,参观威尼斯双年展走出意大利的首展“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总统对展览和学校给予高度评价:“完美的展览!了不起的学校!”

韩绪表示,今天在罗马与中意两国嘉宾齐聚一堂,是一个全新的交流互鉴的起点。此次在中宣部指导下成立的“中国—意大利城市文明联合研究中心”,由双方十所机构共同发起,未来将围绕城市空间更新与探索、城市美学提升等议题展开深入研究。尤其在智能计算生成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城市在恰当、平衡、健康的文明格局中持续发展,成为双方的共同课题。韩绪期待中心能够不断孕育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永恒之城”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媒大学城市文明研究院院长姚遥主持揭牌仪式。研究中心中方秘书处设于城市文明研究院,意方秘书处设于意大利—中国友好关系协会,创始成员包括扬州市政府、阿斯蒂市政府、中国美术学院以及阿里巴巴集团等10个中意各界机构,未来将在联合研究、遗产保护、青年培养和全球传播等方面推动一系列务实项目。作为联合研究中心首批成果,现场还播放了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制作的《城市风华录》外文版先导片。

此次活动设立“文明交融:城市空间中的文化传承发展”“城市发展:治理创新下的可持续未来”两场圆桌会议,来自中国和意大利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分享见解、碰撞思想,在交流中凝聚共识,在对话中启迪未来。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媒体城市研发中心主任高世强以“‘山水剧场’与城市:一种中国传统的当代活化”为题作主旨发言。

他在发言中强调,山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非与人隔绝的自然,而是“可游、可居”的精神空间,承载着文人群体追求超越性境界的价值取向。通过山水诗、山水画与山水园林,古代士大夫不断建构起以“山水精神”为核心的城市文化。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既承继了这一传统,又与西方基于“风景”观念的人类中心主义城市观相遇,形成新的文化张力。“山水精神”所代表的天人合一与诗意生活,为今日城市文明提供了超越性的启发。

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城市媒体研发中心以“山水行动”开展实践,提出“山水现场—山水道场—山水剧场”的方法论。“山水剧场”不仅将自然与艺术、个体与群体相融合,更以展演方式让山水精神走入城市核心,缓解都市焦虑,重建诗意空间,为当代“山水城市”建设提供创新路径。

“中国—意大利城市文明联合研究中心”揭牌现场

此次“2025中意城市文明对话”是中意两国携手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共同探索人类城市文明发展路径的生动实践,不仅为两国学者、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了高层次的交流平台,为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更多活力,也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稳定性和正能量。

展望未来,中意双方将继续凝聚智慧、携手前行,共同书写两大文明和谐共处、合作共赢的崭新篇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