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在黑龙江大学举行。中国美术学院参赛团队历经多轮激烈角逐,最终斩获佳绩。团队摘得大赛最高奖项——“十佳设计新锐奖”1项,同时获得国赛一等奖作品7项、国赛二等奖作品13项、国赛三等奖作品10项;8位指导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学校荣膺优秀组织单位奖。




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专设的设计类研究生主题赛事,秉持“创新设计,赋能美丽中国”理念,紧密对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大赛旨在全面呈现与传播“美丽中国”新时代风貌,提升研究生创新与设计实践能力,培育研究生的社会担当与中华美育精神,向世界展示并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国家、社会及企业发掘培养艺术创新型设计人才,同时推动高校间、校企间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创意成果转化落地。

本届大赛聚焦环境空间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媒体传达设计、风景园林设计五大专业赛道,并特设地方主题定制动态赛道。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及澳门特别行政区339所高校的2.1万名硕博研究生,组成8000余支团队踊跃参与。经线上评审,364件优秀作品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参与角逐一等奖。两天紧张激烈的现场角逐后,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88个(含“美丽中国”设计新锐奖10个)、二等奖632个、三等奖1147个。
我校始终高度重视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展示。本次大赛共组织动员74支硕博团队报名参赛,最终12支团队强势入围全国总决赛(入围团队数量位列全国第三),30支团队分获大赛各类奖项。
获奖项目一览表

获奖作品展示(部分)
设计新锐项目
《以食为天》
推报单位:视觉传播学院
团队成员:黄君静、周泽源、吴晓莉、诸葛瑞静、赵艺芃、周黄宇、左佑、戚馨纯
指导老师:顾文佳、姜珺




《以食为天》项目坐落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大食物观为引领,以校地共建的“大食物馆”为抓手,着眼于当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中“人事物场”的精细化规划与多样性开发,通过艺术设计与社会共创重塑乡村生态,在内容精细化的社会叙事中激活村民主体意识,构建了“政府基建、高校设计、合作运营”的食农文旅融合开发模式,在空间重构、产业升级、社会动员、文化重塑的四重路径下,将“大食物观”从理论转化为“大食物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从“以村为馆”到“以乡为馆”,渐进式地整合全域资源,打造由“大食物”全链延伸出的整全传播方案,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下以食物为“小切口”,讲好生态文明的大故事。
以屏南为样本,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屏南方案”,是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本次参赛的作品聚焦于屏南县的生态食农体系,将当地的“食时、食场、食物、食文、食者”五重内容有机串联,对应到“食图-食影-食册”的三重叙事,最终通过“大食物馆”和“大食物桌”的万取一收,系统展示了屏南生态食农链下串联起的人、事、物、场,从生活日常溯源到古籍遗俗,从地方知识到专业实践,以小见大,溯古追今,构建出复合绵密的叙事场域和传播路径,既是对中华民族千年生态食农文化基因的创造性继承,也是对“两山理念”在食物领域的生动实践。
一等奖项目
01
《景迈人家》
推报单位:动画与游戏学院
团队成员:周键鸿、林圣者、任舒怀
指导老师:夏克梁、陈可




《景迈人家》是一组以云南景迈山民族风情为主题创作的多媒体插画作品。创作团队通过实地采风与亲身体验,汲取当地独特的人文与自然风貌作为灵感来源,并运用分解、组合与重构等艺术手法,将皮影等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融入现代插画语言。作品在保持主题鲜明性的同时,亦赋予画面传统美学的韵律感和互动性。
该系列作品通过多个代表性场景,生动展现景迈人家的日常生活图景,每一幅作品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元文化交融并存的真实缩影。从村寨中的烟火气息到民族文化的鲜活表现,我们借助色彩与线条,不仅捕捉到生态与文化的内在之美,更映照出中国人扎根土地、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愿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成为“美丽中国”故事的真诚注脚。
02
《须弥境》
推报单位:动画与游戏学院
团队成员:吴芳萱、谢熔熔、卓悦、鲁易、梁心平
指导老师:蔡智超、周书勤




作品以曼荼罗(坛城)仪轨为叙事载体,融合坛城文化与唐卡艺术,构建融合空间交互与符号解码的双重解谜机制。玩家通过解构——重构神圣建筑的过程,完成对信仰秩序、内心图景与世界认知的精神建构。《须弥境》基于虚幻引擎5开发,实现多组文化与视觉符号的模块化解构与仪式化重组,通过高精度材质库还原唐卡矿物颜料的色彩与质感。视觉设计深度提取曼荼罗几何美学,运用高饱和度绛红、藏青与鎏金色系构建象征性空间语汇,将转经轨迹转化为动态解谜路径,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传统文化符号的当代转译,最终形成兼具建筑美学展现与文化基因存续的交互范本。
03
《扶光》
推报单位:动画与游戏学院
团队成员:王美淇、陈淑琪、吕冰洁、谭嫣然
指导老师:蔡智超、周书勤



作品构建虚实交织的楼兰文明秘境,以丝绸之路上失传的光学智慧为叙事核心,是一款融合光学原理与西域幻想的冒险解谜游戏。游戏将带领玩家穿越时空,在未来揭开消失在丝绸之路上千年古国楼兰的神秘面纱。在这个虚实交织的秘境中,古老的黄土地貌与流光溢彩的楼兰宫殿共生,失落的文明以光的语言向探索者低语。玩家将在充满光学谜题的遗迹中前行,解码丝绸之路上失传的光学智慧:调整透镜的角度分解激光束重现壁画原本的色彩;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搭建光的桥梁……
当夕阳为雅丹地貌披上绯色轻纱,当日光在沙漠夜空跳起璀璨之舞,《扶光》邀您共同开启这场横跨楼兰美学与未来想象的解谜之旅。
04
《See Me Now——镜像自我:一场虚拟试戴的数字身份体验》
推报单位:创新设计学院
团队成员:柴恩佳、罗珏
指导老师:吴小华、马俍、项建恒




团队的项目是一场以“虚拟试戴与数字身份体验”为核心的沉浸式互动实验,基于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设计而成。通过感应识别、虚拟映射与体感捕捉的跨学科融合,平台不仅让用户更主动地尝试新事物、探索多样风格,更在虚拟舞台中自由切换身份与场景,为他们生成可留存的数字影像。它突破了传统试戴的局限,将时尚消费与文化体验相结合,既回应了个体在自我表达中的焦虑,也为社会多样性、未来零售与沉浸式设计提供了创新的可行原型。
05
《Preg O+ 孕期口腔健康护理》
推报单位:工业设计学院
团队成员:俞梦璐、董一晨、成雨婷
指导老师:陶然




PREG O+为一款专为孕期女性设计的口腔健康护理产品,针对孕期一系列因素导致的口腔问题频发现象,提供内外双效干预解决方案。以唾液为联结点,通过唾液检测技术实时分析口腔健康状态,并结合AI驱动的针对性护理方案,从外部护理(智能清洁、唾液腺按摩)与内部护理(针对营养元素状况的饮食推荐)双向干预,打破传统盲目单一的口腔护理方式。创新性在于将唾液监测数据与智能护理方案相结合,实现更全面的口腔个性化护理。
06
《无域同游——多人AR协同在文博场景的交互体验设计》
推报单位: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
团队成员:张洲栩、郎璐瑶、王厚润
指导老师:卢涛




“无域同游”是一项深度融合文化与科技的创新项目,充分体现“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理念。项目以多人AR文博交互为核心,通过时空四象限架构实现用户“同步共在”,融合多模态触觉、大语言模型等AI技术,显著提升了文化认知与艺术创作的沉浸感和趣味性,推动良渚文化的数字化体验升级。在交互层面,突破传统单机限制,借助轻量化AR协同操作,使观众可共同描摹文物纹样、参与文化再创作,实现科技赋能的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同时,通过生成式AI技术,用户共创内容被实时转化为数字化文创资产(如生成式纪念小卡),既可视化延续文化记忆,也贯通“文化体验-商业衍生”路径,彰显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