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态

首页学习动态

学习动态

一台好听好看好懂的文艺党课|《辅德里》首演

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摄影:朱朝晖 陈孝明   来源:综合自光明日报、新民晚报、文汇报、上观新闻等    阅读: 发表时间:2021-04-28

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发表时间:2021-04-28

4月23日,首部聚焦中共二大的“非虚构戏剧”《辅德里》在上海大宁剧院首演,红色IP五星计划同步开启。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与上海市静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姜鸣共同宣布五星计划启动暨《辅德里》微缩模型展开展,院长高世名致辞,校党政领导班子参加启动仪式并观看首演。

《辅德里》由静安区委宣传部、静安文旅局出品,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联合制作,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媒介展演系主任牟森担任总叙事、导演,媒介展演系和叙事工程研究所的师生担当叙事设计团队。舞台剧之外,围绕“辅德里”这个IP,静安区还打造了一个“五星计划”——一个《辅德里》微缩模型展、一部同名高清戏剧电影、一个红色市集和一本“全景式纪录”的出版物。

该项目也是中国美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活动,师生以党的历史作为切入,以产学研和产业链为手段,以跨媒介、跨学科、跨领域为方式,将艺术表达融入党史教育,打造好听好看好懂的文艺党课。高世名在致辞中指出,《辅德里》的创作过程正是一次最深刻的党史教育,新时代的艺术家和中国青年,用同情之理解去感通那些伟大的灵魂,用身心的感与觉去承接历史的讯息与光亮,这不但关系到艺术教育、立德树人,更关乎我们这个百年大党的血脉传承。

《辅德里》花絮照

从一大所在地“树德里”到二大所在地“辅德里”,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百年前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风云诡谲的暗战中劈开天地间的一线光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辅德里》聚焦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二大,共同完成党的创建的历史进程,以党章的诞生与守护为脉络,以中共二大会议所产生的七份重要文件为主线,完全依据史实文献,艺术化再现二大乃至建党初期的人物故事,呈现 100 年前革命者命运、出路、使命和爱情。

《辅德里》主创团队合照

大幕拉开,铺满天幕的视频叠化出上海地图的“生长”,展现出辅德里位于1993年启动的“申”字南北高架工程的中央位置。天幕前的三角钢琴前,同一年95岁的王会悟回忆起与辅德里相关的点点滴滴,故事就此开始……

《辅德里》首演剧照    摄影:朱朝晖

 

怎么虚构,都不如真实有力量

艺术创作多虚构,历史事件贵在真,以艺术再现党史,如何做到两者兼顾?2020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空间设计与叙事工程专业、《辅德里》的编剧及主题曲词作者吴冰感慨万分:“我们一度考虑过虚构,但是在过程中发现,无论我们怎么去创作、去虚构,都不如历史真实来得更为感人。所以,剧组最终决定做“历史的收集者”。吴冰说:“我们就是整理、挖掘了历史故事。”

剧中出现的文字、对白等语言,都有历史出处。例如,在第 12 场《重逢》中,毛泽东有一句台词:“吾兄系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前来参与经营……”据党史专家透露,这句话出自毛泽东写给李达的一封信,“潜台词”是召唤李达速速前往解放区参加重要工作。

《辅德里》五星计划之一:微缩模型展呈现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红色之旅,担纲创作的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2018级全班二十位年轻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与历史照片,在还原场景的基础上增加历史性痕迹和艺术性处理。为了追求真实的质感,他们手工制作模型中的物件。在整理和制作的过程中,他们对党史有了新的认识,感受到了党的生命力背后的强大力量。

《辅德里》首演剧照   摄影:朱朝晖

 

英雄最初,都只是一个普通人

杨开慧在距离牺牲前的10个月,曾写给毛泽东一封饱蘸深情的信,把对丈夫毛泽东的思念和牵挂写成文字,藏在了长沙板仓老家房子的砖缝里,直到1982年杨家老屋翻修时,杨开慧的这篇4000多字的手稿才得以重现人间。这封杨开慧没有寄出去、毛泽东没收到的信,也被写进了《辅德里》。

“有些英雄人物的作品看起来不可信,是因为他们身上没有人的脆弱吴冰认为:“其实他们在成为英雄之前,都只是一个个普通人。”所以,90后编创团队达成一致——要先平视英雄,把他们当做普通人,才能感受到他们做出的牺牲有多重。剧中表现了党章守护者张人亚的故事,二大会后,他把党章等一批珍贵的建党历史资料藏在一只旧皮箱里,交到了父亲手中,在老家宁波珍藏了30年。张人亚的父亲和家人,未必懂得马克思主义,只是出于对儿子的无条件信任,才几代人守护这份珍贵的文本。“这是普通人都能理解的血肉之情,从这个层面切入,大家就能感受到牺牲有多重。”

《辅德里》首演剧照   摄影:朱朝晖

 

“破圈”舞台,以多媒体演绎跨越时空

牟森是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戏剧探索道路上的先行者之一,他对该剧的定位是:“叙事性内容、歌唱性台词、雕塑性身体、总谱性歌唱因而,全剧的结构更接近于奏鸣曲,主要元素就是台上18位一专多能、一人多角的白衣演员;既具有叙事性又情感丰沛如电影音乐般的歌曲和音乐;兼具解说功能和视觉冲击的多媒体设计。这三大元素交汇出饱含情感、富有能量的“动态油画”“活动雕塑”等颇具仪式感、经典感的场面,也是对舞台视觉的美学重塑。

“对我来说,戏剧和音乐从源头上就是生长在一起的,不是互相服务,而是生死与共。”牟森说。《辅德里》邀请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李京键创作了一部“两小时的交响乐”。年轻的编创团以叙事空间构架舞台空间,从建筑“破圈”舞台,以多媒体演绎跨越时空。

“《辅德里》微缩模型展”设计者、中国美术学院空间设计与叙事工程专业研究生赵炟以“展演合一”的理念,让观众进入剧场后先看到的是凸显剧中人物的16个“命运瞬间”,每一个瞬间占据一个展柜。与剧目主题一致的展览,不仅能“预告”观众剧目的内容,其本身也是独立的艺术创作。例如,在展现中共一大的展柜里,就能看到一个巡捕以剪影的方式“出现”——既说明了一大被迫转移开会的原因,也营造了紧张的情绪和氛围。

《辅德里》首演剧照   摄影:朱朝晖

 

90后向“90后”的深情致敬

陈独秀、李达、王会悟、王尽美、毛泽东、杨开慧、蔡和森、向警予与第一份党章的守护者张人亚等是主要人物。李达32岁、蔡和森27岁、王尽美24岁…… 牟森说:“历史本身就有一种巨大的命运感,开天辟地,奋不顾身。” 一百年前那群优秀的年轻人,在救亡图存之际,他们作出了个人的选择、党的选择、近代中国的选择。这群年轻人在寻找着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出路,同时,他们也在生活,有着自己的爱恨情仇,也有年轻人的激情昂扬,他们的青春、理想、信念和初心是如此动人。

从编剧、舞美灯光设计到多媒体设计、展览设计等各个团队,这支主创团队平均年龄28岁。在决定接受《辅德里》项目后,牟森第一时间就带领团队参与进来,初次参观二大会址时,90后们就发现,一百年前,那些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人们主要也是“90后”,团队的初心由此而发:“让我们90后致敬‘90后’”。

他们以“辅德里学校”的概念,组建了教学和排演团队,在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数次否定和数次重来,主创们都经历了严酷的创作考验。他们与100年前的革命青年展开时空对话,触摸并感知他们的生活与从事的伟大事业。

“我在东京看到十月革命的消息!”“我在上海寻找同志!”“我在北京看到共产国际的使者!”舞台上一句句掷地有声的台词,一个个铿锵决绝的肢体动作,充满了朝气,充满了信念,澎湃昂扬。他们以这次演出、这个展览,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辅德里》首演剧照   摄影:朱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