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聚焦

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中国文化报:祝大年:艳花高树 独一无二

作者:施晓琴   编辑:gmjj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6-12-09

作者:施晓琴   编辑:gmjj   来源:    发表时间:2016-12-09

祝大年:艳花高树 独一无二
 
人物名片:祝大年
 
 
 

 

 

 

 

    祝大年(1916—1995),生于浙江省诸暨市。当代著名陶艺家、壁画家、工笔重彩画家、工艺美术教育家。早年在国立杭州艺专和国立北平艺专学习。1934年留学日本。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主任,中国陶艺学会理事长、中国壁画协会副主任、中国工笔重彩画会顾问等。出版有《祝大年画选》《祝大年美术作品选》。

 

     

   

  百合(国画) 1989年 祝大年

   

  本报记者 施晓琴

  “我自幼喜爱艺术,说不清什么原因,却非常着迷。也没有什么崇高的使命感,我是怀着一颗朴素的心走进这象牙之塔的。多少年来,风风雨雨,艺术对我这颗虔诚之心,报以精神上的充实和慰藉。世界是非常现实的,很难做个理想的人,人人皆有烦恼与痛苦,唯有艺术是超脱的,陶醉其中,其乐无穷。” 祝大年,这位在艺术道路上独自行走的苦行僧,在艺术中寻找到了快乐。

  今年是祝大年诞辰100周年。不久前,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大年百年——纪念祝大年百岁诞辰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全方面展示了祝大年毕生的艺术成就,涵盖了他的工笔重彩画、钢笔画、陶瓷、雕塑以及设计等不同类别的100余件代表作品,包括《玉兰花开》《漓江春色》和“建国瓷”瓷器等名作。同时经其家属决定,将他创作的25件代表作品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祝大年的长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祝重寿说:“父亲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他的画能够走进千家万户,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在他百年诞辰之际,这个愿望实现了。”

  开中国装饰艺术新风

  祝大年,中国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现代陶艺、现代壁画、现代工笔重彩画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祝大年1916年生于浙江诸暨,早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师从林风眠、吴大羽,后转入国立北平艺专学习雕塑与绘画。1935年经蔡元培先生推荐,赴日学习陶艺,师从富本宪吉、北大路鲁山人。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轻工业部任高级工程师,兼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陶瓷科主任。

  中国的装饰艺术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其传统主要体现在宫廷艺术、宗教艺术和民间艺术之上,具体表现在壁画、插图、年画、工笔重彩、工艺美术、戏曲艺术等方面,但因其民间的特性往往不为主流艺术所重。直至20世纪中期,经由以祝大年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的开拓,才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及其装饰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祝大年更是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办了壁画专业,教授工笔重彩等课程,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他将传统画法与写生相结合,使古老的工笔重彩绘画重放异彩。“多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将传统工笔重彩手法与现代建筑的装饰要求相结合,既要保持其直觉有序的形象,又要把握具象与抽象、主观与客观之间的适当分寸,做到远看整体有气势,近看细节具体可信。文化传统造就了这种感染力与观赏者的相互心理感知。”正如他的自述所言,祝大年也真正开创了中国装饰艺术的新风。他将立足于本民族审美基础上的中国装饰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相结合,使作品中的意象,表现出既是现代的又是传统的、既是绘画的还是装饰的,并以局部细节描绘和整体画面构成之间的完美把控呈现出独特的东方神韵,为中国装饰艺术的现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祝大年还将绘画与陶瓷艺术结合起来,1979年创作的首都机场大型陶瓷壁画《森林之歌》将祝大年的艺术成就推上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峰。这是我国第一幅大型釉上彩陶瓷壁画,在作品中,绘画性、装饰性、工艺性三者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的学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杜大恺说:“祝大年先生创作的《森林之歌》巨幅风景写生画作,本身就是个历史性、跨时代的创作。然后再把它转化为陶艺,用特别的釉上彩,艺术价值就更高了。因而,我觉得无论从风景画的角度,还是从陶瓷艺术的角度,这件作品都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真诚、专一的“板凳画家”

  “文革”后期,祝大年在接受改造时被称为“板凳画家”。据杜大恺回忆,这个戏称与他所画的风格和创作状态有联系,“我不仅早就听说过这回事,而且也亲自见到过。1978年为了画机场壁画,我们去广东西樵收集素材,当时天气很冷,他穿着借来的军大衣从早画到晚,每次一画就是一整天。他还经常拿着放大镜对着植物观察,就连一枝一叶的纹理都要细致地还原,这种创作过程就展现了他对艺术的态度。同时他的画细致入微也需要这种状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巨德回忆,祝大年在被下放时期画了很多农村题材的钢笔素描,虽说是素描,却画得十分严谨。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祝大年为了画一棵枣树围着树慢慢观察了五六遍,将树的每一根枝丫都画得特别仔细。刘巨德说:“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的人、用这样的状态来画画,也从来不知道原来先生的画是这么画出来的。”

  祝大年对待艺术是真诚而纯粹的,从他几十年如一日热爱工笔重彩与表现植物题材来看,他在艺术上也是专一的。祝大年曾坦言自己在绘画中偏爱工笔重彩画,他认为工笔重彩画色彩绚丽、描绘精致,表现力极强,且有着深厚的装饰传统,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且能给他带来乐趣。而在题材上,自然中的风景、植物始终是他百画不厌的主题。祝大年热爱生活,将触目所及的风景、植物与他所理解的生命状态联系起来,并赋予人类的情感和情绪,因而他笔下的植物都如此鲜活而富有情趣。

  与其浓妆重抹、充满生机的画面表现出来的状态所截然不同的是,祝大年是一位历经磨难的艺术家。1957年,他因替好友庞薰琹鸣不平被错划为“右派”,蒙冤受屈20年后才得以平反昭雪。“文革”时他更是几乎失去了一切权利乃至做人的权利,当生命奄奄一息时才被“造反派”们送回家。但他从不向厄运低头,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从未停下过手中的画笔。在他的生活不断经历苦难之时,从事艺术创作是他心中唯一的坚守,也是他生活中唯一的慰藉。祝大年的艺术呈现的从来都是积极向上的状态,明丽而敞亮。

  绘就时代赞歌

  祝大年在艺术上遵循的是杭州国立艺专的传统,即林风眠先生所倡导的“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思想,因此他在60余年的从艺道路上始终坚持艺术的独创性,将浪漫主义与理性思考相结合,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气息、体现生命之赞歌的优秀作品。他一生勤于创作,作品类别众多,横跨绘画与工艺美术之间。其重彩画描绘精致、色彩层次丰富,活泼雅致,在传统重彩艺术中注入了浪漫主义情怀;壁画则凝聚着重彩画的厚重与陶釉的沉着之美;钢笔画又把线的勾勒和面的渲染相融合,生动而精到……他的朋友吴冠中先生对其推崇备至,称“中国有个祝大年,艳花高树,独一无二”。

  祝大年的艺术风格既是简单的又是复杂的,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无论是他的绘画还是陶艺,都风格鲜明,独树一帜。特别是他的写生与众不同,他的写生是创造性的写生。同时他还将“写生”纳入到现代工笔重彩领域,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的变革。杜大恺认为祝氏风格有三个特点:一看就是中国人画的,而且明显能看出是中国现代人画的,绘画语言还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另外,他的作品有一种人格尊严,这亦是祝大年对生命的一种理解,因此他的画就成为了生命的赞歌。同时,杜大恺也强调:“祝先生的艺术具有超越时代的境界,那是一种永恒的、普遍的、非即时性的,老百姓能看得懂的艺术形式,有一个大国的气度。当代艺术家需要历史、时代和全景式观照,因此我认为当下应特别提倡祝先生的这种理想主义精神,坚持艺术独创性,才能拥有艺术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