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聚焦

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青年时报: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十周年庆举办“不断实验”教学展

作者:张玫   编辑:gmjj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7-04-17

作者:张玫   编辑:gmjj   来源:    发表时间:2017-04-17

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十周年庆举办“不断实验”教学展
精心策展背后包含着王澍重建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的野心
 

时报记者 张玫

           

时报讯 杭州有一种雨,叫作杏花春雨。在绵绵细雨中,从踏进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那刻起,你就能从钢筋水泥的束缚中,嗅到这种浸润着江南烟雨的美——它的设计者正是崇尚传统诗意美学的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也是中国第一个获得世界建筑设计大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著名建筑师王澍。

  2007年,对于王澍有两个交叉点——一是由他主持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正式投入使用。这个被美院院长许江誉为“雅园”的校区,真正还原了当代文人山水相望的理想内涵。另一个则是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正式成立。在成立仪式上,担任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的王澍提出了方向鲜明的建筑教育主张——重建一种当代中国本土的建筑学。

  昨天上午,为纪念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成立十周年,“不断实验——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实验教学展”正式在南山路的中国美院美术馆开幕。“这么系统的大展,还是头一次。”站在开幕式的演讲台上,王澍有点感慨万千。演讲台被策展团队砌成了一堵王澍风格的美丽的墙。各种渐变色的红砖,在巧妙的拼接下变得妙不可言。这样的墙面,之前在他设计的富阳公望美术馆里可见一斑。

  “于我而言,设计一个能与自然环境对话的建筑作品自然没错,但另一个侧面,我想得更多的是,重建这门学科的思考是什么。”王澍说,有人讲,十年来最大意义就在于你们在美院里办起了建筑艺术学院,然而他却想在摸索中试图获得一系列答案——为什么这个世界建造量最大的国度却没有创造性的建筑设计?为什么中国没有属于自己的当代传统建筑学?为什么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中培养不出建筑大师?种种的一切问题根源,被王澍归结于“缺思想,没有独立的立场”。在他看来,在过度模仿欧美日本的建筑设计之后,中国的大学建筑教育需要的,正是重新构建当代中国本土的建筑学。

  “美院是张白纸,我们一切从头开始。”王澍说,他们这个学院的基本特点就是有思想,具备实验态度。“我们敢于犯错误,一切实验精神的错误都是值得的。”一切都是自己动手制作,放弃依赖计算机的通病。为此,王澍开辟了一系列有趣的课程——比如把空气画出来。比如让失落的传统文人生活延续在当代市井中……可是王澍突然发现,这些课程没有第二个教师可以教。“当时教务处的老师问我,这些课程都很有趣,可是有老师教吗?是啊,当时只有我一个老师能教,但是十年后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我们从一个教师,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四十多个教师。”

  “什么是我们建筑艺术学院最突出的学术特征?我想,应该是它一直坚持推动的‘实验建筑’教学改革运动。”王澍说。在他担任总策展人的这场大展中,你会看到体量超大的建筑艺术学院十年教学呈现——展览分为如画,材料,椅房,批判、混响、边缘,建构,观绘,书写,虚无、城市等八个板块。既有学生们用简单水墨画出的杭州建筑,也有堆成小山堆的椅子作品,它们被许江形象地比喻为“大兴土木,五花八门”。

  而于4月8日至10日密集举行的“重返现实——建筑教育领导者论坛及系列专题讲座”,则邀请了包括数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及评委在内的全球几十位建筑领域的重量级大咖,共同探讨建筑教育实验的现状与未来、建筑实验的边缘与边界、建筑实验的多样性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