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聚焦

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杭州日报:“我的老妈是画家” 母亲其实是一种岁月 致敬母亲节

作者:夏琳 陈友望   编辑:林新钧   来源:杭州日报    阅读:    发表时间:2019-05-09

作者:夏琳 陈友望   编辑:林新钧   来源:杭州日报    发表时间:2019-05-09

  

  山泉(松溪图) 徐丽延

   

 

  记者 夏琳 陈友望

  罗曼·罗兰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乔治·赫伯特说,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母亲节”(Mother's Day)。

  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有四位女画家的儿女,也承续着这让生活更美好的艺术行业,今天在艺术典藏报道组的邀请下,谈起自己的画家母亲以深挚的母爱对自己的教导和影响。字里行间,散发出对母亲的浓浓的爱与感恩之情。

  母爱是一首最深情的歌,低吟浅唱,余韵悠长;母爱是一张最美丽的画,洗尽铅华,润物无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唯有在此向天下的母亲道一声:节日快乐,天天快乐,我们永远爱您!

  “只有面对着自然生长的花木,才能画出花叶最生动和自然的姿态”

  杜曼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女花鸟画家协会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宋陵,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85’新潮美术运动的重要艺术家之一,后移居澳洲,在澳洲举办过十七次个人展览。

  文/宋陵

  作为一个也是中国美院毕业出来的艺术家,要说母亲的故事有很多。

  对母亲印象最深的,要属她早年的花卉生写课。那是1980年代中期,我母亲是画工笔花鸟的,一直在当时的工艺系教工笔花鸟课,主要是带学生画写生和白描。

  记得当年只要是有写生课,母亲就会在前一天的晚上,准备好画夹纸张和一个折叠小凳子,一顶草帽,以及一盒中午吃的饭菜。第二天早上6点就起床,为家人孩子烧好早饭,吃完饭,就背上军绿色的画夹,提着小凳子,带着一个班十几个学生走路去湖滨等7路车,挤上公交车,来到玉泉的花圃,这样就开始了一天的白描写生课。

  有时候,我也会跟着去看看他们写生。母亲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会先带学生在花圃走一圈,一个个帮他们选好最适合的花木,然后讲解写生的要领和方法。白描写生是一门需要非常有耐心和观察细致的课程,从一条线开始慢慢勾勒花和叶子以及枝杆的结构,需要一边画一边理解花叶的透视穿插,我母亲每每都是自己一笔笔示范给学生看,并一个个地单独指正不同学生的具体问题,充满着耐心和对学生的责任感。有时在课程中,有的学生偷懒,不太愿意画这些枯燥的白描,会躲在树丛里休息,我母亲就会在花圃里一个个把他们抓出来继续画,耐心地启发和指导他们,尽量培养学生对写生的兴趣。不管是大冬天还是酷暑天气,写生课都会在花圃公囩里上,她常常说夏天花圃里非常热,她都要戴上草帽遮阳,一画就是一个整天。母亲认为,只有面对着自然生长的花木,才能写生出花叶最生动和自然的姿态,这也是对学生观察花卉最好的训练。

  母亲在工艺系教花卉写生一晃就是三十多年,一直到她退休,培养出许许多多个具有成就的花鸟画家。这三十多年里,母亲留下了上千张的白描写生作品,为中国美院的工笔花鸟课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几十年来都成为花鸟课学生必临的范本,我认为这是母亲工笔花鸟画家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母亲始终优雅大气,正如她画的那朵高雅的‘荷花’”

  木昭妙,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作品参加省市和全国工艺美术展览频获奖项。擅长水墨写意花鸟画,画风淳厚秀逸,凝练质朴。

  吴洪晖,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杭州画院专职画师,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文/吴洪晖

  从我记事起,家里的某个位置总摆放着用镜框镶嵌着的一幅造型饱满、施色古雅、气质高洁的荷花作品,无论搬家多少次,它总是被安放在合适的位置,默默地朝我微笑。

  后来得知,这是妈妈临摹宋代一位佚名画家的荷花作品。现在回想起来,荷花成为我最爱表达的绘画题材是有渊源的。母亲给我的感觉始终是优雅大气,正如那朵“荷花”一般气质高雅。母亲姓木,名昭妙,祖辈创办温州女中。她自小学习成绩优异,但因当时成分问题而未能上大学,是她一生的遗憾。她的个性,有人开玩笑说像“木头”一样“木讷”,从不与人争吵,但又像“顶梁柱”一样坚忍不拔。她处事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哲学观,是我们家里的“定心丸”,又被我们戏称为家庭的“艺术总监”。

  妈妈早年师从著名山水画家戴学正学习山水画,同时拜著名花鸟画家孙孟昭学习花鸟画,之后由于工作原因主攻花鸟画。她的绘画作品用笔凝练拙朴,用色古雅,造型厚重又不失灵性,耐人寻味。她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很高,轻易不拿出去,宁波博物馆和松江程十发艺术馆的两次家庭画展,还是在我们再三“引诱”之下才答应参加的。

  母亲为人低调,始终保持一份如学生般的单纯,这也是我母亲身上特有的气质。她从来不唠叨,教育我们也是点到为止,母亲总是以自身的言行自然而然地影响着我们,始终鼓励我们三姐妹要独立,特别是女孩子,千万别把心思都放在打扮上面,要多学习多思考。这种教育和引领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在生活中还是绘画上,都决定了生活的内在品质和创作的高度。唯有这样才能感受生活中的美和感人之处,作品才会更有内涵和感染力。

  家庭事务是琐碎而繁重的,母亲为了这个家庭辛苦操劳,在很多方面都牺牲了自己,但她从来不诉苦。有时候我们说起,特别是父亲时常说起母亲为家庭的默默付出,每当此时她总是轻描淡写地一笑掠过。其实她越是这样,我们内心越是心疼她,看着她消瘦的身影和满头的白发,心里充满无限的感激和敬重。衷心祝愿她健康长寿,母亲节快乐!

  “母亲的山水画里,时常能找到我童年的美好记忆”

  徐丽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副主席,浙江开明画院副院长,擅长中国山水画、人物画。

  朱培君,先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版画系。现从事儿童美术教育,职业画家,专攻现代水墨。

  文/朱培君

  我的母亲原籍浙江建德,她出生在一座溪流环绕、远离喧嚣的普普通通的江南小山村。那里的山水平淡悠远,但却是我童年记忆中的世外桃源。在母亲的山水画里,时常能找到我童年的美好记忆。

  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每逢寒暑假我都会到外婆家做客,常听到外婆和村子里的人聊起母亲小时候的模样。说她读书很好,尤其是喜欢画画,人又聪明乖巧,在美术老师的鼓励下,报考了当时很少有人知道的浙江美术学院附中,并顺利通过了考试,对一个农村女孩来说,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这也对我日后选择报考附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母亲的每一天都是非常忙碌的,除了上班和料理家务之外,她利用难得的闲暇时光临摹了大量的大师作品,石涛、黄宾虹、吴昌硕等大师的作品摹本经常摊放在我家的客厅,这也使我从小受到了耳濡目染,或许这就是我的审美启蒙。

  母亲是我的书法与人物速写的启蒙老师。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母亲就开始教我写书法,从一笔一画的字形结构分析到运笔方法的示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物速写更是母亲的专业强项,她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师承陆维钊、顾生岳、方增先等先生,因此对书法与国画颇有研究。在母亲的艺术启蒙影响下,我很早感悟到书画同源和书法给予绘画艺术的滋养与启迪,以及绘画的本质——独特的艺术视角、个性化的语言符号与个体独立的情感表达的自然融合。

  母亲是一个对新生事物比较敏感、喜欢结交年轻朋友的人,从传统文化到时尚前沿均有涉猎,包括打太极、弹古琴、打坐等。太极的内敛与张弛,古琴的风雅古朴,通过打坐的冥想顿悟,日积月累自然就对生命与艺术有了许多的感悟,这些感悟也潜移默化地融入她的山水之中。母亲经常感慨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她的很多想法还会以个人博客的方式记录下来,与朋友们分享。

  母亲在绘画上很有追求,她的口头禅是:“这张画看起来是不是跟人家不一样”。每一次画出自己满意的新作品都会第一时间叫我去看,她说自己儿子才会说真话。

  母亲让自己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是源自探究生命与未知世界的一种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潜移默化地滋养和改变着她的人生与艺术。

  家里用了十年的三块画板上,贴着母亲各种各样的画

  张敏,198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专业画家。

  陈兆典,毕业于浙江大学艺术学系。

  文/陈兆典

  母子之缘分,估摸着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平等的缘分。

  世人皆云,这世界上的爱,都是以占有和在一起为最终目的,唯独这父母之爱,是以离别为结局的。这真是一个悲伤的说辞。但事实就是这样,这母子之情,除了义无反顾,还是义无反顾。

  母亲近年来越来越像小孩子了。2016年,我租了一间房子自己搬出去住,那时候我跟母亲说:“儿子大了,需要一些自己的空间,再跟你待在一起对我的成长不利。”现在说起这件事我还是嘴角含笑,因为这种托词,完全是因为自己渴求自由而说的幼稚的体面话。我后来租了一间小小公寓,离家5分钟不到的距离。哦,这个5分钟是指步行,就在隔壁的小区,只要不忙碌就每天都回家。后来想想,这也是母亲的小小计谋,儿子虽然的确搬出去住了,但仍在触手可及的范围内。那是一种思念的体现,也是一种略显“青涩”的任性。年过花甲的精致女人被自己的儿子评价青涩,估计只会开怀大笑,这里面各种各样的小小感情,那种对儿子的明显依赖,纠结而成了坚固的纽带,那是这辈子都斩不断的。

  这次主题是一门母子艺术家,可是我提起笔来,却想不到任何在艺术上能写的东西,不是说无事可写,而是感觉这母子艺术,于母子感情而言真的是萤火与之皓月,黯然失色不少。但是写文章不能跑题,还是要说一说的。

  家母1985年美院毕业,她的绘画功夫多说那完全是多余的。在特殊时期过后的前几届大学生,哪个不是身怀绝艺天之骄子?母子之间距离太近,有个词儿叫“灯下黑”,所以对母亲当然也包括对父亲的技艺十分无感,这种麻木的迟钝完全是因为天天看天天听,再好吃的西红柿炒蛋也架不住天天吃。所以在我自身开蒙之前,我完全不能理解别人对我父母的各种各样的敬佩与崇拜。直到后来我所学渐多,在学习的过程中才渐渐明白:曾经不以为然的母亲,的确是一位非常值得敬佩的艺术家。

  家里的饭桌旁边放着三块已经用了十年的画板,上面贴着家母各种各样的画:浪漫的写实的,虚无的独特的。每天回家都要听她的碎碎念,然后如同一个小女孩等着我们夸奖她。那种笑容天真得令人不忍心拒绝。老爹一直是板着脸不发一言,好吧,当儿子的不得不挑起这个重担,变着花样地夸她的画好人也美,只为了看到母亲脸上开怀的笑容。为了这个事儿我还去读了不少书,毕竟重复夸一个人也是会词穷的。现在想起来真的是蛮无奈的,说她越来越像个孩子,也的确如此。

  好了好了,就到这里吧,我现在很庆幸我也学了艺术,没有那种孩子长大了和父母没话说的问题。希望未来长长久久,母亲长寿。以后我会多夸您的画,您老天天笑,这样的日子才是世俗的幸福,而这样的幸福也是永远不会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