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聚焦

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储楚:在书法与摄影中融合跨界

作者:   编辑:姜秦淮   来源:杭州日报    阅读:    发表时间:2019-06-06

作者:   编辑:姜秦淮   来源:杭州日报    发表时间:2019-06-06

储楚:在书法与摄影中融合跨界

树语·石栎

 

齐物·果实·榴

 

      储楚,浙江杭州人,字璨如。2000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士;2007年,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硕士;2012年,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

      五岁学画,以“师自然以为气韵,博古今中外以为内容”而立身。在漫画家父亲的栽培下开始艺术之路,从中专到博士的学习,打通摄影书法水墨诗歌边界,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

代表有《物非物》《树语》《二十四节气》等。作品被法国巴黎罗浮宫、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美国圣地亚哥博物馆、香港水墨博物馆、浙江美术馆、陕西美术馆等收藏。

 

名家简评

      储楚一直以来注重锤炼自己的摄影语言,着力提升自己影像的表现力。她一以贯之的视觉语言的强度、纯度以及艺术兴趣的连续性也保证了她的作品的品质。

——顾铮 摄影评论家 复旦大学教授

      从储楚的“物非物”的系列摄影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水墨的韵致,在储楚的书法作品中无疑深深显示了一种摄影精神与情怀。这种艺术的跨界与融合,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胆魄与坚实广泛的艺术修养,优秀的作品不需要过多语言说明,它能与观赏者心灵相通。

——王冬龄 书法家 中国美院教授

      储楚的果实系列就像——岁月抽空了果实,所有的抽空过程都仿佛只为最终把面对腐坏的失语状态逆转为绝对的审美时刻……它们是精心培育的死亡,在展厅墙面上,它们是精心培育的重生。

——周诗岩 当代西方理论家

 

艺问艺答

      艺术典藏:谈谈作品《树语》的创作过程。

      新锐艺术家储楚:《树语》这组作品大概创作于2010年的春天。我的家住在植物园那一带,我小时候会经常跑植物园。植物园里生长着成千上万种类型的植物,我从小对物有一种热爱,对自然有一种喜欢。记得那时候才刚刚立春,我就跑到植物园看天。从节气上来说,植物已经开始苏醒了,但从地貌上来说,它们却还没有发芽,只是你会感觉到气温在升高。于是我仰望天空,感受立春的气息,看到各种各样的树枝。随后,我看到有枯枝落了下来,有桂树,还有茶和竹,我就把它们捡回来进行拍摄。

      我父亲是玩艺术的,他从雕塑系毕业后从事漫画工作,所以我从小就接受了中西艺术的熏陶。后来,我学习了书法,就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构图,特别是其中的留白很感兴趣。在《树语》这一系列作品中,我试图把它们“很自然”地做出一种宋代小品的感觉。

      艺:《树语》用书法和摄影来表达植物,想表达春天的气息?

      储楚:其实书法既是文字,也有语言体现,就好像这个植物,当它没苏醒的时候,它还埋在阴影里面,但有影子就是有光。其实也可以这么理解,你在影子里叙述,就是为了寻找光明。就好像当时拍摄的最初意愿——2010年的时候抬头看天,就感觉春天要到了。

     《树语》这组作品最早成型于一系列简约的拍摄……因此我选择使用书法的细腻去传递这种力量。摄影给我们呈现出更多的是机器时代或者机器带来的快速、准确、坚定的感觉。书法是需要时间去锤炼的,就像练功一样,需要去积累。我在刀身边上写了很小的章草,就使它在坚硬的同时,也有一种柔美的、女性的、细腻的体现,这也是我作品“细腻的力量”。

      艺:再来说说你的《物非物》,为何叫物非物?

      储楚:我的《物非物》系列,意思就是物质的非物质性。物就是物质,非物就是非物质性,它并不是它,它有它的精神性,它有它的心性在里面。

     《物非物》的《果实》系列是这样的:我妈妈给我的橘子和梨,我没有把它们扔掉。时间长了,它们好像和我做伴一样,颜色也变化了甚至长虫了,我也没有扔掉。我总觉得它们有一天会成为一些不朽的东西,这很有趣。还有我作品里果实上的灰尘,都是放了四五年才拍出来的。

      艺:创作《物非物》系列,你想表达怎样的心绪?

      储楚:物质自身的一种心性。我一直在现实中寻找《齐物》里面说的那些道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周边的东西?那些不起眼的事物,我们平时接触的、不关注的、没有生命或生命迹象不明显的“物”,比如植物。我们对于使用的物件,时间长了就会有感情,那其中或许就赋予了一种精神性,“物非物”就是我作品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