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聚焦

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方波:诗意仍是书法的灵魂

作者:陈友望   编辑:蒋雅鑫   来源:杭州日报    阅读:    发表时间:2019-11-07

作者:陈友望   编辑:蒋雅鑫   来源:杭州日报    发表时间:2019-11-07

方波:诗意仍是书法的灵魂

倪瓒题画诗两首 232cm×53cm

孟浩然《春晓》 138cm×35cm

《老子》节录 69cm×34cm

 

人物名片

方波,湖北英山人,美术学博士。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书画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流印社副社长,浙江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著有《宋元明时期“崇王”观念研究》《中国现代书法大家·沙孟海卷》《北宋以来的书法知识、观念与社会文化》《诠释与重塑——基于社会文化学的王羲之及其书法接受史研究》《方波书法集》《方波书法集二集》《问道南山——方波书法集》《戊戌集——方波书法选》等。

记者 陈友望

11月3日至17日,“湖上清风——方波书法展”在湘湖美术馆举办,展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书画文献研究所所长方波博士楷草篆隶近作70余件。

作为一位学者、教师,方波是一位善于思考的书法家。他在这次展览前言中说,当毛笔书写退出实用领域时,书家就面临着一系列的追问:书家为何而书?是对自然的体悟,还是对生活对人生的感触?是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惊愕,还是对往日文化的追忆?在作品中,书家试图表现出什么?是书写的愉快,还是技巧的丰富?是视觉的娱悦,还是诗意的描述?是深邃的思想,还是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诠释?就这些问题,艺术典藏报道部采访了方波博士。

探索新的知识结构下的创作

艺术典藏:“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可惜这种书写行为,已为古人之风雅。如您所说,当毛笔书写退出实用领域、不再是日常书写的需要时,书法从私密性的书斋中走出,成为大众的一种艺术欣赏,这对当代书法创作带来了哪些变化?书家如何去适应这些变化?

方波:从私人领域到公共领域,书法发展的语境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当代书法创作带来新气象,但也造成了对外在形式的过度追求、对书家综合修养的忽略、对书法内质思考的淡化、艺术创造力的缺乏等等问题。

当代书法创作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个体性的延续传统的日常书写模式;二是强化对书法技巧的表现,注重作品的趣味与氛围;三是从对个体趣味和情致的重视转向对外部世界的关注与描述。这三种模式,对应着两种途径:或是重塑传统知识结构,或是探索新的知识结构下书法的表现。无论哪种模式和途径,都有其价值和意义。对于当代书法家来说,探索书法的时代语言和表现形式,是历史所赋予的责任和担当,大家应该担起这种责任,重振探索精神,探索新的知识结构下的创作,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回答当代书法何去何从的问题。

书品之高下在于思想的深浅

艺术典藏:我们常听说,书风需要接续传统,“二王”千古不易,但公众又不喜整齐划一,需要“生活在此时”的多元化,古风的研习和时风的塑造如何做到相得益彰?如何评价书法作品的高下好坏?

方波:当代书法评价标准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性的标准,包括笔墨技巧、形式构成等;二是品格趣味层面的,如趣味韵致、意态风神等;三是核心的标准,也就是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核心内容:思想的有无与深度。

法度技巧、趣味韵致等从古到今始终是书法评价系统中的一部分,这是书法评价标准基础层面的因子,但不同时代的理解不同,重视的程度也不一样。在书法处于艺术与实用相融合的状态下,这种基础因子占有很强势的地位,是构成作品品格的关键,但在书法已与实用脱离,成为纯粹的艺术门类后,这种基础因子的地位已不再像以前那样突出,有更为重要的因子取代了其地位。

最为可贵者在于能以情掣笔

艺术典藏:一件书法艺术精品,来自内心深层次的敏感,是不断精心磨炼的结果。尉天池老师说你的书法创作,各体兼善,风格多样,“最为可贵者在于能以情掣笔”,在平日的创作中,您喜欢用哪些书体来表达自己不同的情感?

方波:对篆隶楷草行五体创作我都有所涉及,通常是依据不同的场景和心境选择不同的书体。无论哪种书体,真情的表现均是首要关注的。近几年我在草书和楷书上投入的精力比较多,安静闲暇时多写小字楷书,情绪昂扬时则以草书表现。一楷一草,一静一动,相得益彰,均是日常生活的真实记录。

超越技巧去追寻诗意和思想

艺术典藏:作为学者和书家,您在书法研究和创作上成绩斐然。书艺发展至今,或学古,或求新,或杂糅,或猎奇,不一而足,从您个人实践看来,当代书法创作难度何在,怎样做到书法创作的“随心所欲而喜者甚众”?

方波:诗意的淡化、激情的消退、思想的缺失是当代书法创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难度所在。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诗歌的地位渐渐淡化。但是,诗意仍是书法的灵魂。对诗意的追求,也就是对品格与韵味的追求、对风骨的追求、对自然之境的追求、对书法的言外之意的追求。失却了诗意,书法就如同失去水源的荒漠之地。另一方面,很多书家在创作时已没有了激情,而好的作品要能感动人,能引起观看者的共鸣,要感动人,先要感动自己,要以书言志。当代书法不再仅仅是个人的自娱自乐,还需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当下,而思想的缺失使当代书法创作常常处于一种伪饰、无病呻吟、麻木不仁的状态。

要做到书法创作的“随心所欲而喜者甚众”,我觉得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有时时追问自己的习惯,尽力在作品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求以某种方式呈现出来并被观众所理解和接受。其次要探索书法的时代语言,也就是对“书法如何书写时代”问题的思考。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每一时代都需以本时代的语言来言说、来表现,而不是完全延续以前时代的语言来言说本时代的思想。第三是要超越技巧,追寻诗意和思想。书法创作有多种不同的追求,无论何种追求,都需要处理好技巧与表现的关系。书法艺术之本在诗意的营造、心灵的感悟与共鸣,而非外在的技术性。外在的技术性是古今书法共同的基础,但从未凌越于诗意、趣味之上,更没有凌驾于思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