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聚焦

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石博文: 在似与不似之间 构筑内心世界

作者:孙乐怡   编辑:姜秦淮   来源:杭州日报    阅读:    发表时间:2020-05-14

作者:孙乐怡   编辑:姜秦淮   来源:杭州日报    发表时间:2020-05-14

石博文: 在似与不似之间 构筑内心世界

记者 孙乐怡

 

《飞来峰-2》 纸本综合

 

《堂庭》 纸本综合

 

《夜山》 木板综合材料

 

       石博文,1982年出生于黑龙江。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杭州。

       山与海是青年艺术家石博文近年创作的主要题材,他试图通过对于山与海的描述,呈现其个人眼中的“整体世界”。多年来,他尝试运用木炭、水彩、水墨、油彩等多样材料来表现周围的环境和事物。他的作品自然而真实,让人不自觉地停下脚步,陷入到他所描述的山水世界里。

 

【艺术微评】

       石博文是2013年第一届“新峰计划”美术人才,我们曾经一起去过贵州采风,朝夕相处好几天,为人处世谦虚低调,不多说话,始终保持着微笑,淳朴又真诚。但在作品上好像一点都不低调,他版画出道,却尝试着木炭、水墨、水彩、油画等多种材料来展现他心中的山与海,绘画材料的多元变化意味着由黑白创造,转向更加丰富的色彩和更加立体的成像,他想让他的山与海既要有真实的具象,还要有超现实的抽象,一山一水便有了他生活感悟和哲学思辨的某种隐喻。

——文艺评论家,“新峰计划”执行人 郑晓林

 

       石博文自述:世界永远拥有我们不可知的一面,这种不可知的神秘感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对它怀抱着一种亲切的“敬畏之心”。我带着这种心境表述我所见与所感的这个世界——山与水,是我心中世界的“代言人”。

      对我而言,怎样把自身关注的这些东西恰如其分地加以表现,并且使其具有精神上的指向性,是极为关键的一点。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我努力使作品中的“山”与“海”超越某种现实的时空,并通过对于它们的描绘,实现我自身经验的呈现。我试图在作品中营造一种与现实相关的“距离感”,并通过这种“距离”达到某种“不似之似”的境界。这样的“不似之似”,是在对于自然景象的体验之中,以实现自身的审美追求与自然山水的审美属性融合为一为要求的。

       因为这样的要求,在画面的经营过程中,我时刻警惕着那些泛滥的“样式性”的,或者是“图案式”的因素对于作品的制约。我努力地尝试在现实的事物中提取那些象征性的东西,并进一步实现对于它们的重新整合,以表现作品的美感与深度,体现我描绘这些“山”与“海”的最初感动。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自然世界中的“山”与“海”,首先必须转化为我心中的那些“山”与“海”。而如何使我的这些“心中之山”与“心中之海”得以呈现为作品之中的“山”与“海”,并使作品通过对于自然与人的本质特征的表达获得某种更为持久的永恒性,是我在创作过程中一直坚守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哪怕是牺牲某些迷人的东西,我也会在所不惜。自然的世界让我感觉亲近,同时也让我充满敬畏,它并促使着我去努力构筑一个属于我们生活也属于我们心灵的世界。

 

【学术简评】

       近年来,青年艺术家石博文越来越多地采用一种极简的样式,通过“一山一水”的单纯组合,创作了数量众多的以《山海经》为题的系列铜版和水彩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石博文常常刻意地推远山与水的交际之线,游走在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之间的视点,也隐隐显示着某种不经意的暧昧。水面上总是孤独地伫立有一座或者几座山峰,它们的形状大都是三角形的,有的显现出复杂的山势,有的则完全是空白的。这样的营造,使得石博文作品中的“山”与“水”,似乎超越了某种现实世界的存在,具有一种与现实相关的距离感。或者说,是一种疏离在现实之外的现实感——如同传说中的“海外之山”。

       据石博文本人自述,他对这种山水的沉迷,还特别夹带着其成长的记忆。大学时代的石博文,几乎每天都会经过钱塘江——这条他曾经就读的中国美术学院所在城市的母亲河,而且常常会“驻足而望”。那种水天一色的自然之景所蕴藏的强悍的生命力,使他“控制不住地想融入在那个浩瀚的时空”。他难忘那种“沉浸在光、水和湿润大气的广阔空间中的心灵感受”,并试图去重新发现其中的自然之美。这,就是他创作的动机和出发点。石博文曾言:“自然的世界让我感觉亲近,同时也让我充满敬畏,它并促使着我去努力构筑一个属于我们生活也属于我们心灵的世界。”他试图去描述这样的“世界”。

——中国美院绘画学院副院长、教授 孔国桥

 

       人和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缘分总是很自然地发生,石博文在创作的时候追随自然,他不会在作品里硬覆盖什么概念,而是充分地把自己的感情投影在画面里。所以他的作品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杭州馈赠给人类的美丽自然景观直接投影到他作品的画面里,即使是日常经验和小小细节,哪怕就是偶然画的那些石头作品,也能引起不凡的反响。每当我们看到路边那些小石头时,总会不自觉地筑小塔许愿。石博文作品里的石塔总会让我们想起那些小石头,他用那些小石头在画里筑成小塔或者山。石塔所象征的萨满教(Shamanism)是跟人类最初的信仰有关的一种很自然发生的行为之一,石博文画中的石塔像现代社会里直插云天的纪念塔一样,不过他的作品让我们觉悟到它们本然之貌,也让我们想起拥有的很自然的样子。如此,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里发现人为里的自然,抽象里的写实。

       我们所谓的“传统”,在艺术家石博文看来,是不需要费心刻意地传授,也无需有意识地进行保护,这些传统的要素已经刻在他每一个细胞里,随着画笔无意识很自然地表现出来。跟随着石博文的作品里的形象,能够与艺术家进行无意识沟通。梦、不可意识到的界限、图像反映的感情领域、用语言不可解释的想法,不知不觉间便视觉化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在看他作品,站在他的作品画前,会陷入站在山和海上的新的感悟里。

——策展人 韩宇钟(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