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聚焦

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中国美术学院迎来92岁生日

作者:孙乐怡 陈友望   编辑:姜秦淮   来源:杭州日报    阅读:    发表时间:2020-04-23

作者:孙乐怡 陈友望   编辑:姜秦淮   来源:杭州日报    发表时间:2020-04-23

九十二载筚路蓝缕 九十二载砥砺奋进

中国美术学院迎来92岁生日

记者 孙乐怡 陈友望

 

 

2016年首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TOP100参赛选手合影。

 

1929年下半年,国立艺术院部分师生在校舍一角哈同花园合影。

 

       校庆,是一场精神上的陶养和凝聚。4月9日,中国美术学院迎来了她的第92个生日。我们在中国美院建院92周年之际,重温学院的精神,梳理大学的脉络,念天地之悠悠,溯往抚今,明志塑心。

       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国立艺术院。1928年,时任大学院长的蔡元培先生择址杭州西子湖畔,创立了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林风眠受邀担任首任校长,中国近代艺术教育之路从此由此发端。一直以来秉承着“整理中国艺术,介绍西洋艺术,调和东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理念,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社会栋梁,树立了中国美术学院在国内乃至国际文化艺术界的学术高度和地位。在中国美术学院九十二年的发展历史中,数迁其址,几易其名,其间岁月流转,人事更迭,而精神不灭,薪火传承。直至今日,中国美术学院培育了近五万名毕业生,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坚守初心,描绘出一幅幅蓬勃发展的瑰丽长卷。

       今年,美院师生们以各种形式为母校庆生,纪念学校九十二载筚路蓝缕。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写下《国美战疫》一文,他提到,“两年前,我们和广大校友一道,在北京、在杭州以盛大的展览,以洋洋洒洒三十九卷的《国美之路大典》,以春满校园的深情,隆重庆祝国美的九十大庆。两年过去,学校又有许多变化,在全国的‘双万’建设中,我院十三个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连续两年的国美“铸金炼课”大展在全国引起重要反响,良渚校区正在紧张地建设之中,象山艺术公社素颜面世,之江青艺周等一系列重要文化活动揭开帷幕。青山绿水相蕴,文心艺品铸炼,中国美院稳步行进在持续发展的大路上。”今年的校庆是最为特殊的一年,中国美术学院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庆祝方式,海内外学子虽然不能亲自返校祝福,纷纷于线上发表祝福美文、美图、影音,共同祝福母校美好的明天。

       日前,记者采访了多位中国美院老教授,请他们从各自的学生时代经历、日常教学经验等角度谈谈对中国美院建院92周年的深切祝福及对未来的憧憬。

 

年轻一辈要打好扎实基础

朱颖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花鸟画家)

       1949年,我从苏州美专转考到了杭州国立艺专(现为中国美院)。当时苏州美专是私立学校,学习西洋画,学费、生活费都很贵。杭州这所学校是国立的,费用比较少,我就想办法来杭州读书。我们一行几个同学在来杭州的路上碰到土匪,一些证件和其他什么东西都没有了,接待新生报到的朱金楼老师让我们先报名再说,就这样进了学校。学校读书只要交伙食费,大概每月8块钱,我们都很高兴。

       1960年,我服从学校组织安排从油画转到国画,成为吴茀之入室弟子,而潘天寿、诸乐三、黄宾虹先生,也给了我很深的影响。从美院毕业后我便留校任教了。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现在的学生可能跟原来的学生相差很大,所谓的手把手去教这种感觉不一样。以前,我们上课前先由老师示范如何作画,老师和学生同步在课堂上画,等到学生画好后老师再进行点评和分析,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进步起到关键作用,而这样教也能使学生进步。我听学生在谈话时说,现在的老师很少示范,学生很难领会技法的关键之处。中国画都讲笔墨,学生要有更多的机会观察老师是怎样用笔、怎样用墨,在临摹时也继续摸索哪些是对的,哪些需要改进,逐渐体会逐渐明白,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可能是因为我现在住得离学校远的关系,很少看到学生在街上画速写,以前我们都是跟在别人后面画速写的。我认为,现在的学生还是要老老实实地把基础打好。在学校先打好扎实基础,出了社会之后再去创作奋斗。现在有很多的人,在学校里就想表现出自己的风格来证明自己,我觉得为时过早。

 

我对中国油画发展充满希望

全山石(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

       我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第一批由党和人民培养起来的画家,对母校中国美术学院有特殊的感情。

       在我看来,现在的中国美院发展很快,其规模之大,学科之多,在校的学生和教师之多,可谓世界一流,因为我曾考察过世界上许多美术学院,就以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来说,他们的学科很少,很单一,规模远不如我们。

       如今我们学院根据国家的发展和需要,已迅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发展成多学科的综合性的美术学院,尤其是在设计和新媒体方面,这些新颖学科,其水平也逐渐跟上国际先进行列。至于油画专业发展也很快,各工作室人数众多,风格各异。当今世界上很多美术院校油画专业不再重视传统和基础教学,而中国美院始终坚守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重视基础教学,因此我感到很欣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学校的学术气氛空前活跃,在新的形势下更需要师生们具备分辨能力,学院领导能很好引导师生们去认知是非,在学术上能健康发展,这是很重要的。在油画专业上把西方油画精髓学过来为我所用,并能结合社会实际不断创新。当然我们年轻一代学子还得不断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反映我们时代新貌新精神。另外,他们在学习油画同时还应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姊妹艺术,并融入到油画创作中去,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

       我对学校的油画专业队伍很抱希望,对中国油画发展也充满希望。衷心祝愿我们中国美术学院能继续发掦自己优良传统,发扬自己优势和特色,坚持艺术规律和艺术教育规律,不断进取,不断创新,越办越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

 

携手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叶尚青(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书画家、美术教育家)

       我在中国美术学院就读、任教至退休迄今,度过了六十六个春秋,现已是九十老翁了。

       回念往事,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永远怀念的情景是我毕业留校后任教一年时的那个国庆,荣幸地见到了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记得那年由顾生岳、李震坚担任国画系四年级人物班主课教师、我任助教带学生共赴敦煌临摹、考察壁画艺术。我们一行十六人(学生有卢汉华、郭公达、张品操等)。

       在敦煌历时20多天后有幸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十月一日十时许,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向群众挥手致意。此时此刻,如此近距离见到主席,我们每一个人都心潮澎湃、万分激动。时任外交部长陈毅主持国庆典礼,刘少奇主席讲话后毛主席开始了隆重的阅兵仪式。掌声和欢呼声响彻天安门广场,当时,我们都热烈鼓掌,无比激动,成千上万的群众都蜂拥而上奔向天安门城楼前欢呼、跳跃。

       时过境迁,我们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已与世长辞,但他们所创建的共和国丰功伟业和核心思想理念,都已不断地得到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已折射出熠熠光芒,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当下作为一名艺术家,或年轻的文艺工作者,必须遵循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为准则,让我们共同携手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唱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打好扎实基本功 争当艺术创作排头兵

韩黎坤(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原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

       我从1951年开始考美院附中,最终在第三年考取。在这期间两次没有考中的经历对我来说既是打击,又是一种鼓励、一份动力,锻炼了我的意志,让我下定决心要学习绘画。

       当时学校组织学生去上海参观苏联造型艺术展览,展览展出的不仅有列宾、梅尔尼科夫等俄罗斯著名油画家的作品,还有立陶宛、乌克兰艺术家的作品,这让我感到十分震惊,同时也激励着我刻苦努力学习。经过短暂的两年学习后,我连跳两级进入中国美院版画系,并在班上一直担任班长。我这4年非常刻苦地学习,这也为我自己的创作思想、艺术思想打下深厚的基础。1963年从美院毕业后原定留校任教,但我被分配到东北吉林东辽县文化馆,在那里从事群众文艺工作,接触到连环画。1979年重回母校考取研究生,当时我是全国第一批考取的,我的年龄也已经超过了,学校还是希望我能回来。 

       改革开放以来,大家思想比较解放,更加注重个体、个性,在人物画主题创作方面不被重视,逐渐演变成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虽然近几年情况有所改进,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我老一辈搞人物画的作者来看,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从根本来说,是因为这些学生的基础薄弱。我希望年轻一辈的学生在进行人物画创作时,一定要加强基础信息的完整化。我们前一辈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认为我们的学校应该在基础上会有非常好的发展,总体来说,我们美院在全国美术教育、美术创作方面是一个标杆,是一个排头兵的榜样。

 

期待美院培养出更多创造性人才

王冬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书法家)

       中国美术学院是全国第一个设立书法专业的院校,它凝聚了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朱家济等老先生无数的心血。同时,他们所形成的书法体系,将传统的书法教育纳入现代艺术教育的模式之中,强调了书法的传承与发展,这其中包括文史哲的修养,即诗书画印等多方面的素养。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近五十年来,我始终坚持临帖,坚持书法创作的思考。1979年,我考取了浙江美术学院,成为了首届书法硕士。在我看来,中国美术学院是一座艺术的摇篮。我很荣幸能在这里读书,后来又留校任教。多年来,我们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甚至于全世界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体系,一直致力于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另外,在对外交流方面,学校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书法作为中国的其中一种特色文化,在艺术教育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实际上,书法不仅对中国画、油画,甚至是建筑设计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对于我们书法专业的人来讲,也可以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取应有的营养。正是这样的教育体系,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国内一些其他院校。

       作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的学生,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要深入学习书法、篆刻包括理论方面的内容,争取做到最好,同时加强全方位的艺术修养。我期待美院能培养出更多的创造性人才。

 

我们的教学创作要具备时代精神

杨奇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艺术家)

       从中国美术学院建院之初我们学院就创立了雕塑学科,它的建立和发展,见证了中国百年雕塑发展的完整过程——从教学、人才培养、创作研究到社会服务,可以说是中国百年雕塑历史的完整版和一个浓缩模型。

       中国的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每个历史时期都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全国的美术学院当中,很少有人像我们国美这样,能把自己的学校历史、艺术谱系、艺术担当与全国美术教育联系得这么密切。在国美90岁大庆时,我们编辑出版了《国美之路大典》,系统阐述了学校在学术理念、人才培养、教育方法、创作实践、历史担当等方面内容,这是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最大规模的学术梳理之一,也是中国美术教育史上极具研究性的学术工程。

       今年是美院建院92周年,一直以来我们学院在学术创作、理论教学上都做了不少研究和创新。美术学院教学一般都是在教室里进行的,由老师面对面、手把手进行教学,面对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学校很早就有推动线上教学的措施和做法,当下由于疫情影响,学校调整了教学方式,迅速组织、建构了网络教学体系,这也是我们学校教学上的大胆的创新和实践。

       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创作要具备时代精神、文化精神。雕塑和公共艺术本身就是一门与时代结合的艺术,学生要有这样的意识:在美院的学习不是守在象牙之塔里,而要脚踏实地,立足于自己的国家民族,要将真情实感投放在这块土地上。理论知识我们要学习,好的技法我们要学习,但是艺术的探索、艺术的创造,更要为人民服务,与时代同行。

       目前,我带领几位老师和同学以“抗疫战歌”为主题创作了一组大型雕塑,作品将于学校开学后以展览形式对外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