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聚焦

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这位浙派人物画第二代领军者走了 ——追忆著名中国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吴永良先生

作者:夏琳 孙乐怡   编辑:杨铱铒   来源:杭州日报    阅读:    发表时间:2020-05-28

作者:夏琳 孙乐怡   编辑:杨铱铒   来源:杭州日报    发表时间:2020-05-28

指墨鲁迅像

宾虹先生像

       吴永良,1937年11月生于浙江鄞县,196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科,得潘天寿、周昌谷、李震坚、方增先等名家亲授,在意笔线描人物画教学和创作上具率先独创之学术成就。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西泠印社资深社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潘天寿基金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杭州市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四明书画院名誉院长、新加坡墨澜社顾问等。
出版有《吴永良画集》、《吴永良书画集》、《意笔线描人物画集》、《寄情抒怀——吴永良风景速写》等。电视专题片《吴永良画鲁迅》、《艺术与心灵——吴永良教授画牛》由中央和浙江电视台多次播放并选送至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播映。业绩入编《中国美术全集·现代卷》、《当代中国美术全集》。
吴永良的许多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西泠印社美术馆、日本皇宫、梵蒂冈艺术博物馆等处收藏。
       记者 夏琳 孙乐怡
       2020年5月25日22:00,著名中国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浙派人物画第二代领军者之一、原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吴永良先生因病在杭州去世,享年84岁。吴永良先生追思会将于5月29日9:50于杭州殡仪馆天下第一殿举行。
       吴永良先生仙逝的消息让艺术圈中人颇感意外,记得去年此时,先生还曾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作业、在中国美院开设讲座,健朗的身影一直浮现眼前。吴永良先生的女儿吴洪晖告诉记者,她父亲是在去年底的一次普通检查中获知患病,此后一直住院治疗直至离世。
五十九年前,时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的潘天寿先生应当年中国画系毕业班学生的要求作指头画示范,吴永良曾有幸得以亲睹潘老濡墨运指的作画过程,倍受启迪,并对指墨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坚持潘老所教授的以线为主,讲究骨力,自此以后就不断尝试,坚持研习,并运用于创作之中而颇有心得。潘天寿先生曾说,“国画的真正改革必须是在传统的原有基础上发展,必须通过国画家本身的艺术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的新国画。”吴永良走上中国画这条道路,不仅仅是出于偶然,更是他后天的勤奋努力、肯花功夫,悉心探索、创新实践。研究中国画五十多年来,他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创作经验。吴永良以自己一生的生命体验和真挚情感,创造了许许多多讴歌时代的精品力作,并将中国人物画的时代性、写意性、融合性相结合进行变法和改良,成为当代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新典范,是无愧于时代的艺术工作者。
       作为学院派画家的代表,吴永良系统地研究传统人物绘画,在线条表现上选取清末画家陈洪绶、任伯年作为参考,还大量吸收了书法用笔,讲究韵、趣、势三味。他的人物画所体现和表达的,既有线描造型带来的视觉明朗、清新之美,又有书写之韵造就的畅神之意。擅长水墨写意人物画的他,在“意笔线描”人物画教学和创作上具率先独创之学术成就,对中国人物画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将意笔线描技法大量运用到他的创作实践。他曾说,作为艺术家要有在精神领域上尽到祛邪扶正的社会责任,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
吴永良属牛,似乎也有着牛的品性——耿直。他爱憎分明,感情细腻,很有爱心和同情心,经常会不顾个人得失为人打抱不平,对亲人、老师、朋友都十分关爱。也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个性,才能画出刚直不阿的鲁迅题材作品。作为艺术大师潘天寿的学生和“浙派人物画”第二代传人的领军人物,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吴永良即以画鲁迅闻名。他笔下的鲁迅形态充满了生活气息,展现出浓厚而纯正的中国味。吴永良的毕业创作白描《鲁迅肖像》获得潘天寿、周昌谷诸师长的盛赞,并被鲁迅夫人许广平收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许广平给吴永良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说,吴永良所画的鲁迅就是她心目中的鲁迅形象。其后吴永良还创作了很多鲁迅题材的作品,如《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在故乡》《长夜》《民族魂》《无声中国的呐喊者》等。促使吴永良进入鲁迅文学世界的是鲁迅的小说,而让吴永良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呐喊》,小说里展现的社会现状、风土人情让他深有共鸣。而最让吴永良感动的,是鲁迅先生把文学作为武器来唤醒国人,拯救人的心灵。因此在他的创作生涯中,鲁迅题材也成为他艺术创作的主要组成部分。
2017年9月,吴永良曾与妻女共同办过一场画展:“笔墨融真情——吴永良 木昭妙 吴洪晖 吴珍之作品展”。四位画家来自同一个家庭极其少见,其中,吴永良与木昭妙为伉俪,吴洪晖和吴珍之则是他们的女儿。吴永良淡泊名利,没有任何架子,一家子感到最幸福的就是可以一起畅聊艺术。吴永良的夫人木昭妙是工艺美术师,她能将传统绘画与绣品工艺成功融合,具有典雅精致的艺术效果,广获好评。吴永良常感叹他在艺术上能坚持探索和有所成就,夫人有一半的功劳。
        在吴永良的二女儿吴洪晖眼中,父亲笔不离手,很少看到他坐在那里无所事事的样子,不是画画写书法就是看书写文章,“父亲非常重视写生,他曾创下在长江三峡游轮上一日画一百余幅的惊人数量。”同时,她说父亲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顽童。“记得我儿子小时候父亲陪他玩,玩到兴起,他忘了自己是外公,一脚把孩子踹到床底下,之后我儿子和外公玩时就学会了保护自己。父亲说话风趣幽默,思维敏捷,他在哪里,哪里就有笑声。”
       而在学生们眼中,吴永良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他既对学生有很强的责任心,但又不失幽默,特别善于挖掘学生的长处并加以引导,毕业班的学生特别希望由吴永良带他们。
本刊记者曾多次上门拜访吴永良先生,与其交往过程中,能感受到他身上散发着的独特魅力,那是岁月带给他的睿智、从容和淡定。追求艺术的道路永无止境,吴永良一直潜心琢磨如何能在绘画技巧和表现形式上有新的突破,更好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他形容自己的艺术之路是由精致到别致,最终走向极致的过程。“绘画艺术要在精神层面上提升自己,把新的元素加入进去,体现中国绘画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吴永良说,艺术亦如人生,“人生是昙花一现的,如何正确地对待人生、体会人生、享受人生的真谛,这才是最重要的。”
       先生,一路走好!
       友人评说吴永良先生
       张耕源(西泠印社理事):风格传承周昌谷先生而不妩媚,原因在崇敬鲁迅的铁骨铮铮,久居新加坡不求出名,反受世人崇敬怀念!
       潘公凯(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吴永良自从事中国画始,至古稀之年依旧自律自强,全其人格,从艺从教,不受外界风雨所动。他无疑是中国美术学院最受尊敬的老教授之一,又是口碑极好的“浙派人物画”后继实力派人物,他的作品以清新真率的高格调特别受人青睐。推介吴永良其人其艺无疑很有必要,于画风日下,人文精神缺失之今日,更有着深刻的现实积极意义在。
       卢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永良极重真情实感,爱憎鲜明,他的精神世界颇为丰富。他非常注重自身修炼,在坚持日积月累的技艺和学识修炼的同时,更注重自身的精神净化和心灵升华。他多方面的修炼研究,练书法,画山水,勤读书。吴永良就是这样一位披怀解带、言之凿凿的真诚的艺术家。
       杨成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美学研究会会长):我认为吴永良的书画艺术一直走在“继往开来”这一条文化艺术发展的康庄大道上。从他平时的言谈中和从他在报刊上和论著中发表的艺理中,都显示出他深深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所一直贯穿的刚健精神、仁爱胸怀和智慧。他始终走的是具有民族艺术特色的道路。永良的书画艺术既“是”,即完全符合美的规律、艺术的规律、中国书画发展的规律,又“异”,即又有用量自己的独特风格。
       潘耀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永良是实事求是的探索者和创新者。他根据移居新加坡之后所面对的文化问题作了全方位的思考,摸索自己的应对策略,作为自己变法的契机。从而为中国画走出国门,应对跨文化问题,交出了一份成功的答卷。他勇于变法,不为传统观念所拘,不教条因循固有笔墨之道,不顾疑惑与异议的压力,成为中国画的积极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