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聚焦

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少年宫,承载着他们美好的艺术童年

作者:夏琳 孙乐怡 陈永胜   编辑:杨铱铒   来源:杭州日报    阅读:    发表时间:2020-05-28

作者:夏琳 孙乐怡 陈永胜   编辑:杨铱铒   来源:杭州日报    发表时间:2020-05-28

 

林岗

深浩

 

杨为国

杜晨鹰

沈曙

上世纪60年代初,潘天寿在少年宫辅导学员画画。

何水法

 

       记者 夏琳 孙乐怡 通讯员 陈永胜
       再过三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
       往年,每逢六一,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1984年前称杭州市少年宫),都会组织小学员在联欢厅广场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小学员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今年,虽然六一节的活动取消了,但小学员们对书画的学习和创作热情依然没有减退。从今年2月至5月,美术部成功推出了18期以“抗击肺炎疫情,为祖国加油”为主题的学员书画作品网络展,小学员们居家期间积极创作,踊跃投稿,投稿作品达3000多件。另外,“致敬防疫志愿者”青少年绘画作品网络征集活动,作品被学习强国平台、光明日报等多家公众平台转载推送。
我们从今天的小学员身上,仿佛看到了昨天老学员对书画的热爱,从老一代到新生代,都在少年宫的书画学习上孜孜以求、乐在其中,这是一种文化传承。杭州少年宫,这个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艺术精英的摇篮,出了许许多多享誉当代的著名书画家,有50后、60后的爷爷辈,也有70后、80后的伯伯、叔叔辈,他们小时候在少年宫学习书画的经历又是什么样的呢?
近日,记者专门采访了该中心美术部部长高甬春,他跟我们聊起了杭州老中青三代人曾在少年宫学书画的经历和趣事,非常有意思。他说,“老一辈艺术家对少年宫的书画培训非常关心,60年代初,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老先生专门来到少年宫教学员们画画。许多老学员,像何水法、潘公凯、沈曙、杨为国、杜晨鹰、吴小华、沈浩、林岗等,他们小时候经过少年宫多年的培养,较早地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后来顺利考进高等艺术院校深造,逐步成为著名的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或理论家。关于他们在少年宫学习的那段欢乐时光,现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杭州少年宫的规模和影响力已变得越来越大,不仅扩大为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而且有东西南北四个分中心,美术和书法培训班也越办越好,吸引着更多的少年儿童前来学习。2019年,美术部的兴趣培训共开班2787个,招生数达58580人次,每年举办各类活动100多场。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春季培训未开班,但是暑期和秋季培训将恢复正常。高甬春说,“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学员像那些老学员一样,从少年宫起步,走上艺术道路,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何水法(50年代学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
       他是少年宫的第一批学员,1958年就参加了美术兴趣小组学习。在他的记忆里,每周日他都会坚持去少年宫学画,哪怕教室里只有他一个人。那时候素描、水彩、水粉一样不落地学,冬天还常常跟随王含英老师(少年宫第一位美术教师)去六公园画雪景,想起小时候在少年宫的学习经历,何水法记忆犹新。他说他的第一个调色盘是花了7毛6分钱在前进文具店买的,那时候可不便宜,还好他的外婆很疼爱这个勤奋好学的外孙子,掏出钱叫他自己去买,于是那个紫红色的调色盘就成了何水法童年的最爱。刻苦学习与不懈努力给何水法带来了许多荣誉,在他读小学二年级时,他的画作就被送去北京展览,还受到了当时浙江省省长周建人的接见。何水法称,童年本就美好,更何况那是一段五彩缤纷的童年。
       杜晨鹰(70年代学员,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
       1971年至1978年期间在少年宫学画,当时的授课老师是肖正中和高而颐,经过这两位老师的严格训练,小时候的杜晨鹰不仅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而且从老师们身上学到了做人做事的品格。刚开始进少年宫学画的杜晨鹰是个小学三年级学生,既萌又调皮,屁股总是坐不牢。来给他们上课的是高而颐老师,高老师上课既不枯燥也不刻板,语言生动幽默,对学生总是以鼓励为主。课余时间,高老师常常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带他们到处写生,大家都学得很愉快。有一次,杜晨鹰随高老师从富春江写生回来,创作了一幅《富春江水库电站》绘画作品,刊登在当时的《富春江画报》上,这让他足足高兴了一个学期,也鼓励着他继续深入学下去。应该说,从少年宫起步后,将来要当个美术教师的想法在他内心播下了种子。后来杜晨鹰果然干起了美术教育这一行,现在已“桃李满天下”。目前,每到双休日,杜老师依然到少年宫教小朋友素描,他已在少年宫任教了30多年。
       沈浩(80年代学员,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1983年,通过学校的选拔,就读于小学三年级的沈浩被选入少年宫书法培训班学习。那时候孩子能进入少年宫上培训班,是所有家长的愿望,也是一件很风光的事情,足见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的天赋,很不简单。沈浩称,那时书法班的学员年龄相差悬殊,小到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大到初一初二的初中生,都在一个教室里学习,这也给学书法创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少年宫学书法期间,沈浩从来没有间断过一次课,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非常刻苦。沈浩说,从进入少年宫开始学书法直到现在,书法依然和他的学习、工作及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如今能有这番成就,跟当时在少年宫学书法打下的基础有很大关系。
       沈曙(50年代学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浙江开明画院常务副院长)
       1963年的“六一”儿童节,时任浙江省省长的周建人来为杭州少年宫开宫剪彩,那时沈曙正在少年宫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画静物写生,周省长剪完彩后步入该教室,第一个走到沈曙身后,笑眯眯地看了一会儿,满意地点头离开。沈曙从小喜欢画画,当时的图画老师李修业认为他很优秀,就推荐他到少年宫学画,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荣誉。当时在一起学画的有潘公凯、何水法、黄镇中等画友,沈曙学画很刻苦,不管刮风下雨,都每周坚持去少年宫学画,从最基础的课程学起,从未间断过。有一年,少年宫推选了一批作品去北京参评,他的一幅水粉画《国庆之夜》被选中,又代表中国小朋友送到日本展出,得到了一张奖状、一套学习用品和一本革命传统书《二千里行军》的奖励。后来,沈曙跟着肖正中老师学画,一直学到文革停课为止。沈曙称,现在回想起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总忘不了少年宫的启蒙和培养,没有少年宫的那些难忘经历,就不会有自己追求艺术的决心和毅力。
       杨为国(70年代学员,“回宫格”习字法创始人,曾任北艺回宫格书法艺术学校校长、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
       1973年至1976年期间,他通过同学李彦彬的介绍,在少年宫帮助展览会书写文字。那时他已经在自学书法了,但自觉楷书功夫不足,又恰逢少年宫开启了文革后的第一期书法班,由朱关田老师带队授课,他便主动融入到这个班里去,成为第一个旁听学员。那年杨为国20岁,跟班里其他学员坐在一起算是老大哥了。由此,少年宫书法班的第一任5位老师——朱关田、李伏雨、沈炳、吴杭生、石峰,便成了他真正的启蒙老师。此后,杨为国非常刻苦地学习书法,以他夜以继日、不断进取的精神感动了当时少年宫分管书法班的高而颐老师,并把他介绍给书法家骆恒光。自此以后,杨为国便拜在骆恒光门下继续深造。几十年来,他钟情于书法,临池不辍,创造了红遍大江南北的“回宫格”习字法。如今回想起这些点滴往事,杨为国说,少年宫第一期书法班的老师们把他带入了正规途径,又使他成为少年宫的书法老师,少年宫是他一生的重大转折点,希望少年宫今后培养出更多的书法人才。
       林岗(80年代学员,浙江省雕塑家协会会长,杭州市雕塑院院长)
       1981年,那时林岗14岁,学校老师觉得他学艺术很有天分,就推荐他进少年宫学画。在二楼的教室里,每节课都能看到他认真学画的身影,他从素描几何体开始启蒙,进而学色彩、写生等绘画技能。林岗称,后来他能顺利考入美院附中,完全是在少年宫学画期间打下的扎实基础。也正是少年宫的绘画学习,给他奠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走上了艺术之路。如今,回忆起这些在少年宫学画的往事,林岗感慨万千。他认为少年宫的老师肩负着基础美育的工作,对孩子将来的审美都有巨大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岗位,他寄语少年宫的美术老师,应当将儿童纯洁的童心和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培养出更多杰出的艺术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