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聚焦

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国美版画系开拓者张漾兮“对话”罗马尼亚绘画大师博巴 中国美院连推两大重磅展览迎国庆

作者:时报记者 张玫 文 主任记者 姜胜利 摄   编辑:唐仁博   来源:青年时报    阅读:    发表时间:2020-09-29

作者:时报记者 张玫 文 主任记者 姜胜利 摄   编辑:唐仁博   来源:青年时报    发表时间:2020-09-29

       昨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国庆中秋小长假,中国美术学院在中国美院美术馆(南山校区)一口气推出了两个重量级大展——一个是版画界泰斗张漾兮的“漾兮九阕——张漾兮艺术研究展”,另一个则是影响一代国美人的《从不可见开始——埃乌琴·博巴与中国当代绘画》大展。记者昨日探班后不得不感慨,这两个大展,真的是“干货”满满,可以实力成为国庆网红打卡点。

  

  漾兮九阕——张漾兮艺术研究展

       在中国版画界,有4位领军人物号称“两张两赵”,除了张怀江、赵延年、赵宗藻,还有一位就是著名版画家张漾兮。上世纪50年代,他一手创办了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并任系主任。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称他是“国美版画之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是作为这条长路根基的版画教学思想体系创建者”。

       据国美美术馆总馆长杭间教授介绍,2015年,张漾兮先生的家属向中国美院美术馆捐赠张漾兮各类重要作品286件,2019年再次捐赠张漾兮重要版画作品50件的木刻原版,这些作品与原版共同成为中国美院美术馆的重要藏品。本次展览精选了包括原版、手稿、版画、水彩、水墨等200余件捐赠作品,结合大量文献,包括照片、档案、笔记、访谈视频等,以“暗夜”“光明”“远方”“湖山”“新生”“欧游”“群贤”“古今”“思念”共9个板块,深入梳理张漾兮先生的艺术生涯与美术教育成就。

       开幕式上,白发苍苍的学生代表俞启慧回忆起先生当年创建国美版画系的往事,依然感慨连连:“先生走出了中国式的版画教学新路,他率先派学生去北京荣宝斋学习,又将荣宝斋的老师傅请回学校来上课。”

       尽管张漾兮先生去世较早,但在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看来,“他的一生却贯穿了今天所有版画系师生都耳熟能详的三个艺术现场:十字街头、田野和书斋,拓展了20世纪中国版画最根本的两个学术方向:现实主义和民族形式”。

       在展览现场,观众可以通过版画看到很多具有时代感的老物件,比如老底子用竹编外罩的热水壶、采茶女穿的蓝印花布衣服、装着镰刀等农具的大木桶,质朴风格扑面而来。

       一幅大尺幅黑白木刻《薅秧归来》,是张漾兮先生1942年的作品,他一直坚持对同一主题进行不同媒材的反复创作,这也是他少有的大尺幅作品。黑白木刻《送饭到田间》是他1956年的作品,一群妇女、孩童结伴送饭的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感。草图原本画有田野、柳树等背景,先生经过反复推敲后全部舍弃,只留下两只飞燕暗示春耕时节。此画融入汉画像砖图式,印刷时吸收古代拓印“隔麻拓”的技法,开创浙江版画民族化风格的先河。

       在张先生的作品中,自然少不了西湖风景。他在1960年创作的套色木刻《西湖西泠桥》,将西泠桥、宝石山拼为一幅,组成中国画式的构图。套色方法一改以往先印色版后印墨版的方法,而是先印大块黑色主版,后将色彩压在墨块上,这个方法借鉴了民间艺术——福建神马、灶马的粉印法。光色运用上,画家不露痕迹地吸收了西欧印象派特色。张漾兮认为这是他对版画如何“大写意”的一次探索,可以称之为他艺术道路上新的里程碑。潘天寿颂其绘画“雨后千山铁铸成”。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10月28日。

 

  从不可见开始——埃乌琴·博巴与中国当代绘画展

       2020年是罗马尼亚专家油训班60周年纪念。提起罗马尼亚著名画家埃乌琴·博巴,在中国美院并不陌生。它不仅牵连着一段重要历史,代表着共和国初年艺术教育的交流成果,而且还作为一种富有成效的案例,融入国美源远流长的学术脉络。

       1960至1962年间,埃乌琴·博巴及夫人吉娜·哈其乌应中国文化部邀请,受罗马尼亚文化部派遣到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主持罗马尼亚专家油训班(简称罗训班)的教学。这次交流,一方面加强了我国与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交流;另一方面调整了中国美术创作和教学的单一局面,对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绘画艺术多元探索产生了促进作用,而起源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的“八五美术新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昨天下午开展的“埃乌琴·博巴与中国当代绘画”展,以乌琴·博巴和夫人在上个世纪的教学和创作为主线,以罗训班学员的课堂临摹和后期实践为支线。这是时隔60年后对博巴作品、罗训班文献、学员作品及后续影响较为完整和全面的展现,展出博巴夫妇作品共计134件,罗训班学员作品43件,馆藏现当代绘画作品15件,以及相关公文、笔记、书信、照片等珍贵文献资料原件及复制件。其中,博巴家属捐赠作品60件,文献2件,罗训班学员捐赠作品27件,文献3件/套。

       值得一提的是,博巴夫妇在中国的两年时间,国画、书法、戏曲、手工艺等中国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博巴也创作了不少戏曲主题的作品,浙江昆剧团著名花旦龚世葵的扮相,也被他画入了油画之中。1962年回国后,博巴夫妇用在中国创作的一系列中国主题的艺术作品在罗马尼亚举办了巡回展览,获得一致好评。“罗马尼亚专家油训班”就此成为中罗文化双向交流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