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聚焦

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阳帆:将情感融入笔端

作者:孙乐怡   编辑:李荣可馨   来源:杭州日报    阅读:    发表时间:2021-03-11

作者:孙乐怡   编辑:李荣可馨   来源:杭州日报    发表时间:2021-03-11

扎西德勒

 

 

丰年

 

 

大山里的女人

 

阳帆,广西桂林人,200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并获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壁画材料与水墨人物画创作研究专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杭州画院专职画师,《杭州美术》编辑,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理事,杭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首届“丹青·新峰”视觉艺术青年人才,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级美术比赛中获奖并被美术馆收藏,大型美术创作《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杭州》《法显西行求法》先后入选杭州市文联文艺精品工程和湖北省荆州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参与G20杭州峰会《美丽浙江》系列明信片“戏曲浙江”的绘制工作。

 

记者 孙乐怡

 

真挚与强烈的情感,往往是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在艺术家阳帆看来,艺术感觉毕竟不是数学公式,没那么多对错,有时线条肯定了,艺术感觉未必会到位,修改不是为了表达对错,也不是因为介意观者眼中的美丑,而是为了追求不同艺术感觉的释放和表达,让不同情绪在画中得以沉淀和叠加,让所有真挚的情感都能有所保留并述诸笔端。

 

阳帆自述:看的是画,读的是感情,悟的却是人生。真情的创作始终是一粒种子,埋在画里,种在心间,纵使不开花,不结实,得不到人们的爱护和赞许,画者的精神,仍是永远地埋藏于这个艺术的园里。这里有悲悯,有同情,有沉醉,有低吟,有快乐,也有忧伤……

 

常言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的神奇与人心之间始终有着莫名的联系。人们常常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正如高士奏流水以自惭,游子逐明月而伤怀,饮者持斗酒恣欢谑,诗人托遗响于悲风。画者亦是如此,常常不明所以的下笔,哪有许多的理由?我自幼长于山野,门口所临之湖,虽远不似大江大河那样的雄伟,甚至平静得难以泛起一丝波澜,但在四周青山环绕下,自然地隔绝出了一片宁静。每次静静地看着它,仿佛全世界就只剩自己,一个人,一杆筏,一湖水撑就了整个世界。方知“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之为何?动情罢了。

 

人生有时需美酒的滋养,有时需苦茶慰藉,天高地迥,宇宙无穷,或喜得意事,或悲失意人,皆可在这里尽情倾诉。愿此地绿水环绕、小园常憩;愿此处风雨如斯,美眷如花。不论怎样,这些画中始终载着我的盼望和理想,有我一直徘徊的梦境,也有让我尽情沉醉的无尽孤独……

 

【学术简评】

 

我一直在关注阳帆每一个阶段的绘画,从最近几次展览的创作作品看,他对水墨的表现和运用进入了娴熟时期,特别是对空间塑造的浑厚感有了非常明显的突破。这里还要提醒注意的一点是,他的绘画开始表现得“大”起来了,这种“大”正是超出文人画和卷幅画的审美局限的地方。这又使我想起了安排他去新疆克孜尔石窟现场临摹古代壁画的课程。他在很短的时间里临摹了两幅壁画,拿回来一看,使我非常吃惊,他能瞬间将水墨的笔法运用到古代的线条和色彩的表现之中,这一点很多学生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的。而回来之后,他的创作画面开始“大”起来了,说明他已看到了古代壁画艺术中“大”的气势。也许他这时真正领悟到了黄骏教授的画为什么那么大气。这也是现代艺术值得吸取古代艺术中的精华之处。现在很多人都爱宣称自己受到了古代艺术的影响,其实真正有影响的并不多见。

 

诚然,阳帆作为一个年轻的艺术家,学习和探索艺术的路子是对的,他的绘画已经表现出了他的锋芒,画面的灵动与大气,黑白的处理与浑厚的空间塑造,以及基本功的扎实都出现了与人别样的风采。我们在看他画作时都可以直接感受到这一点。特别在他的研究生毕业创作中,他大胆地尝试在中国画中使用“减法”的表现手法,使画面出现一种奇特的效果。当然,他现在还在进行色彩表现的探索,最近看到了他的不少新作,这是非常可喜的。不断创新是必须的,也是艺术生命的象征。希望阳帆同学继续沿着这条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这是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对他寄予的一点点希望。

 

——谢成水(敦煌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阳帆善思考且有创作激情,作为艺术家有这样的基因实属难得。他系统掌握了专业基础造型和传统技法,创作上成绩不菲,能通过对基础与创作的互释转换,逐渐明确并开始突破在传统与当下水墨语境的命题方向。

 

——黄骏(中国美术学院艺术教育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