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聚焦

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著名浙派人物画家吴山明逝世

作者:   编辑:朱奕琳   来源:都市快报    阅读:    发表时间:2021-02-05

作者:   编辑:朱奕琳   来源:都市快报    发表时间:2021-02-05

2012年吴山明参加都市快报主办的艺术节 本报资料图

       老先生曾说: 一个人一辈子只要做成一件事就很满意,我选择了艺术。

       2月4日17:10,当代中国人物画艺术巨匠、著名浙派人物画家吴山明先生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80岁。

       老先生走得很平静,但他离世的消息,还是在艺术圈内带来巨大的沉痛和深刻的纪念。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主席卢勇悲伤地说:“几天前我还去看望病中的吴老师,吴老师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大勇!累了,今天就到这里!’没想到竟成永别。”                                                            记者 余夕雯

       少年学画

       老师教我们不要做画匠,要做大画家

       吴山明生前最惦记的两个地方,一个是浙江金华浦江,一个是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因为他生在“书画名乡”浦江,又在中国美院学会了绘画,名扬天下。

       1940年,吴山明出生于浦江县前吴乡前吴村书香之家,与花鸟画大师吴茀之先生同为本家。1955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附中(现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那年,吴山明刚满16岁,和一个同学一起用扁担挑着行李,从红门局一路走到孤山的美院附中报到。抵达时天已昏暗,摸遍全身,只找出七分钱,就买了两个红薯,勉强填饱肚子。

       这所学校,留下了吴山明一生的轨迹。1959年,以优异成绩直升浙江美院国画系,“老师教我们不要做画匠,要做大画家”。

       大学毕业后,吴山明留校任教,执教近60年,桃李满天下。

       名家栽培

       诸乐三、潘天寿、吴茀之等大家熏陶

       在中国美院读书时,教吴山明人物画的老师就是“新浙派”人物画“开山五老”——李震坚、顾生岳、周昌谷、方增先、宋忠元。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吴山明是“新浙派”人物画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作为当代中国人物画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位蜚声海内外的画家成名很早。当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等以浙派人物画引领全国的时候,1964年刚从浙江美院毕业的吴山明,也以一幅《飞雪迎春》崭露头角。在他曾经的叙述里,年少时曾受诸乐三、潘天寿、吴茀之等大家的熏陶,跟成名成家后对学生的栽培,总是会自然地穿插交织。

       吴山明和黄宾虹也有很深的渊源。1952年,吴山明正在杭州二中读初中。一次,他和班上同学在宝石山上搞队日活动,下山时碰到了一位留着长须、头戴圆睡帽、身着长衫、拄着手杖、边走边在一小本子上画画的老者。孩子们好奇地一拥而上,并推着吴山明嚷嚷:“爷爷,这是我们的小画家。”老人开心地笑了,摸了一下吴山明的头:“画画好!”

       当时,吴山明并不知道这位一见难忘的老人是谁,直到1955年考进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附中,看到了黄宾虹的照片,才知道这位和蔼可亲的长者,竟然就是寓居杭州的一代大师黄宾虹。

       自成一格

       “宿墨法意笔线描”呈现新气象

       为纪念初中时的那段往事,吴山明曾两次画黄宾虹肖像。他以宿墨、积墨画先生肖像,把宿墨艺术效果扩大到人物画中,将其肌理效果极化,使传统人物画的线条增加了趣味和表现力,形成了他以宿墨色痕组合为特色的绘画语言。

       几十年的探索,也使吴山明精进不懈,风格幡然而变。在八面来风的东西方文化冲击中,中国画历经低谷后,他的“宿墨法意笔线描”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宿墨,是留在砚台上的陈墨。重新用水化开后,因为墨性变了,会结成一块块斑。用宿墨作画,从宋代就有,不过只在文字中流传。因为太浓太重,容易落入僵硬,一直鲜有人尝试。

       但在吴山明看来,宿墨是很有意思的,在变性而没有完全变性之间,用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方式去把握那种不定性。他生前曾说:“宿墨的缺点很多,容易有僵、板、死、脏的问题,所以人们不想去碰它。但我使用淡宿墨成熟后,发现它有一种透明感和特殊的肌理,结合自己的用笔方式,一笔下去之后有它的线条美和痕迹美,痕迹美里又带有肌理感,既扎实,又透亮,苍润结合,笔痕重叠,很有古意。”

       20世纪后叶,受景德镇陶瓷界朋友们的盛邀,吴山明担任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工艺大师协会名誉主席一职,并开始准备画瓷,后因手部摔伤而暂未成行。“但是画瓷的情结一直留在心中。”2009年前后,吴山明及家人多次前往龙泉,开始了青瓷与绘画的结合。

       “我很希望能把我在纸上的风格移植到青瓷上。如果我去画瓷面的效果,能把我自己在纸面所形成的个人绘画语言与风格移植过去的话,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吴山明曾对快报记者说。

       事实上,吴山明的青瓷绘画,绝非单纯“将青瓷视为纸面用模仿中国画的方式画画”,而是创造性地将青花瓷中秞变的特色引入青瓷之中。

       一路走好

       一个人一辈子只要做成一件事就很满意

       银发飘逸的吴山明与他的宿墨写意“人物画”一样,让人过目不忘。

       中国美院美术史论系教授范景中曾说:“在我读书的时候,吴山明先生的作品就是许多青年学子的习画典范。他的作品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体正、气长、格清。”

       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许江曾评断:“吴山明先生是中国浙派人物画的新一代的领军者。”

       吴山明去世后,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悼念:“吴山明先生是当代中国画界的名家巨匠、浙派人物画的杰出代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的一代领军者。作为艺术家,他继承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等浙派人物画大师的学术脉络,扎根传统,深入生活,为国人写照,为时代传神;他对中国画的本体语言进行了四十余年的深度探索,以别开生面的笔墨实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面貌,为当代人物画开拓出新的领地。作为教育家,他执教55载,育人无数,为社会培养了一代代优秀艺术家;他锐意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投身社会美育,为中国美术学院的发展和中国画的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作为一位长者,他质朴宽厚,古道热肠,提携后学,热心公益,有仁者之风,先生之德。对他的辞世我们感到万分悲痛。”

       2014年,都市快报记者曾专访吴山明先生,他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不多,“一个人一辈子只要做成一件事就很满意,我选择了艺术”。

       愿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