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聚焦

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主办最大规模 以长三角地域为主的青年艺展推出

作者:范昕   编辑:朱奕琳   来源:文汇报    阅读:    发表时间:2020-12-19

作者:范昕   编辑:朱奕琳   来源:文汇报    发表时间:2020-12-19

“移动”2020上海(长三角)青年艺术家第六回邀请展汇聚69位青年艺术家的111件作品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主办最大规模 以长三角地域为主的青年艺展推出
总策展人王远希望以此推动象牙塔里的艺术“出圈”,丰富城市与地域的文化内涵

崔彬 《对白之八》综合材料

寇建青 《曝光4号》综合材料

“移动”邀请展现场。 (均主办方供图)制图:冯晓瑜

■本报首席记者 范昕

       69位长三角青年艺术家的111件作品,汇聚在今天揭幕的“移动”2020上海(长三角)青年艺术家第六回邀请展。这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高校主导举办的最大规模以长三角地域为主的青年艺术展览,涵盖油画、水墨、漆画、雕塑、影像、装置等多种艺术样式。

       漫步设于抱朴美术馆内的展厅,“敞开”是这个展览予人的鲜明印象。这个印象一方面来自展陈——作品打破门类呈现于不同的展厅空间,甚至延伸至半透明的阳光长廊以及户外露台;另一方面更是来自作品本身——参展艺术家均由长三角多所高校共计20余位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队推荐产生,可以说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学界对青年艺术提出的标准。

       这是该展览计划自2017年启动以来,首次将展品征集范围从上海扩大到长三角。展览总策划、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远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推动象牙塔的艺术出圈,最终丰富城市与地域的文化内涵。

       样式创新

       以综合材料、多媒体参与创作,是青年艺术的特色,也是未来艺术的趋势

       从作品样式来看,与以往相比,本次“移动”展上写实类架上绘画少了,以综合材料、多媒体等方式创作的作品多了。这不仅是近年来青年艺术创作的鲜明特色,也是未来艺术的发展趋势。展览特邀专家、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马琳告诉记者:“科技对艺术的影响无法避免,艺术多元化往前发展,迫使艺术家不得不向前寻求新的表现方法。各门类之间的界限被打破了。”

       综合材料作品《数据废墟-拟象与仿真》,由倚在墙上有着斑驳印痕的椭圆石膏板与平放在地上堆满各种黑色零碎物件的圆形木板共同构成。其特别之处在于,木板是工作室搬迁时废弃的桌面,木板上的物件则是3D打印出来的。作者沈之毕业于意大利米兰欧洲设计学院,现居上海,近几年一直在用作品探讨虚拟数据与现实的联系,并不断尝试用3D打印来制造数据实体的各种形态,再将其扫描回电脑中用图像的方式产出,让二者互相形成仿真与拟象的悖论关系。

       另一些展品看似运用的是相对传统的艺术样式,传递的理念却颇为当代。如王小双的《城市倒影NO.3》,与其说是木板油画,不如说是抽象的类浮雕装置,画面有着厚重笔触堆叠出的体积感,隐喻着摩天大楼及其倒影。司建伟的雕塑《金种》将一颗硕大的镜面不锈钢“玉米粒”置于展馆的户外露台上,为观者提供了多种阐释的可能。在业内人士看来,比起形式上的潮流和前卫,在内涵上与当下、与时代接轨,对于艺术品来说更为重要。

       平台扩大

       面向长三角地区,强调专业遴选标准,激发区域艺术原创力与创新力

       这是“移动”邀请展第一次拓展到长三角范围,以期为长三角艺术家搭建更为广阔的交流和展现平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在专家还是参展艺术家看来,这样一个平台所辐射出的价值其实最终由其专业度赋予。

       今年特邀的推荐团队阵容豪华,由长三角多所美院以及综合类高校美术学科的20余位教授组成,其中不少是业界权威,例如中国美术学院杨奇瑞、南京艺术学院何晓佑、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李超等。他们的推荐也不限于所在院校或自己教授领域的“小圈子”,而是放眼长三角地区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优秀青年艺术家,其中既有长三角各大高校及专业院校的青年教师及在校研究生,也包括毕业不久的青年新锐艺术家。部分特邀专家的作品还集结展览,构成了一个特别的板块,彰显出示范作用。

       此次年龄最小的参展艺术家、22岁的中国美术学院研一学生姜鹿语告诉记者,相比倾向于市场需求的艺博会平台,其实更向往像此次展览这样学术性更强的展示交流平台,不仅能够与更多优秀的艺术家交流、碰撞,更能听见来自业界权威的声音,特别是批评的声音。参展艺术家张润目前在美院教书,他表示国内为青年艺术家搭建平台的展览不在少数,但这些展览质量参差不齐。他认为青年艺术展本身作为扶持优秀青年艺术家的平台,尤其需要公正透明的遴选机制与持续不断的推广运营。而在很多参展艺术家眼中,“移动”邀请展就是这样能够在青年艺术家群体中形成一定引领示范作用的平台。

        在王远看来,对青年艺术家的培养与推广,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基础艺术生态。基础生态有了,高端名家名作才会更有高度,地区的艺术发展才能更有底气。对此,高校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想通过这一以高校为主导的青年艺展,建立起高校之间互相认可的学术标准,进而‘出圈’与城市发生关联,提升城市的艺术品质。”不少专家也不约而同提到,对于展览品牌的专业化锤炼,将越来越有效地凝聚人才,最终推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艺术原创力与城市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