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聚焦

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张树才:师自然造化 翰墨前行

作者:夏琳 孙乐怡   编辑:朱奕琳   来源:杭州日报    阅读:    发表时间:2021-03-11

作者:夏琳 孙乐怡   编辑:朱奕琳   来源:杭州日报    发表时间:2021-03-11

月季花下

金针花开


油菜群燕

       人物名片

       张树才,1941年生于浙江浦江。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致力于花鸟画创作,曾任金华市美协副主席、金华市政协书画社副社长、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社员、金华书画院顾问。作品《青霞紫雪点春风》《金秋》等参与国内外画展,《油菜群燕》入选全国第三届花鸟画邀请展,1998年编辑《金华书画作品选集》,2000年主编《吴茀之书画集》和《21世纪中国书画家作品集》。

记者 夏琳 孙乐怡

       3月10日,“张树才中国画展暨浙江写意花鸟画座谈会”在杭州国画院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是艺术家张树才在经历了漫长的艺术和人生的沉淀之后做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以及对于人生的感悟与分享。展览现场展出其近年来创作的74件精品,取材质朴、格调野逸、笔墨老辣,展现出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作品中既有表现文人意趣的传统题材,也有描绘田园题材的瓜果禽鸟,构图别具一格,顾盼有神。

       天道酬勤 艺无止境

       张树才自幼便与绘画结缘,多年来潜心研习书画艺术。1959年秋,他从上海考入浙江美术学院附中,从此走上绘画艺术道路。附中毕业后,由于美院中国花鸟画专业连续三年没有招生,张树才失去了继续求学深造的机会,但仍经常请益于时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吴茀之先生,得到吴先生的悉心指导,加上他个人的不倦努力,依然创作不辍,硕果累累。

       1962年春,其处女作《菊花雁来红》诞生,受到吴茀之先生的好评,并题款“斓斑秋色雁初飞”。此作在美院裱画厂装裱时受到来杭的傅抱石先生及陪同的潘天寿院长、诸乐三等先生的称赞。“吴先生欣喜地告诉我这段趣事,说我的画已入门,但又告诫我‘入门不等于到家,今后的路更长,是一辈子的事。学无止境哪。’”张树才将这句话铭记在心,作为自己一辈子从艺的准则。

       所谓画如其人,画家绘画格致的高下雅俗,也和画家之人品修养及其心理素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张树才待人,总持有一颗平常心,真实而不做作。因此,他的画更是真实而不做作。重传统、讲笔墨、师自然、求创新,因而其绘画既有干枯飞白、大胆泼辣的线条,又有浓淡相间、韵味生动的墨色。他作画潜心整合笔触、灵动随意的表现力与传统文人画的书写意趣,以书入画,意在笔先,情在理中,整体和谐,气韵贯通,变化自然,在恣肆豪迈的意气之中,呈现豁达、空灵、飘逸的禅家雅趣,令人回味不已。

       体味生活 反映时代

       中国画注重抒情寄兴、托物言志。张树才的作品多取材身边的自然物象、生活即景。“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张树才说自己长期工作、生活在农村,农村的绿水青山、一草一木,都是他花鸟画创作的源泉。农家花果、田间作物,凡目遇而心喜者,一一收来笔下。在张树才看来,艺术创作要反映生活。“我努力在取材上追求土味,艺术格调上追求野味,笔墨语言上追求辣味。无论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充满生机。风雨霜雪,仍昂首挺立,显示倔强的生命力。我决心走自己的路,闯一番花鸟画的新天地。”在张树才的画中,观者可以感受到这位“80后”画家的农家情结和他对于农村生活的深深热爱之情。

       张树才认为,花鸟画不仅仅是花花草草、梅兰竹菊,创作要贴近生活、反映时代。带着深厚的艺术学养和对自然、时代、人生的内涵体悟,张树才所作花鸟画浑厚拙朴,意境清新。“油菜花、水稻、向日葵、黄花菜这样的创作题材,我们大家都是喜闻乐见的,但是在我们花鸟画作品当中却很少见,因此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尽可能多地吸收一些野味、土味和辣味,来丰富自己的画面。”这“三味”,体现的是张树才在艺术追求上的独特见解,其画风的个性语言,画面的旋律节奏,图式的构成组合,凸显了他对绘画现代性的探索。

       杖朝之年,张树才仍以中国画为津梁,不断向着传统探索求源,深入到中华文化的内核,孜孜矻矻,不断探求艺术的新境界。诚如他自己所说,“路漫漫,其修远,艺无涯,当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