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聚焦

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铭记光荣历史 谱写奋进征程 ——中国民主同盟美术创作概述

作者:吴为山   编辑:姜秦淮   来源:中国艺术报    阅读:    发表时间:2021-06-09

作者:吴为山   编辑:姜秦淮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发表时间:2021-06-09

铭记光荣历史 谱写奋进征程
——中国民主同盟美术创作概述

共商国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雕塑) 2021年
吴为山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6月2日,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中国民主同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80年来,民盟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合作,为夺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为推进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表现民盟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光荣历史,讴歌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果,5月27日,由民盟中央、中国美术馆主办,民盟中央美术院、雅昌文化集团承办的“美美与共——庆祝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盟员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作品展系统回顾了民盟盟员中美术巨匠的经典之作,展示了民盟美术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为推动社会文化进步所做的不懈努力,激励广大盟员不忘合作初心、发扬光荣传统、努力开拓进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之际,民盟中央和中国美术馆以“美美与共”为题共同举办了大型美术展览,展出了几代民盟美术家的224件精品佳作,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盟美术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为人民画像、为时代立碑的艺术追求与成就。

  一个个在美术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使中国民主同盟格外“星光璀璨”——蒋兆和、刘海粟、潘天寿、刘开渠、滑田友、吴作人、李桦、吴冠中……这些艺术巨匠以经典创作与时代同频共振,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史、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写下不朽的篇章!

  觉醒时期——为民族独立与解放而创作

  在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自主自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老一辈民盟美术家怀着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初心,以画笔、刻刀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而创作,鼓舞中国人民站起来。

  在雕塑创作方面,中国本土雕塑经历了从塑神到塑人的历史性转变。刘开渠、滑田友、曾竹韶等一批艺术家远渡重洋,从古罗马、古希腊、意大利文艺复兴及法国古典主义的灿烂文明中汲取人文思想,习得以透视学、解剖学、构图学为基础的肖像塑造法和纪念碑建造法。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刘开渠便以《一·二八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而闻名;滑田友的《轰炸》通过塑造遭受袭击的母子形象揭露出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史实,获法国沙龙奖;曾竹韶的《虎门销烟》,以3件浮雕作品记录了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成为中国近现代雕塑艺术的里程碑之作与中国民主同盟的骄傲。

  在绘画方面,蒋兆和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及笔墨造型深刻地表现了风雨飘零、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民不聊生的现实,他的人文关怀和高度的艺术性在其代表作《流民图》中得到充分体现。李桦的版画《怒吼吧!中国》更成为这一时期的“呐喊”,以唤醒沉睡的民族。庞薰琹主张艺术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其极具装饰艺术设计形式感的作品,融入中国民族文化的特征,在《大地之子》《贵州山民图卷》《瓶花》等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漫画家丁聪挥动着一支如椽大笔,其作品犹如一面镜子,照出当时社会现实的丑陋与战争的罪恶,《反内战》 《良民塑像》等经典作品以其针砭时弊的强烈特征成为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历史一段不可或缺的图像记录。

丁仲礼题字

  建设与奋进时期——以人民为主体而创作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盟美术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艺术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去,各种创作题材被打上奋进时代的烙印。美术家们描绘新山河、塑造工农兵、表现生产建设,以饱满的热忱画新人新事,讴歌新中国。他们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反映火红的年代。

  在表现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的新风貌方面,美术家不再追求中国传统文人画风景的“空”“静”“远”,而是描绘新中国焕然一新的、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新风景,充满着盎然生机。新中国成立之后,潘天寿深入自然、深入生活,发现和拓展前人未曾涉及的内容和意境。从他大量富有家乡土地情感的作品中,可以见得其对新中国的深厚感情。同时期的何海霞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创作的《黄河禹门口》 《春在田间》等一批作品生动描绘了壮美河山与人民生产劳动的图景。此次展览展出的陶一清的《红军经过的地方》以笔墨的雅致秀美,展现革命现实题材的史诗感,构图严谨却不拘于动感,在其同时代的艺术家中自成一派。

  在表现人民形象方面,大量艺术创作聚焦于各行各业勤勤恳恳的平凡形象。这些喜闻乐见的人物形象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与中国画改良及油画民族化息息相关的时代叙事。韦启美创作的油画作品《模范饲养员》,就是这一题材的经典之作。艺术家描绘了一位模范饲养员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场景,再现了农村旧貌换新颜和农民们沐浴在阳光下的幸福生活。

  在表现生产建设方面,“劳动”成为这一时期的创作主题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顽强奋斗,大规模工业基础建设逐步开启,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充满干劲、齐心协力,热火朝天的劳动氛围鼓舞着人们,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以赵望云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纷纷走到田间地头、工地现场,将社会主义大规模生产建设的宏伟场景与丰硕成果凝练在经典的艺术创作之中。其代表作有《大炼钢铁·开采矿石》系列、《黄河系列·三门峡电网》《巴山春耕》等等。他是大西北新美术的倡导者,也是“长安画派”的奠基者之一,更是民盟杰出的艺术家。

  改革开放时期——以艺术创新呼应时代创新而创作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中国民主同盟美术家继往开来,在东西方文化比较中明晰方向,为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中的转型作出建树。他们以艺术的创新呼应时代的创新,建构新的审美维度,成为文化创新的代表。

  中西合璧是20世纪以来中国画探索的关键词,以刘海粟、吴作人、吴冠中、萧淑芳、韦启美、罗尔纯、戴泽等为代表的融贯中西的巨匠更是突破边界、勇于探索的先锋,他们的创作,在题材与形式上都取得了许多突破。

  刘海粟眼中的艺术本质,是“生命的表白”,通过大量的艺术创作而形成了表现主义美学观,表明了其基于生命原则而推动个性解放的立场,成为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和文化革新逻辑在艺术领域的生动回响。他真诚地描绘革命圣地,以灿烂的色彩生动地表现阳光下的遵义,展现了民盟老一辈艺术家对中国共产党的深情。纵观民盟美术的发展,许多艺术家把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和对祖国的爱寄托于艺术的创新之中。

  萧淑芳是同时期为数不多的女艺术家代表。她笔下的中国画以传统笔墨技巧为骨,以西方水彩技法为肉,既丰富了中国画花卉题材的表现形式,又为西方水彩画的中国式探索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本。

  罗尔纯的油画创作将精炼的造型与浓丽的色彩有机结合,呈现出中国水墨的新特性。

  吴冠中的形式论,是围绕“抽象美”而深入拓展的,其源是中国文化,其流是东西方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创新。他在古代画工的匠心和文人绘画的诗情中,在西方视觉艺术革命和时代创新的诉求中,拓展了美术创造的新形式、新观念、新表现、新审美。

  戴泽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第二代油画家,师承徐悲鸿,他所创作的现实题材油画作品,以及对色块与墨的变化的研究,都是在其创作的路径上持续探索的印证。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美术园地。在艺术上勇于探索,在社会价值取向,在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等方面,不断涌现新锐艺术家,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报效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也使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呈现出新的时代风貌。

  铸梦新时代——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使命任务而创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盟美术家主动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用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作品铸民族之魂,铸时代之魂,铸中国梦之魂。

  民盟美术家创作的大型组雕《共商国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重温了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重大时刻,作品以参会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代表人物为表现对象。毛泽东主席站立在参会人民代表中间,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无党派人士肝胆相照、同舟共济、共商国是的光辉新篇。

  景育民创作的雕塑《晨曦——青年周恩来、邓颖超》塑造了老一辈革命家夫妇的青年形象,他们昂首站立,坚定地望向前方,准备好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青年雕塑家刘松以《七君子》为题,反映了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统一战线上的人和事。

  盟内一批书法家在潜心书法艺术创作与研究的同时更是将红色题材作为表现的内容,如陈振濂、毛国典、赵雁君、刘灿铭、赵彦国等书法家所书写的《建党百年颂词》及毛泽东主席诗词等,以笔为喉,咏叹出光辉岁月的长调。一批中青年画家更是以画笔歌颂脱贫攻坚,描绘青山绿水,表现民族大团结等题材,李传真的工笔重彩作品《远方》以团圆为底色,勾勒出少数民族幸福生活的图卷。新一代民盟美术家的作品有筋骨、有温度地彰显出追梦与铸魂的使命担当。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出现许多值得称颂的先进人物与先进事迹。此次展览中的一系列表现脱贫攻坚主题的作品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脱贫攻坚的动人瞬间。比如,桑建国以工笔创作手法表现普通人民的平凡生活,作品《凤阳大包干》描绘了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的18个农民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的场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成为许多青年民盟艺术家的创作主题,这些新作生动地再现了新时代美丽中国的景象。被誉为“黄河画家”的徐惠君赋予山水画以现代气象,创建了表现水雾的“风雨皴” ,致力于表现黄河壮美之景。中国画《黄河在咆哮》在保护生态文明的语境之下展现了母亲河雄浑壮美的动人景象。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民盟的美术家们也站到了抗疫防疫的前列,以优秀的美术作品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歌颂时代的新风。此次展览也特别遴选了一批讴歌医务人员攻坚在抗疫一线场景的精品力作,如青年雕塑家李迅创作的《天使的唇印》,刻画了摘下口罩后疲惫的脸庞上满是印痕的护士形象。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和主张,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共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是心相通。经典艺术作品是国家、民族的心灵图像。因此,通过经典作品的相互交流,可以增强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心灵的沟通,传递出追求真善美、向往和平的价值观。这一时期出自民盟美术家之手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雕》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和平价值观,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正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所说:“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真经’。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郑重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和召唤,党的团结统一首先在于指导思想上的团结和统一,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基础在于思想理论上的先进和纯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代中国艺术家特别是民盟美术家的艺术创作。2018年5月5日,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民盟美术家创作的高5.5米的《马克思》青铜塑像永久矗立于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特里尔,彰显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于国际社会所获得的广泛认可。

  铭记光荣历史,谱写奋进征程。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已经被提升到治国理政和民族复兴的高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民主同盟的文化艺术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指引下,根植传统、融通中外、面向未来,向着星辰大海的征途前进、再前进!

  (吴为山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

遵义会议会址(油画) 1985年
刘海粟 中国美术馆藏

把学习成绩告诉志愿军(中国画) 1953年
蒋兆和 中国美术馆藏

梅雨初晴(中国画) 1955年
潘天寿 中国美术馆藏

桂林山中(油画) 1972年
吴冠中 中国美术馆藏

送戏下乡(雕塑) 1970年
刘开渠 中国美术馆藏

 师古人亦师造化(中国画) 1986年
范曾 中国美术馆藏

远方(中国画) 2004年
李传真 中国美术馆藏

孙过庭语(书法) 沙孟海
中国美术馆藏

天使的唇印(雕塑) 2020年
李迅 中国美术馆藏

黄河在咆哮(中国画)
徐惠君

纳木湖畔(油画) 1982年
戴泽 中国美术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