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笃 张歆宜 编辑:朱奕琳 来源:浙江卫视 阅读: 发表时间:2021-10-16
作者:于笃 张歆宜 编辑:朱奕琳 来源:浙江卫视 发表时间:2021-10-16
10月16日,“从头开始——王冬龄书法艺术60年”大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从传统书法的不同书体到乱书、巨书、银盐书法、竹书、VR书法……呈现了他60年来的探索。
开幕式大厅,23幅长9米的《道德经》从天而降,宛若碑林。“书堂雪洞”的展陈从小字楷书到巨幅草书,涵盖斗方、手卷、榜题、屏风等,呈现深厚的传统功底,也蕴含变造。“书林幻境”是光色辉映的琉璃世界,从水墨抽象到银盐书法,还有镜面不锈钢、透明亚克力等材料的运用。
此次展览勾勒出王冬龄60年的书法艺术之路,这是一条纯正的书学之路,也是一条开放的艺术实践之路。在书法历史的巨流中,王冬龄处在一个枢纽的位置上。往前看,他的老师沈子善、林散之、陆维钊、沙孟海等代表着以毛笔进行日常书写的最后一代人,是之前两千余年书写实践的尾声。往后看,在媒介革新的时代,王冬龄又是第一个对书法在未来世界、虚拟世界中的存亡得失等问题作严肃思考的书家,对本质的问题有本能的担当。
《观埃及金字塔感怀》 2011年
正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所说:“中国书法欲超越古今之争、中西之辩,需要在世界语境、时代现场中实现守常达变、以异现常,需要在中华文明的大脉络中固本培元、返本开新。冬龄先生从原本安之若素的书法状态中出走,与伟大传统对话,与世界文明对话,与当代艺术对话,与数字科技对话,并且于此多重对话中开拓出中国书法的当代视野和创新空间。”“从头开始”是艺术家对过去和未来的态度,以艺术为方法,不断面向生命本质的旅程。
《禅联屏》 1994年
美术馆的天光长廊竹影迷离,4号展厅“书林幻境”又是一个光色辉映的琉璃世界,从水墨抽象到银盐书法,再到镜面不锈钢、透明亚克力等材料运用,还有iPad书法与动态捕捉数据艺术等更多新媒介呈现。外在看来,是执今之道、与古为新,而内在是反本归源,追问“书”道的学理,回到书写行为创生的大荒之境,山川太古,以退为进,江流日新。
草书巨制《逍遥游》上空,漂浮着增强现实技术展现的数字空间乱书:“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虚幻空间中的数字笔画不断生成,不断缠绕,不断打开,接通远古与未来。
VR书写《逍遥游》 2021年
王冬龄于1987年赴京展览时,林散之先生在与他的笔谈中写道,王冬龄的作品中让人感受到三种气:浩然之气、奇气、生气。林先生似乎已经预见到,这三种气息的流变运行,将充盈在王冬龄一甲子的艺术探索中。“从头开始”不仅是王冬龄对自己60年艺术创作的回顾和展望,体现了他自我革命的勇气,更提出了文明史维度的问题:如何穷源溯流,引传统艺术的源头活水,成就世界共享的全新创作,完成超越性的艺术实践。
王冬龄,又名冬令、悟斋、眠鸥楼、大散草堂。1945年生,江苏如东人。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市书法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兰亭书法社社长,西泠印社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