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艺:向生活 向未来——“天工开物——江南乡村工艺的世界”展侧记

作者:吴艳丽   编辑:姜大伟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5-10-18

作者:吴艳丽   编辑:姜大伟   来源:    发表时间:2015-10-18

刊登于《人民日报》10月18日12版“收藏”副刊。
全球语境中,如何重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日前,中国为数不多的以“民艺”命名的专业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的开馆,再次向这一命题发问。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博物馆群的新成员,从策划到开馆历时5年之久的民艺博物馆,不仅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其收藏、展示、研究、教学、传习为一体的办馆理念,同期举办的展览“天工开物——江南乡村工艺的世界”和以“民艺:一种生活可能”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更引发业界对民艺——和民众相关的生活与艺术的重新思考。
日用之道
  先人的智慧构筑起中国独特的衣食住行传统,并在精工细作中营造了一个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器用世界,而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便潜藏其中。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所述:“如果我们面对本土的生活世界不持有尊崇和承续的文化职责,而一味看重功能化的器用标准,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中国木艺、陶艺、茶艺,还有诸多维系着我们生命基因的礼俗和民艺……这种失去的方式不是不存,而是心灵仪式的淡化,生命内涵的缺席……展示这片热土家园之上往昔绵延的日常器用,展示这种器用后面的生活世界,让这些器用世界如山壑日月般与青年学子相伴,以其凡常的质朴镌入青春生命,慢慢养成有若自然山水的朴寂心性。在今天的崇尚名牌的全球时代,如何帮助青年制造者培养起和敬独立的品位,根绝那种功能化、定制化的技巧习性,亲熟民艺可以是一剂心药。”这便是建立这座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民艺博物馆的初衷。
 

清中•卷草纹浮雕南官帽椅

  如何理解民艺?300余年前,明宋应星在著作《天工开物》中强调了民生日用和物品功能的思想;近百年前,日本民族工业萎靡不振、现代化产品粗制滥造之时,日本民艺理论家柳宗悦倡导从平民百姓亲手制作的日常用具中寻求自然朴素、充满活力之美,其“民艺”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可见,“民艺”从本质上是一种蕴含在“日用之道”中的生活观、文化观,这也是展览“天工开物——江南乡村工艺的世界”着重体现的理念。展出的百把坐具、百件日用器物、百扇窗格,均是清代以降江南地区的日用器物和建筑构件,它们以质朴的材质,展现出功能上的丰富性、与生活的深切联系,不仅为观众勾勒出一个有生活情感的江南乡村工艺世界,也彰显出“民艺”所蕴含的以生活为本的质朴自然的造物内涵。
  “日用之道”重在人与器物的互动。“人为物本,物因人用”是其第一层互动。就像展出的坐具,机巧的工艺赋予其多种功能——坐、卧兼具的床榻和摇椅,坐、贮兼具的钱桶椅,坐、娱兼具的棋凳和春凳,以及农忙时还能照顾孩子的桶凳、背椅……大匠之思化为巧物,不断丰富着生活。人与器的互动,还体现为人的情感和精神的注入。像坐具中的中堂用椅重视威仪感,书房用椅则要求静雅,这是礼仪性的规制;像窗格以榫卯工艺营造出方正清雅之美,并在曲直、刚柔错落变化的冰裂纹、菱花格等纹样对风景的裁剪中,营造出多种意境,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注解;像图案装饰多寓意福寿绵长、五子登科等美好愿景,这是地域节俗的融入……物性中融入了人的情感,让生活有了温度。人与器的互动,也实现着人内心的自省。这自省来源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巧工中物以本真而简朴的材质透露出美的本源,也包蕴着人面对天地造物时内心的净化和提升,如器物的素雅和华美,都会作用于人的心灵。

 
民国•朱漆描金冬篮

  人与器物互动的结果,是物与人都拥有了独特的文化个性,由此构建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独特的生活方式也成就了一个地域的文化身份,从而在中华大地上写就了丰富多彩的文明。
活化之源
  民艺在满足功用之需外,所带给使用者的对生活的理解、对自然的理解、对创造的理解、对文化的理解,是标准化的机器生产产品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民艺在今天,不应是与时代断裂的过时物,不应是藏于博物馆中尘封的对象,而是需要今人去研究、去挖掘,进而能够转化的一种活态的资源。
  “民艺博物馆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民族艺术馆,也不是民间艺术馆,它应该更多地展示民众生活,并将这些传统民艺转化成时尚新民艺,让传统的精髓与现代的设计相结合,滋养现代人的生活。”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馆长杭间对民艺博物馆的定位,可以看到“民艺”所背负的责任——面向校内外、国内外开展研究、展示传统生活之美,为传统文化的活化和现代设计提供知识源泉。


 
民国•鹅桶

  复活民艺,已是世界共识。从研讨会上各国学者阐述的本国实践经验来看,已不局限于对“民艺”的传承保护,也不主张其走向“高大上”的道路,而是更多应和着时代的发展释放民艺自身的活力。在日本,无处不在的民艺展销会,以及特定的生活区域里,都鼓励公众或使用者对民艺创造者做出评价,以强化民艺家的职业精神和公众对民艺的尊重态度;在墨西哥,博物馆成为手艺人、学生、艺术家都喜欢的场所,各种教育性和推广性的活动,推动了产品的品牌包装、向本土和世界市场上的销售,也支持着学生、艺术家和手艺人之间的合作,为交流思想、实现彼此间的知识接轨和转化,创造出新的可能性。
  当然,民艺的复活绝不是对其外在装饰和形态的直接挪用,而需要深入其本质理解物与生活、与人的关系。现代文明的急速转型导致传统生活美学断裂,如今,即使勃兴的设计努力想弥补标准化机器生产的美学缺失,也不得不承认,生活美学并未能在现代设计中被建构和接续起来,设计向民艺“取经”的道路还很远——日常生活用品美学格调的缺失、设计与功能的脱节等普遍存在的问题,表明中国设计尚未树立民族文化品格,也未从根本上树立起面向现代生活的价值观,这是最值得今人反思的问题。

 
清初•明式如意菱花五彩窗格

  从这个意义而言,民艺不仅关乎我们过去的生活,还关乎我们的现在,关乎未来。正如《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所说,民艺真正的价值是直面生活的智慧,也是本土审美最深厚的基础。因此,民艺不仅是今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是设计创新的源泉,更是承续传统生活美学,建构、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