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IMPACT国际版画会议在中国美术学院开幕

作者:李齐建、刘杨 摄:申博、周红、廖垣   编辑:jdw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5-09-24

作者:李齐建、刘杨 摄:申博、周红、廖垣   编辑:jdw   来源:    发表时间:2015-09-24

  

  922日上午,第九届IMPACT国际版画会议开幕式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学术报告厅开幕,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IMPACT会议副主席卡瑞娜·帕拉曼(Carinna Parraman)、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曹意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版画系主任Jo Stockham先后致辞,来自世界各地的200余位全球版画学者、艺术家和我院师生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孔国桥主持。

  许江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版画之魅》的致辞,以一个版画旁观者的角度,阐述了版画魅力及其面对数字网络时代的危机与契机。他说:版画是印刷之子。印刷术是人类保存与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他对版画发展历史的三个阶段作了回顾并就版画艺术的特点作了详细的阐述。他说: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数字出版、网络阅读的时代,当年印刷工业诞生、版画技术兴盛的历程,将在网络化变迁中重演,历史让我们重新审视其中的技术和生活感性的内涵。在这个“后印刷”的“无书无版”的变迁中,版画依然有价值,这个价值不仅在于自身方式的存持,更在于它将被吸收进新的媒体环境中,在媒介与图本之间、在“云”量的库存与可能的创新一瞥之间,酿造一种更为沉稳而深刻的变迁和感受力。时至今日,胶片变成了数码,印刷变成了网络,视觉艺术的媒介载体、版画艺术的媒介载体发生着深刻变化。显然我们并不能完全理解数字转型的整体意义,但我们依然深切感受到:某种视觉形态的创生机制的根性并没有改变。这种东西如若暗箱,让存在者的存在在此得以演练,叠影成形,铸浪为山。正是海量的图像储存和摄影技术所带来的观看的日趋现成化,让图像感受的根蒂处出现枯萎,倒逼图像采集和编辑处理始终处于一种实验状态。新的版者的使命就是在道说“语言”的同时,倾听存在的呼唤。在这里,版画不再是一种技巧、一种质感,更是一种眼界、一种资源性力量。这种媒介性地处理图像的模式,它带着我们穿越黑洞,并发现此间的趣意横生,灵光交映,虽有众多晦蔽,却又深蓄着生存的实况和个性的自由力量。当那暗箱揭示的瞬间,其中正包含着一个世界的澄明。

  卡瑞娜·帕拉曼(Carinna Parraman)阐述了回顾了世界版画会议发展的历史及其对推进版画发展、交流的重要意义,她重点回顾了版画发展的历史及其面对数字技术而遇到的考验和挑战,她采用了版画发展的生动的例证阐述了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版画的积极影响。

  第九届IMPACT国际版画会议时间为:922日至26主题为:后印刷时代的版画——当代社会与艺术环境下的版画问题与方。会议涉及的议题是:一、在我们各自不同的文化历史与社会传统中,版画是什么?其“原点”又是在哪里?它曾经拥有什么样的地位和意义?这样的文化地位和意义建构对今天的我们产生着什么样的影响?二、伴随着我们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技术发展,版画曾经拥有的地位和意义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作为传统手工印刷的版画技术,其相同的材料和手段在我们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又呈现着怎么样的不同意义?三、数字技术给我们的版画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它改造了作品(文本),改造了作者和观众,也改造了社会。那么,这样的技术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以及又是以何种方式改变了我们?同时,它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吗?在我们的版画创作和版画研究中,它是否应该具有某种疆域或者界限?如果有,又该是什么?四、在今天这个“后印刷”的时代,版画是否存在着一般艺术在意义确立和价值判断方面所普遍面临的某种危机?如果有,我们又该如何认识、理解,进而破解这样的危机?对于版画艺术在当代环境下的意义确证,我们是否具有我们特殊的路向及其具体的方法?会议的形式包括:学术交流、说明性演讲、主题讨论、开放性对话、工作室项目演示、版画器材演示等。在接下来的五天里,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位艺术家将依次开展各种活动。

  开幕式后,与会嘉宾到象山校区参观了民艺博物馆和包豪斯馆。

  除了版画会议,这次活动还举办“后印刷——第一届CAA国际版画双年展”、“守望刀版——中国八大美院的版画专业”、“生长的传统——缙云活字·紫竹斋·德格印经院”,以及“我在——2015海峡两岸版画艺术工作室作品联展”等一系列专题展览。

  IMPACT国际版画会议”,由Stephen HoskinsRichard Anderton等教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倡议发起。“IMPACT”一词,是英语“国际的”(International)、“跨学科的”(Multi-disciplinary)、“版画”(Printmaking)、“艺术家”(Artists)、“观念”(Concepts)和“技术”(Techniques)等词首个字母的缩写。其最初的意图,是希望在当代新媒体的背景之下,建立一个包括了但不局限于专业版画家和博物馆馆长的、更大范围的有关版画的学术讨论和批评平台。

  2012年,经英国木版教育信托(The Muban Educational Trust)秘书长、英国奥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Ulster)退休教授David Barker先生提议,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开始筹备申办2015年的“第九届IMPACT国际版画会议”。经由一系列的沟通与协商,IMPACT会议督导委员会于2012年年底正式决定由中国美术学院组织承办第九届IMPACT会议。这也是该项会议自发起以来,首次落户亚洲地区。

  20136月,IMPACT会议督导委员会主席、英国西英格兰大学Stephen Hoskins教授访问中国美术学院。期间,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与其商议确定了以“‘后印刷时代’的版画——当代社会与艺术环境下的版画问题与方法”作为第九届IMPACT杭州会议的主题。在过去的近一年时间里,围绕着会议主题,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200余位艺术家、学者和艺术机构向大会递交了提案。经IMPACT 9学术委员会讨论审核,最终通过论文类提案(含学术论文、说明性演讲、主题讨论)90余项;展览类提案(含展览、开放对话、工作室演示项目、版画器材展示)100余项,涉及作品逾千件。

  作为艺术的一个手段,版画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理解世界和表达世界的视角和方法。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今天,作为艺术的“版画”与作为技术的“印刷”,均有着先天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我们之所以再次把“版画”与“印刷”予以特别的关联,就是希望在今天这个以“后印刷”为主要症候的、具有历史性转向意义的宏观背景之中,从“版画发生的本源之处”出发,对当代环境下的版画创作的诸多可能性提出我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