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没了,心就亮了」—亚妮做客西湖论艺

作者:文/周小淳 陈杨欢 摄/申博   编辑:张同芳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6-11-02

作者:文/周小淳 陈杨欢 摄/申博   编辑:张同芳   来源:    发表时间:2016-11-02

  11月1日晚,著名主持人亚妮做客西湖论艺,来到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学术报告厅做了一场主题为「眼没了,心就亮了」的公益讲座,与所有在场的爱好者与老师学生一起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亚妮,浙江卫视《亚妮专访》栏目制片人,一位集主持、编导、制片人于一身的全能型电视节目主持人。亚妮不仅是优秀的制片人、主持人,还是中国优秀的纪录片导演。10年前,还是浙江卫视“一姐”的亚妮似乎忽然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10年后,亚妮带着《没眼人》回来了。

  讲座还未开始,亚妮老师就已经候坐在现场,灯光的照映着暖红的长裙,俨然一个平和的杭州女人。还没来得及开始将她与十一位没眼人的故事娓娓道来,《没眼人》电影的预告片就已经抓住了在座各位的眼球。

  通透地照彻在沙地上的夕阳,佝偻着的流浪人的连成长条的剪影,唱彻云霄的歌声倏然将人的思绪拉回了太行山下。一个没眼人的世界,十年太行山本土记录,一张张来自冰天雪地的世界的温暖脸颊,看铺天盖地的梨花,承载着绝境生命里对明亮的世界的向往,没眼人在山石间挣扎,他们是被上帝抛弃的人,却提着亮眼灯高歌着走过,在爱恨生死的边缘谱写他们纯质的生命意义。

讲座现场

  欣赏着由荣获奥斯克最佳电影作曲奖的旅德作曲家苏聪先生的乐段,“没眼人”的标题醒目地出现在屏幕上,亚妮老师端坐在台前,以温柔的语调与和蔼的微笑,交流她在《没眼人》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故事。

  从偶然的“原生态民歌南北擂台赛”的主持机会开始讲起,“最后上来一个人,拿了个羊鞭,穿了个羊皮袄,两边的歌手都在嗤嗤地笑,所有的歌手都有伴奏带,唯有这个羊倌儿,没有伴奏带。上来,一甩羊鞭,扣声一吼,一声一声地高吼,下面鸦雀无声,连喘气的声音都没有。吼完了,没有声音,也就五六秒钟,掌声雷动,羊倌吓得拔腿就跑。”这个羊倌就获得了唯一的冠军——“歌王奖”。亚妮老师激动的回忆当时的场景,仿佛又回到了当时被歌声震颤的现场,这只是她与十一位神奇的没眼人邂逅的开始。

  2002年,亚妮为浙江卫视的一档节目采访“羊倌歌王”,来到山西省左权县,石匣乡红都村。拍完离村时,突然在村口听到一阵嘹亮的歌声,原来旧祠堂的戏台上,一群盲人正坐在铺盖上向天而歌。如此独特的声音和欢快的旋律,让她失声痛哭。

  他们是没眼人,被上帝抛弃;是光棍,鲜有亲情的抚慰;也是八路的后裔,流淌着革命年代的义气和热血。这些没眼人,虽然看不见这个世界的光亮,却有着明媚的心地,他们认命而认真地活着,或许是这种在贫瘠的土壤上奋力耕耘的精神,感动了亚妮,让她决定为他们风雨兼程,牵肠挂肚,筹款捐助,记录他们的故事和歌谣,甚至拍摄电影来记录。

纪录片拍摄剪影

  亚妮老师以一种职业制片人的敏锐探索嗅觉和人本精神的关怀,不断修整方向和思路,开凿式地前进和发掘深藏在没眼人层层白翳下的故事,将影片分为,“生”、“爱”、“死”,三条生命线,讲述了没眼人主唱“七天”艰难纠葛的“生”,会算命的“屎蛋”与他的“疯”女人的本分的牵挂和守护,坚忍乐观的“肉三”难以用价值来计算的亲情,让我们重新找到了已经走远了的最原生的精神家园,体味那种阳光普照,那种精神欢乐,那种没有任何索求的本分。

纪录片拍摄剪影

  “如果我的电影能够把这一点点的东西带到山外,给现代人的心灵带来一点点震撼,对我们一点点反观,我觉得就很知足了。”亚妮老师这样解释道。的确,那一曲高亢的九月九,犹如旷野的秋日,贯穿耳膜,波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柔软。

  在讲座的最后,亚妮老师感慨这十一位没眼人给了她平和的处世态度,“让人们放下争夺,回头看一看,我们原始的家园曾经有过的美好,这就是我做这个记录片的初衷”。

  左权民歌: 

  又称辽州小调,是一种山西省的汉族民歌音乐,与其他山西民歌不同,左权民歌曲调清丽优美,风格委婉温柔,独树一帜,在宋元时期已经被广泛传唱。左权民歌自成体系,“大腔”、“小腔”、“杂曲”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