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艺术硕士美术指导教师优秀作品巡展在我院开幕

作者:文/张同芳 摄/申博 周红   编辑:张同芳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7-04-26

作者:文/张同芳 摄/申博 周红   编辑:张同芳   来源:    发表时间:2017-04-26

  4月26日上午,“2017年全国艺术硕士美术指导教师优秀作品巡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浙江省教育厅高科处处长吕华,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美术与设计分委会召集人曹意强,内蒙古艺术学院院长黄海,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许奋,和全国各美术、艺术专业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美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及教师代表,我院相关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媒体朋友和师生共同参加展览开幕式。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余旭红主持开幕仪式。

出席开幕式嘉宾 

  此次展览集中了全国9所专业美术院校、8所艺术院校以及52所其他文、理及综合类院校选送的近千件作品中精选出的优秀作品,共计316件。囊括了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素描、雕塑、水彩等众多的艺术门类,表现内容丰富广泛。这些作品从不同的学科,以艺术的视角,多维的观念,丰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了艺术家的精神面貌和创作理念,也是10年来全国美术类专业硕士教育实力和成果的首次集中展示。展览将持续至4月30号。

许江致辞 

  许江首先代表中国美术学院庆贺“艺术硕士专业学校设置和招生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全国艺术硕士美术指导教师优秀作品巡展来到杭州,并对远道而来的专家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许江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美术学院第一代研究生教育到实践理论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历程。许江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自选方向三个方面分享了关于研究生教学的一些感受和建议。

  他表示,研究生课程体系需要包括人文思想、专业基础和毕业创作三个重要模块。这些是艺术院校如何发扬绘画艺术、师徒式的教学长处,同时又能够克服其中的弊端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他指出,在工作室教学体系中,教学方法主要是“师造化”、“师古人”,达到教学最根本的“师心”这一目的,打开隐藏在身体中的创造本性,不断地回访源头来实现个性的超越、创造超越。

  最后他强调,自选方向是研究生教学中的精华,研究任务是学生自觉自愿在学习中慢慢明确起来。中国美术学院提倡劳作上手、读书养心,秉承“像哲人一样的思考,像匠人一样地劳作”的学术理想。

曹意强致辞 

  曹意强在致辞中从学位设置的角度切入,剖析当下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艺术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探讨本次展览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一个艺术硕士研究方向的新的可能。他说,艺术院校是集创作、研究、教学三位一体的高等教育机构。按其性质,有两种类型的学位,一种是专业型学位,另一种是研究型学位。高等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学术、有思想的创作人才。

  我国艺术院校的发展面临两个相关问题亟待厘清:首先是必须建立符合艺术教育性质的合理评价体系,摆正艺术创作与学术成果的评估关系;其次是正确对待两种学位制度,建立切合各自特性的教学模式和评估标准。

参展教师代表张敏杰教授致辞 

  参展教师代表、中国美术学院张敏杰教授在致辞中讲到:展览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艺术教师作品,作品形式多样,视觉独特,材料广泛,从各个层面展示了目前艺术院校教师的最高水平,同时也展现出了艺术特殊的全新面貌。作为一名中国艺术硕士教育的一线教师,将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不断地探讨在教学领域的新问题,向着新的标准不断地迈进。

  此次举办“全国艺术硕士美术指导教师优秀作品巡展”,旨在检验教师的创作水平,通过各院校作品展示交流,寻找差距,探讨创作和教学问题,遵循美术性质来确立并提升全国美术教育的标准。巡展活动主要在我国专业美术院校和艺术学院巡回,总共16站(总历时两年半),中国美术学院站为第七站(杭州站)。为了更好地加深对艺术学科性质的理解,每一站的巡展都会根据各个院校的特色设置一个研讨的主题。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艺术硕士专业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美术学院研工部部长毛建波教授主持。

  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艺术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举办此次展览也是梳理和总结在艺术硕士教育培养中关于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培养目标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的经验和建设性意见。展览将对推动高层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等起到重要作用,促进国家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