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源头 桑陌青青——李子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作者:文/方舟 摄/申博 周红 崔鹏超 史睿璋 李福林   编辑:张同芳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7-04-30

作者:文/方舟 摄/申博 周红 崔鹏超 史睿璋 李福林   编辑:张同芳   来源:    发表时间:2017-04-30

  4月30日下午,「丝路源头 桑陌青青——李子侯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浙江美术馆承办。展览展出李子侯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作品90件,全面反映了他的艺术探索历程。 

出席开幕式嘉宾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中央美术学院博导张立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李延声,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肖玉田,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唐勇力,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王天胜,中国工笔画学会艺术顾问、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胡勃,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刘曦林,中国美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沈浩,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副院长韩璐,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副院长桑火尧,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浙江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应金飞等领导与嘉宾和来自北京、杭州的艺术家代表、李子侯先生的亲友代表及北京艺术媒体的记者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胡伟主持。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致辞

  许江在开幕式上代表中国美术学院祝贺李子侯教授画展隆重开幕。他说,李子侯先生画中的女性形象,让人联想到《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江南美丽女子形象,李先生的人物画喜用蓝色,蓝色本系水色,它代表着特殊的柔婉和单纯,也代表着一种特殊的地域群落,通过画笔,这种柔婉和单纯被音符一般地不断重复着,绵长而动人。然其背后,用笔却是硬健有力的。李子侯先生同时涉入工笔和意笔的田园,他陶然于工、意之间,来思考笔的表现与墨色的渲染。他将二者揉捏在一起,形成工笔意写的独特方法。李子侯先生的展与即将于次日开幕的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大展,同一时间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既是李子侯先生对先师的致敬,也是中国美术学院源远流长的中国画谱系的一件幸事。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胡伟主持开幕式 

 

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肖玉田致辞 

 

浙江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应金飞致辞 

  随后,肖玉田与应金飞先后致辞。肖玉田从「一带一路」的丝路源头,追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拓展之路,从中国工笔画与丝绸之路共荣发展的千年历史坐标上,给予李子侯先生定位,肯定其作为工笔画家与美术教育家的杰出贡献。应金飞从李先生对于浙派人物画的艺术传承与「李家样」的创作革新角度,回顾了李子侯先生60年的创作生涯,并对其慷慨捐赠表达了感谢之情。 

 

李子侯先生致答谢辞 

  最后,李子侯先生致答谢辞。他说,1964年,他作为在校本科生创作的《入仓》,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自己又回到了中国美术馆,心中感慨万千。作为一个出生在丝路源头,成长在桑农之家的中国画家,他对于丝绸文化有着特殊的情感,因此选择了采桑女作为自己一生的艺术创作题材。在60年的艺术实践道路上,他感悟到,艺术必须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语言表达,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师、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开幕式现场

  两千两百年前,以丝绸的名义,中国开启了与西方世界货物贸易和文化互融的壮阔历史。公元二十一世纪,以丝绸的名义,一带一路掀起了中国引领世界的浩荡潮流。 

  丝绸之路,起源于桑蚕吐出的那根不绝如缕的蚕丝,起源于青青桑园里那桑叶的筋脉细纹。 

  古老的《诗经》云:「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沃若其叶间,闪现窈窕采桑女,也流连着中国美术学院老教授、画家李子侯的深情笔触。 艺术是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感情,那么再回到自己故乡挖掘题材的时候,觉得桑蚕文化对李子侯来说更有感情,更有生活。 

  开幕式后,「丝路源头 桑陌青青——李子侯艺术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

研讨会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