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12月

12月

“四海艺同1978-2018中国美术学院来华留学教育四十周年展”开幕

作者:张玉   编辑:张玉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8-12-05

作者:张玉   编辑:张玉   来源:    发表时间:2018-12-05

  

  12月4日上午,“四海艺同1978-2018中国美术学院来华留学教育四十周年”展览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以一条时间线、四间教室、十一个核心案例、一百三十六件作品的方式,通过历史文献、核心案例、艺术作品的综合展示,回顾和梳理我校留学生教育与改革开放一路同行的发展历程,总结教学方法,梳理培养模式,以中国美术学院留学生教育的历史展示向改革开放致敬。

开幕现场

钱晓芳宣布展览开幕

  我校党委书记钱晓芳宣布展览开幕,院长许江于开幕前一天到现场观展,副院长高世名作《国美无疆,四海艺同》讲话,浙江省国际交流协会会长蒋胜祥,浙江省外事办出国管理处处长陶允冀,校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负责人,任道斌、叶尚青、卓鹤君、闵学林、王冬龄、吴宪生等参与国际教育学院教学的老教授,及国际教育学院师生出席开幕式。1984年首届外国短训班学员Steve Erickson发表自己学习、重返杭州的感想。开幕式由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金志林主持。

许江观展

高世名作《国美无疆,四海艺同》讲话

嘉宾、师生观展

  我校作为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批66所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重点专业院校,率先招收来华留学生。四十年来,我校留学生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培养长短期留学生8000余名,生源国达百余个。

领导观展

  在来华留学四十年的历程里,我们能看到的是这样的一条国美之路:在这四十年的学科建设的征程上,各个学科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求学者的目光,五湖四海的足迹也遍布南山和象山校园,并一直走向艺术的远方。在这里,中国的艺术不断地在学习者的个体身上发挥着作用。这是来自学校国际化教学建设和留学生以中国艺术为志业的不懈努力与意志。

观众参观

  这样的一条国美之路有其不懈的责任与担当。四十年来,我校始终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依托学校丰厚的学术资源,以中国书画、“视觉中国”为核心,建立起一套针对外国留学生的高层次国际艺术人才培养机制,贯穿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级,涵盖管理、教学、育人等多个方面,在教育界独树一帜。目前,高水平的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校一流学科发展的重要特色,同时也成为了我校建设世界一流美术学院的核心推动力。

  展览将持续至12月9日。

80年代来华短训班文献

80年代来华短训班文献

80年代短训班教室

90年代书法教室

泰国吉拉达学校教室

国美无疆,四海艺同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高世名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作为国家批准的第一批对外开放院校,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们率先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艺坛的中心舞台;率先向世界敞开怀抱,在国际视野中启动中国艺术创作与教育的新思想、新浪潮。

  在中国美院的国际化进程中,留学生教育是最具特色的重要方面。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我校设立留学生办公室,率先吸纳各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培养了全国最早一批艺术类留学生。1980年代,来到中国美院留学的国际学生大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者,选择学习的大多是中国书画。他们幸运地遇到了陆俨少、沙孟海等一批书画大师,感受到最为纯正的传统艺术熏养,经受了严格的笔墨训练,成为中国书画领域的第一批“洋面孔”。1990年代,随着我院学科的发展壮大,留学生教育逐渐拓展到油画、版画、雕塑、史论、设计等各个专业,国际学生们与中国同学一道学习、共同成长,为我校国际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世纪,我校提出“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文化主张,以及“全球-本土”双轮驱动的发展策略,明确了新一轮国际化建设的思想基础与核心目标,即:“全面实施具有主体性的国际化战略,打造艺术教育和人文思想的东方高地”。我校留学生教育也在这一新思想指引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0年,我院在世界范围内首创理论实践复合型艺术博士研究生教育,第一批博士生中就包括玫瑰(奥地利)、吴顺伊(韩国)两位留学生,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2003年,学校成立国际教育学院,逐步确立起较为严整的学术规范、教学标准与管理体系,在学生规模、质量、内涵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我国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2016年,创办全国首个艺术类全英文专业“视觉中国:中国当代艺术全英文授课硕士项目”。

  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提出“建设以东方学为特征的世界一流美术学学科,创立以艺术创造为内核、社会美育为担当的新人文教育体系”的核心目标。国教院在过去三十余年的教学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办学定位,依托美术学一流学科,把中国艺术的实践教学作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深化教学内涵,打造以书画为核心的视觉中国学体系,建构扎根中国文化基体的国际艺术教育平台。

  四十年来,中国美院与改革开放一路同行,为全世界百余个国家,培养高层次艺术人才八千余人。其中,既有国立美术学院的院长,又有蜚声国际的汉学家;他们有的回到祖国,为本国的艺术和教育做出卓越贡献,更有的留在中国,成为中国艺术界和教育界的一份子。他们既是卓越的艺术家、学者与设计师,又是中国艺术对外传播与交流的文化使者。

  今年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九十周年。在这条悠长深远的“国美之路”上,闪耀着众多国际师生的身影。艺术没有疆界,国美也没有疆界,国美人走到哪里,国美之路就延伸到哪里。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子们因为艺术来到中国,因为艺术团聚在国美,他们为国美带来多元的视野、跨文化的理念;他们也把国美的火种播撒到全世界,让国美之路延伸到四方。

  九十年前,我校创立者蔡元培先生说,艺术教育之根本在于普遍性和超越性,可以“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九十年后的今天,艺术更加成为一个多元文化融合创新的实践场域,艺术的教与学更需要建立起共同的知识基础与分享的全球视野。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让我们共同祝愿——国美无疆,四海艺同。

  部分参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