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钱晓芳开讲“新生第一堂思政课”:铸炼美心,勇攀高峰,做勇担美育工作新使命的国美人

作者:宣传部 摄:龚美玲   编辑:姜大伟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8-09-04

作者:宣传部 摄:龚美玲   编辑:姜大伟   来源:    发表时间:2018-09-04

  9月4日下午,“光荣与使命”——中国美术学院2018级本科新生入学教育在象山校区小剧场与8号楼体育馆同步举行。党委书记钱晓芳以“铸炼美心,勇攀高峰,做勇担美育工作新使命的国美人”为题,为新生上了内涵深刻、引人入胜的“开学第一课”。
 

  铸炼美心,勇攀高峰 
  做勇担美育工作新使命的国美人 
  ——中国美术学院2018级新生第一堂思政课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钱晓芳
  各位亲爱的新同学:
  下午好!
  今天,2022名2018级本科同学来到中国美院,圆了自己的“国美梦”,成为这里的新主人。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和最热烈的欢迎!今年招录的本科同学数与大家毕业时的年份都是2022,这是一种纯属巧合的偶然,但我相信,你们在国美校园里扬起理想风帆、挥洒绚烂青春,是我们共同期待的必然!
  就在同学们入学报到的前三天——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写了一封回信,这在教育界、美术界乃至全社会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我想我们美院的同学应该都第一时间看了这封信的内容。总书记的回信既是给央美老教授的,也是给包括我们中国美术学院在内的所有美术院校的,是针对所有从事美育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的希望和要求。总书记的回信全文300多字,以深邃之见、简练之笔,进一步指明了美育、美育工作者、美术院校三个层面的使命和担当,为我们办好美术教育、担当美育使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南。作为美院人,我们倍感自豪、深受鼓舞,同时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更加强烈而深厚。
  中国美术学院,就是为“美”而生、以“美育”立身的,是蔡元培先生为实践和实现其“美育”理想而创建的。一百年前,蔡元培先生开始倡导和践行他的“美育救国”思想,并与林风眠先生于1928年在杭州创设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这是中国近现代最早的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也是中国艺术学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创始之地,被誉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摇篮”。
  1928年4月8日,国立艺术院补行开学式,蔡元培先生发表了《学院只为研究学术而设》的著名演说,对艺术院寄予宏阔的建设理想,寄予殷切的民族美育运动的精神期望,他强调:“大学院在西湖设立艺术院,创造美,使以后的人,都改其迷信的心为爱美的心,藉以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向世人郑重地宣告着“以美心唤人心”的建校宗旨和崇高理想。
  今年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0周年。90年来,艺术教育面临的全球境遇和时代课题在变,但我们学校追求美的艺术、塑造美丽心灵的“初心”始终没变,始终奉行和实践着蔡元培先生倡导的“美育”理想。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多次到我们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并于2006年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美院工作,作出支持中国美术学院加快向世界一流大学挺进的决定,为美院新时期发展指明了方向。多年来,我们学校在习总书记的指示指引下,勇担“社会美育”使命,践行“三美育人”理想(构筑校园美境、实施校园美育、塑造校园美心),实施“美美与共”行动,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作、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今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向阳花盛开,最美国美,在最美时节,迎来了最美的你们。这是你们为艺术梦想努力拼搏多年的一份回报,也是国美这个伟大艺术家族之喜。进入国美,不仅意味着一份成绩和荣耀,更意味着你们将接过“美育”使命和未来事业的历史接力棒。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接棒?何以接棒?
  我想,我们需要回望历史初心,回响时代召唤,回应人民期待,做美育工作的学习者、践行者、引领者,成为勇担新时代美育新使命的国美人。
  一、立鸿鹄志,做美育工作的学习者,筑牢梦想基石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而大学时光又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本领、陶冶情操、塑造价值观的黄金时期,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是令人难忘的青春记忆。如何有意义地度过大学时光,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当前最应关注、也最应深思的问题。
  进入大学,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我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实现“知识、能力、品格”三位一体协调发展,这是我们最基础、最核心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也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核心要素。
  一要立定志向,明发展规划。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信念是安身立命的支柱。青年的信仰和精神面貌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力量和走向,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告诫的那样,“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处在信仰和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的青年学生,抓好这一时期的信仰和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如果说我们此前的中学生活是被动的,是为了高考而努力的,那么,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朝着自己立定的志向和理想目标,做好自己的大学学习和未来发展规划,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和将来的事业,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在座的同学,能在近十万人的高考竞争中脱颖而出,进入中国美术学院,我想大家都是有实力而幸运的。可以很自豪地说,通过90年的历史积淀和高质量发展,我们学校已经拥有最美的学习环境,最好的名师大家,最强的使命担当。然而,这样一所学校会在同学们身上留下什么样的印记、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取决于你们如何用好这四年的大学时光,去汲取这些资源能量。假如你们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不能很好地运用拥有的资源,不肯付出成功所必需的努力,那么这一切对你都会失去意义。
  二要勤学善学,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有一流的美术馆群滋养,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读书和读好书,他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对美术学院的学生而言,读书的内涵更广泛,还包括读图、读帖,我想这个大家都能理解和认同。总书记曾经对大学生提出了几点阅读的建议:一是要发扬挤劲。争取每天挤出一定时间读书,特别要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二是要发扬钻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功夫下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三是要发扬韧劲。读书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孜孜不倦地读书。人的学习生涯是无止境的,而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虽然难以穷尽天下之书,但可以读专、读透一个领域的书籍。希望同学们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三要下足功夫,练就真本领。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曾经有人诟病现在的大学生和高校,“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中学为了高考可以说拼出了全力,使出了全劲,到了大学,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我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喜爱艺术,也有志于艺术领域辛勤耕耘的同学。在育人方法上,我们学校有着优良的传统和特色,我们倡导“读书养心、劳作上手”,“像哲人一样思考,如匠人般劳作”的哲匠精神,我们强调“以乡土为学院”的艺术主张,我们践行“思政教育、专业教学与文化传承”三位一体的育人方法,我想,这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实施实践,必将铸就你们独特的艺术特质,成就你们非凡的艺术生命。
  四要明辨修德,塑美好心灵。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潘天寿先生也强调:“我认为‘笔正则画’,‘心正则人正’,人品不高,落墨无法;人格方正,画品亦高。人品不高,画品也低档。历世千百万年,人们所学习和追求的是人品高和画品也高的艺术。”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与此同时,我们还需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知行合一,做美育工作的践行者,勇于创新创造 
  艺术院校的青年学生,既是美育最直接最受益的受教育者,也是美育最富活力和创造性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将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融入美育工作,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经途径,也是艺术院校学子责无旁贷的责任担当。
  鲜明的实践性品格,是我们学校办学和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一方面,自建校之初,我们学校就将开创现代艺术教育体系与开展社会美育运动作为我们的两大根本任务,最核心的是,将美育工作辐射、普及到全社会。另一方面,艺术创作只有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才能找到艺术表现的根源性因素,去对接创作的源头活水。近年来,我校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乡土为学院”的艺术主张和教育方法,引领师生深入社会主义建设“主战场”和生产生活第一线,通过社会调查、田野工作进行“社会素描”,融艺术课程与社会工程于一体,去创造与人民感同身受的艺术;我们紧紧围绕“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祖国、讴歌英雄”的鲜明主题,聚焦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引领师生积极承担国家主题性重大美术创作工程,着力推出一批优秀作品,培养一批主题美术创作研究的青年人才;我们坚持中国文化传统的时代转化与提升,持续开展“活化传统 弘扬美德”教育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推动中国美学精神的当代实践。
  在学校推进社会美育工作中,我们的广大同学发挥了生力军的重要作用。我们学校实施“千村千生服务基层计划”,引领广大师生发挥专业优势,开展艺术实践和社会服务,深度参与“美丽浙江、文化浙江”建设,至今已坚持十余年。选派师生赴云南、贵州、西藏、新疆等地进行文化援建与支教服务,鼓励参加国际公益项目,到国外进行中国传统书画和优秀文化传播。我们还通过联合国家博物馆、阿里巴巴集团等跨界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衔接国家博物馆IP和平台上品牌商的供应链,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施社会美育的新模式。近年来,以学生为主的团队,通过编辑《大家小书》书画口袋卡片系列丛书,以“美美讲堂”计划和公益美育平台,面向社区市民、乡村留守儿童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传播和推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好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艺术领域的知识尤其如此。青年学生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希望同学们坚持知行合一,在艺术实践与社会服务中学真知、悟真谛,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本领、取得成果,成为拥有美心、践行美育的优秀人才。
  三、勇攀高峰,做美育工作的引领者,坚持为艺术战 
  我们学校自建立之初,就明确提出“整理中国艺术,介绍西洋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学术宗旨和理想,始终以艺术振兴与民族复兴为己任,同学们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后,也天然地肩负起了这一使命和重任,这是我们国美人应有的格局与胸怀。
  离这个小剧场不远的“巨匠广场”伫立着蔡元培、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刘开渠等五位先师的塑像,他们是艺坛革新的一代先驱,是学院精神的代表人物。90年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波澜,蔡元培先生亲自起草《创办国立艺术大学之提案》,亲自主持创办了我校前身国立艺术院。以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刘开渠等为代表的一代艺术家、教育家们,奉行和实践着蔡元培先生的艺术救国论和美育思想,高举“为艺术战——为振兴民族艺术而战”的旗帜,自觉肩负革除旧艺流弊、创造时代艺术、振奋民族精神的重任,积极倡导和推行发显时代精神与民族风格的新艺术运动,革命性地开辟了一条现代中国新艺术、新教育之路,构建了我们今天称之为“国美之路”的学术脉络,揭开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新篇章。这样一种自建校之初就确立的“为艺术战”的精神使命,已经熔铸在每一个国美人的血脉里,代代相传。
  今天,我们正处在伟大的时代,可以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两个百年”实现。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作为青年一代,作为未来的美育工作者,你们正逢其时,如何将自己的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习总书记在给央美老教授的重要回信中强调,“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是对美育作用和使命的高度概括、高度肯定,更是对我们每一位美育工作者提出的鞭策与希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经过长期美的陶冶,会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感到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让美把丑与恶排挤出去,这是教育的规律。”无疑,这也正是美育的规律。
  近年来,我们学校坚守教育与艺术“双重灵魂工程师”使命担当,高举“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旗帜,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汇聚优势,主动对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发展需求,主动承接国家和省市重点建设任务,始终以学院的力量、艺术的力量,在诠释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和引领文化自信。在浙江甚至在全国,走到哪里,你们都可以看到美院师生的作品,听到对我们美院的赞誉。
  同学们,希望你们能秉承学校的使命精神,悟透和践行“行健、居敬、会通、履远”的校训规箴,坚持“心中有信仰、手上有功夫、笔端有大美”,扛起振兴民族艺术和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历史重托和责任,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以更高的境界、更大的视野、更宽的胸怀去看问题、想问题、做事情,在求学问道、治学创作中,在建设国家、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真正成为美育工作的引领者。
  同学们,让我们卸去过往的光环和包袱,从这里重新出发,在这里书写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壮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