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真实——杨参军油画作品研究展在北京开幕

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来源:宣传部    阅读:     发表时间:2019-10-23

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来源:宣传部    发表时间:2019-10-23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中国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半岛美术馆、光达美术馆、米娅画材、澄旬艺术、艺术共享平台

开  幕  式:2019年10月19日下午3:00

学术讲座:2019年10月19日晚上7:00中国油画院美术馆:2019/10/19—11/3

策  展  人:邰武旗半岛美术馆(威海):2019/11/9—11/27

光达美术馆(杭州):2019/12/1—2020/1/15

巡展策划:陈子胄

10月19日下午,“寻找真实——杨参军油画研究展” 开幕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美术馆举行。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嘉宾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成钢、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马锋辉、中国油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杨飞云,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院士司徒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骆献跃,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美术处处长刘冬妍、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詹建俊等美术界代表、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师生代表及新闻媒体代表、社会各界公众400余人参加开幕式。

杨参军不仅是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一位拥有中国传统精神的当代具象表现绘画领域的优秀艺术名家。此次画展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个案研究系列展之一,旨在探寻“图像时代”绘画的本源之意和本体之路。据巡展策划人陈子胄介绍,展览展出了杨参军1995年以来各阶段的代表作品以及近年来的新作近92件,分为物事、形神、田园三个部分。梳理了杨参军25年来在寻找视觉真实的道路上的从艺路径,以及他艺术创作的整体面貌,大家可以近距离感受到具象表现绘画的真谛。在今天,在无处不在的图像时代里,这展览展示了杨参军心中的艺术家园,传达着杨参军的内在精神世界,寄托着他对人文哲学、家园与生命的关切。他将中西方艺术语言完美结合,并始终以自己的思考与理解来探索中国艺术的文化自觉,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院士司徒立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何红舟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在开幕式上致辞

展览作者杨参军致答谢词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副院长朱春林主持开幕式

展览现场

杨参军

1958年生于安徽省濉溪县

1982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学士学位

1991年获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

现任职务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油画学会艺术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主席

10月19日晚,中国油画院举办杨参军老师的学术讲座。展览在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展出结束后,还将赴山东、浙江等地巡回展出。

袅袅兮秋风,北海波兮木叶下。在北京这美丽的金秋时节,我们在中国油画院迎来了杨参军的个展。“寻找真实——杨参军油画研究展”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个案研究系列展之一。本次展览分为物事、形神、田园三个部分,集中展示杨参军近二十五年视觉追寻的学术之路和艺术创作的整体面貌。举办这一展览的初衷,旨在探寻“图像时代”绘画的本源之意和本体之路。然而,这不仅与中国油画院秉持的“寻源问道”的学术理念一脉相承,也与中国油画院所持守的尚德归真的学者态度,至善至美的学术追求相互契合。

杨参军不仅是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一位拥有中国传统精神的当代具象表现绘画领域的优秀艺术家。今天他的作品能到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展出,可以使油画界的艺术家们近距离感受具象表现绘画的独特魅力。相信这会极大地丰富中国油画院的学术研究氛围,促进中国油画艺术的南北交流,产生古典写实与具象表现的思想碰撞。

从师承关系上看,杨参军的艺术与全山石、蔡亮、司徒立三位先生有关。全山石先生以其雄浑大气的油画风格和知识分子的现实担当不仅深刻影响了杨参军的艺术创作,也广泛影响了中国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乃至中国油画艺术事业的当代发展。作为中国历史画家蔡亮先生的研究生,杨参军的艺术观和历史观的确立受到蔡亮先生的直接影响,使得杨参军在研究生期间就创作了大型历史画《历史的残页——戊戌六君子祭》(1989年)和《历史的残页——南京三十万被难同胞祭》(1990年)。其作品以“纪念碑式”的构图体现出一位艺术家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担当。绘画作为理解和表现世界的方式,杨参军在这些作品中不仅探索“图像时代”历史画的价值和意义,也追问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历史。司徒立先生提出“无先验的观看”、“抹去重来”、“未完成性”的具象表现绘画方法论,以重建油画的东方形态来挽救20世纪以来出现的绘画艺术世界性的历史危机。杨参军从司徒立先生那里意识到重新面对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求真是人类探索客观世界的根本态度。波德莱尔曾讲:“对我们来说,自然主义画家和自然主义诗人一样,他们唯一的鉴赏标准是‘真’”。杨参军正是“不离开感觉寻找真实”,寻找真实,进而以具象表现绘画探寻自然世界的内在真实。

此次展览分三个版块:在“物事”方面,杨参军以艺术家完全不同且独具个性的视角,观察和表现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他以结构的框架安排物与物之间审美嵌入的结构关联,挖掘出周边平凡事物所蕴含的抽象价值和绘画美感。使得物事新颖而真实,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形神”方面,杨参军的作品非常直观,并带有强烈的透视感。他强调方硬、严密的造型结构和静观、率直的近距离感,表现出现代社会中普通人有压迫感的内心世界。通过有锐度的造型,有力度的笔触,传达着“杨参军式”的内在精神世界,进而达到一种“以形写神”的绘画境界。在“田园”部分的绘画里面释放着一种横涂竖抹的,行笔用色的自由。借景抒情、构景造境、意到笔停,表达着他对田园情感背后的形而上的追求。总之,无论画人,还是画景,亦或是画物,杨参军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绘画视点。

杨参军的油画色彩浓郁明亮、笔触直率利落、构图新颖自然,有意突出构造画面的意识。组织画面构成,营造色彩情意,不断寻找具象表现绘画的抽象美和绘画性。他将绘画的空间世界视为思想遨游的精神世界,寄托着他对人文历史、精神家园、个体生命的关切。他将西方艺术的“再现性”方法与东方艺术的“书写性”语言有机结合,彰显着深刻的思想性和深沉的历史感,进而使得其艺术魅力和学术思考纳入中国油画当代探索的文化自觉中来。

最后,预祝“寻找真实——杨参军油画研究展”圆满成功,祝愿杨参军的艺术之树常青。

杨飞云

2019年9月25日

物事 Things

绘画是以视觉来理解和表现世界的方式,自1995年,我开始了静物写生之路。十年的静物写生,我努力以“回到事物本身”的姿态观看,一步步将原有的创作经验去除,以达到“以物观物”

我深知“感性的真观”是绘画的重要依据,回到视觉,就是要唤醒我们的身心对世界感知的那份最鲜活和最敏感的潜力。然而,只是“感性”,那是人人都具有的能力,它有时如此飘忽不定,常有游离于我们深刻的体察之外。因此,如何将其转化为智的直观,是我在静物画创作中不断努力的方向。十年的静物写生让我的目光对生活中的任何角落都会发生兴趣,但我也在不断在反思中进行综合,以求让观察深化为一种洞察力,并努力构建起自己的油画语言的特征。

石榴  布面油画  100cm×100cm  2008年

水果  布面油画  100cm×100cm  2010年 

静物之三  布面油画  80cm×100cm  2012年  

乡镇菜场之三  布面油画  100cm×100cm  2013年

鱼之乐之四  板面油画  50cm×50cm  2013年

鱼之乐之八  板面油画  50cm×50cm  2014年

形神Spirit

2005年开始转向人物写生,画人曾是我一贯的主题,在1995-2005年间,也曾经画过几张,但总是力不从心。在静物画上的自由表达到人脸上就变得拘束。2005年起我逐渐开始了人物写生,也逐渐在人物的神形中找到了感觉,我喜欢从最令我心动的局部开始,也许是鼻尖,也许是衣服上的一朵花,一生二,二生三…… 逐渐推进。因此,我在作画时的最兴奋之处,,常在完成前的三分之一处。各局部与整体画面还没形成,还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我想一气呵成的理想总无法达成,笔意的流动感也常在反复中变得僵硬,但画面的空间也会因此而更加丰富。神和形在我每一次注视中都会发生变化,在此矛盾中,我总是觉得下一张也许更圆满。

陈莉  布面油画  100cm×80cm  2010年

陈子胄  布面油画  100cm×100cm  2013年

顾玉林  布面油画  100cm×100cm  2015年

任明亚  布面油画  100cm×100cm  2018年

维族女孩  布面油画  150cm×60cm  2019年

同学之六  布面油画  180cm×186cm  2019年

田园Countryside

1995年以前我写生过人物,那是课堂的练习,大学一年级画过静物,也多只是色彩的练习,但极少画过风景写生,2005年开始回到人物的写生,同时也开始了更自由的主题,我画菜场、画室,也开始画风景家乡,每年冬季,我回家乡,时光全撒在了田野中,我徜徉在家乡的荒山田埂间,每天观察者那杨树的树枝在黄图和麦绿间摇动,观察着夕阳下山石间的色彩,激动不已,那些最平凡的景物在我眼里都极其诱人。

近年,家乡的城市化将我的题材在压缩的越来越小,而我也回归到了富阳的山水间。在我居住的庭院周围,在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诞生地,继续寻找我的视觉真实。

家园之四  布面油画  60cm×150cm  2016年

池塘  布面油画  100cm×100cm  2018年

茶山  布面油画  60cm×150cm  2018年

秋实  布面油画  100cm×100cm  2018年

春山  布面油画  60cm×150cm  2018年

田野  布面油画  100cm×100cm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