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现代性的颜值:博朗设计 1951-1967在我校开幕

作者:宣传部   编辑:    来源: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阅读:     发表时间:2019-10-31

作者:宣传部   编辑:   来源: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发表时间:2019-10-31

2019年10月29日上午,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主办,柏林维尔纳•艾特设计博物馆协办的特展“第二现代性的颜值:博朗设计 1951-1967”,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隆重开幕。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校相关教学单位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博朗设计展策展人吴霜,德意志制造联盟档案馆/柏林馆长、博朗设计展联合策展人 Georg Michael Fehr 米歇尔·费尔博士,德国汉堡古格洛特设计事务所主理人 Guus Daniel Gugelot 古斯·古格洛特,柏林博朗收藏-设计博物馆馆长Werner Herbert Ernst Ettel 维尔纳·艾特,乌尔姆设计学院档案馆首任馆长、策展人 Christiane Wachsmann 克里斯蒂安娜·瓦赫斯曼等德方相关嘉宾,国内外艺术院校及设计界专家、学者等出席开幕式。开幕仪式由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执行馆长袁由敏主持。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向柏林维尔纳•艾特设计博物馆馆长维尔纳·艾特先生颁发捐赠证书,感谢其捐赠“型号:HM3博朗音乐橱柜,赫伯特·赫舍尔,1956”、“型号:Atelier PS 2留声机,迪特 ·拉姆斯,1963”、“型号:D40幻灯机,迪特 ·拉姆斯,1961”等三件藏品。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讲话

高世名指出,产品设计从一百年前的包豪斯到今天,有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创造性的历史进程中,博朗设计可谓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博朗的产品潜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60多年了。博朗的设计理念源自1950年代,那代人希望从二战之后社会与心灵的废墟之中重建日常生活。

Hans Gugelot und die Mitarbeiter seiner Entwicklungsgruppe, um 1960.

汉斯·古格洛特与他的博朗产品设计团队,约1960年

© HfG-Archiv/Museum Ulm/乌尔姆设计学院档案馆-乌尔姆博物馆

他表示,如果说包豪斯是现代生活的源头,那么博朗所表征的是第二波现代设计理念。这是由于乌尔姆设计学院是现代主义第二波创新源泉的核心。乌尔姆不但继承了包豪斯的许多东西,而且它引入了社会学、符号学、信息媒体和政治科学,来发展包豪斯那种社会观察的维度和人道主义精神。更加重要的是,乌尔姆学院又将数学、感知理论、人机工程学、系统科学控制论、科学认识论这一些知识体系纳入到他的教学中,由此成就突破了包豪斯那种独特的技术知识和器用之道。正是在1950年代,乌尔姆学院和博朗公司的合作,将设计师的角色进行了一次迭代,由此实现了乌尔姆作为一所设计学院的文化理想。这个文化理想就是发明一种日常生活的文化,打破美学与日常、理论与实践、工作与休闲、个人和大众之间的分离。

Werbung für Radios, Braun 1950 博朗收音机广告,1950

Copyright BRAUN P&G/BraunSammlung Kronberg

中国美术学院现在拥有最大体量的专业与最为齐备的设计,我们以重新发明日常为志业。这就需要我们不但要去培养那些拥有鲜明个性和作者性的独立设计师,而且还要培养出能够撬动行业、能够释放出社会能量的产业设计师。要做到这一点,只靠学院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当代的博朗。今天的设计师不但需要从社会组织中凝聚出问题意识,从设计的智能中寻找解决的方案,还要从视觉形式中凝聚出精神和意志。更重要的是要发掘出一种关怀,一种设计关怀和善意,一种设计人文。而这一切,我们可以通过此次展览,可以在乌尔姆学院和博朗公司联合的创造、创新和生产中找到答案。

开幕仪式由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执行馆长袁由敏主持

袁由敏表示2018年4月8日,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馆之日,许江院长在博物馆门口竖立了一块丰碑,上面写着打开现代建造与设计之门,这也成为博物馆的座右铭。如何打开现代之路,这也是我们博物馆收藏、整理、展示、研究的主要方向。

“第二现代性的颜值—博朗设计”是开馆以来第三个特展。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藏相当重要部分是包豪斯的收藏,如何打通先锋派,包豪斯到乌尔姆一系列现代设计之路,是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研究方向的重中之重。所以今天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这也是我们博物馆里程碑式的一个展览。

Braun Ausstellungsstand von Otl Aicher und Hans G. Conrad auf der Internationalen Funkausstellung (IFA), Düsseldorf,1955

1955年杜塞尔多夫国际无线电博览会(IFA)博朗展台,奥托·艾舍和汉斯·G·康拉德设计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原副院长赵阳致辞

赵阳表示中国美术学院现代设计一直紧跟德国的设计,到目前为止,已有10位以上在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授课的德国教授。今天虽然进入了互联网数字化时代,但人类对世界的新认识使得我们对工业化仍有新的需求,工业化的生产决定了设计方法,我们需要简约和时尚的设计。博朗设计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个公司、一个时代设计的精神,以及对我们深深的影响。现今,我们需要重新研究和琢磨每个商品生产的过程和背后的故事。

策展人吴霜致辞

吴霜感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这是此主题在中国首次理性全面地呈现。她表示二战后五十年代,与设计联系在一起的是科学、理性和高效的观点。而这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乌尔姆设计学院和博朗不加修饰的美学,乌尔姆设计学院创新的设计课程在博朗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也是继包豪斯之后,在国际上最具影响的设计学院之一,是现代设计研究和设计学科在工业设计方面的开拓者和标杆。乌尔姆设计学院的课程当时是结合了理论与实践,一直倡导“实践出真知”,这与中国美术学院重视的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不谋而合。希望这个展览,如博朗和乌尔姆的设计哲学一般,是理性的、客观的,由真相代替操纵、功能代替装饰、信息代替娱乐,完美地表达每个细节。

Display-System für Schaufensterwerbung / 橱窗展示系统

(Otl Aicher und Hans G. Conrad, 1958 / 奥托·艾舍 和 汉斯·康尔特,1958年)

收藏家、柏林维尔纳•艾特设计博物馆馆长维尔纳·艾特先生致辞

维尔纳·艾特感谢大家参加此次展览并讲述了他的收藏经历。对艺术的兴趣和对精美设计品的欣赏引导着他开始走上了收藏之路。谈及收藏博朗设计产品的原因,他表示博朗的设计产品除了美观性,更具功能性和技术性,这促使了他对博朗的设计产品进行了集中性、针对性的收藏。2000年,博物馆正式成立,展出1000多件展品,让更多的人,尤其年轻人了解这些优秀的产品。

博朗设计展联合策展人、德意志制造联盟档案馆/柏林馆长米歇尔·费尔教授致辞

米歇尔·费尔表示此次展览的藏品经过筛选,不仅含有故事性,还兼具有连续性。展览不仅展出展品,还讲述了博朗的历史与时代的故事。他介绍了博朗设计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突破,并感谢参与此次展览的各位专家、艺术家、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工作人员以及汉堡博朗档案馆提供文献资料和影像资料的支持。

Wilhelm Wagenfeld, Radio-Phono-Kombination Braun „Combi“. Hersteller: Braun 1955.

威廉·华根菲尔德,电唱收⾳音机组合“combi”,1955年博朗⽣生产

© Marlene Schnelle-Schneyder

马琳·施内尔-施尼德

全体嘉宾合影

20世纪初,德国轻工业在英法等现代观念的影响下,快速发展。在欧洲,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像德国那样,激进地争论着工业与艺术的问题。1907年,德意志制造联盟(Der Deutsche Werkbund)的成立,促进了艺术、工业及手工艺之间的联合。设计师、工程师与建筑师在工业领域中致力于艺术与技术的整体推进,通力合作、交叉互补并达成共同的意识。这种模式在当时的德国及在战后国家经济重振时期,都具有前瞻性和推动力。1919年包豪斯的诞生及1925年至1930年在莱茵地区推行的“新法兰克福”城市建设运动对博朗设计的产生有着巨大的影响。

S 50 Standard, 1951 S50剃须刀样品,1951

Copyright BRAUN P&G/BraunSammlung Kronberg

半个多世纪以来,博朗(Braun)以现代设计思想为主导,因其产品功能优质、品质卓越,生产领域涉及个人护理、食品加工、视听等,从而成为战后“德国经济奇迹”期间对社会作出独特贡献的企业。1951年-1967年期间,博朗设计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与巨大成功,其产品“以人为本”的功能与外观“纯粹到极致”的创新统一,主要归因于企业家、工程师和乌尔姆设计学院(1953-1968)以及众多设计师在不同领域所做出的努力。博朗设计是乌尔姆设计学院教学思想及系统方法的现实呈现,两者的成功合作确立了工业设计在德国的地位。代表了第二现代性“颜值”的博朗设计— 依据马克斯•比尔(Max Bill)“好的造型”要求,倡导一种永恒的设计:通过功能性、实用性和美学上的有效设计,创造出超越时代精神的事物,为现代设计提供了美学准则。

Werbung für Braun Radios, 1950 博朗收音机广告,1950

Copyright BRAUN P&G/BraunSammlung Kronberg

版权属于博朗公司 宝洁/克朗伯格博朗藏馆

展览现场

这次展览,是博朗设计在中国的首次全面展示。意在通过追溯影响博朗设计发展至关重要的起源与根基;介绍其作为战后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第二现代性)典范的发展历程;展示与乌尔姆设计学院合作期间最具代表性的产品设计及设计方法;以此探讨博朗设计理念及乌尔姆教学模式对未来可持续设计的影响的可能性。

Hans Gugelot,Radio G 11, 1955 汉斯·古格洛特,收音机G11,1955

Copyright BRAUN P&G/BraunSammlung Kronberg

本展览分为七个板块,以期用客观的陈述、系统的分析、多元的展示,理性地为观众呈现:

  1. 博朗设计的起源与传承
  2. 博朗设计与乌尔姆模式
  3. 企业的社会责任
  4. 经典产品的聚焦
  5. 博朗设计的缔造者
  6. 博朗设计对后世的影响
  7. 影片“博朗设计故事”

Hans Gugelot, Plattenspieler G 12, 1955

汉斯·古格洛特,唱片机G12,1955

Copyright BRAUN P&G/BraunSammlung Kronberg

策展人现场导览

展览现场

本次策展所挑选的展品含有其自身历史、社会和个性特征,述说着设计师的思虑、工程师的酝酿、销售者的谋略。它们保留着物品自身原有的直接性和存在性,依照黑格尔的物品“扬弃”概念,不再作为日用品而是以学术研究为出发点,存在于一种“总体的直觉”中。在这个升高的瞭望台上,这些物件向观众诉说着历史,与观者产生共鸣,进而鼓励他们找寻到新的想法。很多时候,这些想法超越了颜值的本身,证明着塑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无限可能。

所展出的约130件展品和近百件文献, 除少数展品和文献由德国博朗档案馆、德意志制造联盟档案馆、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及私人收藏提供外,其余均选自维尔纳•艾特(Werner Ettel)先生在柏林的博朗设计收藏系列。艾特先生毕业于柏林艺术大学,从事艺术教育工作,他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系统、规模地收藏博朗1950年以来的产品及文献,以此为基础在柏林成立了艾特博朗收藏-设计博物馆。该馆自2000年起向公众开放,归属于柏林博物馆协会。艾特先生通过他的收藏、整理、研究、展示,目的和宗旨是向公众提供一个专业的研究和交流平台,并于2011年组织建立了博朗设计爱好者协会。今天,他的私人收藏已成为博朗遗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乌尔姆设计学院与博朗设计:硕果累累的合作”讲座现场

 

 

主 办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Organizer  China Design Museum of CAA

协 办  柏林维尔纳•艾特设计博物馆

Co-organizer  Braun-Sammlung Ettel,Museum for Design

 

支 持

德国博朗档案馆(Kronberg)

德意志制造联盟档案馆/ 物博物馆(Berlin)

乌尔姆设计学院档案馆/乌尔姆博物馆(Ulm)

Jo Klatt 出版社(Hamburg)

古格洛特设计事务所(Hamburg)

威廉•华根菲尔德基金会(Bremen)

Artur Braun私人档案馆(Kronberg)

歌德学院(中国)

 

Supporters

Braun Archive Kronberg inTaunus

Werkbund Archive – Museum of Things Berlin

HfG Archive Ulm / Museum Ulm

Jo Klatt Publishing House,Hamburg

Gugelot GmbhDigital+Design, Hamburg

Wilhelm Wagenfeld Foundation,Bremen

Artur Archive Kronberg inTaunus

Goethe - Institut China

 

特别感谢   Special thanks

Dr. Nicola von Albrecht, Zürich

Dr. Thomas Braun, Kronberg

Thomas Guttandin, Kronberg

Herbert Lindinger, Hannover

Dr. Marlene Schnelle-Schneyder, Berlin

Dr. René Spitz, Köln

Christiane Wachsmann, Ulm

Elisabeth Wigand, Hamburg

Reinhold Weiss, USA

Enjoyspace, China

Gallery sohe,China

 

总策划  许 江   杭 间

Chief Planners  Xu Jiang, Hang Jian

学术主持  袁由敏

Academic Supporter Yuan Youmin

策展人  吴 霜

Curator Wu Shuang

联合策展  Prof. Dr. Michael Fehr (柏林德意志制造联盟档案馆/物博物馆馆长)

Co-curator Prof. Dr. Michael Fehr (Head of the Board ofWerkbundArchive – Museum of Things Berlin)

展览顾问 Hartmut Jatzke-Wigand ( Design + Design 杂志主编)

Exhibition Advisor Hartmut Jatzke-Wigand ( Chief Editor,Design + Design-Magazine)

项目管理  胡 佳   高 原

Project  Managers  Hu Jia, Gao Yuan

展览出版  王 洋

Publication Supporter Wang Yang

公共教育  刘一蓝

Public Education Liu Yilan

藏品管理  高米叶

Collection Manager Gao Miye

展览行政协调  王剑红  王 娜  马 颖

Exhibition Administrative Coordinator Wang Jianhong, Wang Na, Ma Ying

志愿者  范影青  沈小琛  马 俍  孙 旭  龙 芮  王金扬  沈佳琪  卢 意  唐 暄

Volunteer  Fan Yingqing, Shen Xiaochen, Ma Liang, Sun Xu, Long Rui, Wang Jinyang, Shen Jiaqi, Lu Yi, Tang Xuan

摄影摄像  孟庆伟  程驰

Photos | Videos  Meng Qingwei, Cheng Chi

 

展陈设计  米格建筑

Exhibition Design  Hangzhou MI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Ltd.

视觉设计  袁由敏  陈 铮  栾嘉辉

Visual Design  Yuan Youmin, Chen Zheng, Luan Jiahui

作品安装  杭州迷墙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Work Installation  Hangzhou Wonderwall culture art co.LTD

展览工程及制作  杭州皓泰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Exhibition Engineering  Hangzhou haotai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LTD

展品运输  浙江华宸设备进出口有限公司

Exhibits Transportation  Zhejiang huachen equipment imp.&exp. ltd. co.

 

服务前台  0571-8720-0881

Front Desk  0571-8720 0881

开馆时间  星期二-星期日 上午:9:30-16:30 (16:00停止入馆)

Opening Time Tuesday-Sunday Morning: 9:30-16:30 (Closed at 16:00)

地       点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中心校区)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Location China Academy of Art (Xiang Shan district) China Design Museum

小 帖 士  团队参观需要提前7个工作日进行预约,团队需要向保卫门岗出示单位介绍信进校,个人进校参观博物馆请带身份证件,在保卫门岗刷证件进学校,感谢观众们的理解与配合!

Tips Team visit require 7 days in advance to make an appointment.The team needs to present a letter of introduction to the defending gate.Individual visit needs to show ID cards to the defending gate.Thanks for your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