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弘光大——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美术学院校友西泠印社社员双兼艺术展」开幕

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来源:宣传部    阅读:     发表时间:2019-10-31

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来源:宣传部    发表时间:2019-10-31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为展览题写的展名

10月30日上午,「含弘光大——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美术学院校友西泠印社社员双兼艺术展」在杭州西湖博物馆开幕。展览集中展出了114件兼具中国美术学院校友、西泠印社社员身份的前辈大家和当今艺坛名家创作的书法、国画、篆刻作品,为新中国七十周年华诞献上一份别有深意的贺礼。

开幕式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西泠印社党委书记、西泠印社副社长、社委会主任龚志南共同为展览启幕。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为展览题写展名。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陈振濂,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致辞,艺术家代表汪永江发言。出席开幕式的还有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吕国璋,西泠印社党委副书记、西泠印社常务副秘书长、社委会副主任王宏伟,西泠印社党委委员、社委会副主任秦陶 ,西泠印社副秘书长黄镇中,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张捷、副院长沈乐平,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邓兴顺,杭州西湖博物馆馆长潘沧桑,以及30多位具有双兼身份的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代表叶尚青、丁茂鲁、张耕源、闵庚灿、马其宽、徐家昌、何水法、吴静初、吴宪生等。开幕式由西泠印社理事、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委员沈浩主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西泠印社党委书记、西泠印社副社长、社委会主任龚志南共同为展览启幕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陈振濂致辞

陈振濂在致辞中讲道,杭州之所以有他城所无法比拟的艺术气质,正是因为它有中国美术学院和西泠印社。西泠印社是百年名社、有「天下第一社」之美誉,海内无有其匹。中国美术学院是国家一流的艺术高校,在中国专业美术大学排行榜上,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这享誉国内外的一校一社,决定了杭州城市的人文历史品位和风雅雄健、充满活力、大气开放的作风。

他指出,以曾经供职、毕业于或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师、学生又同时兼为西泠印社社员,即拥有这双重身份的艺术家们的作品汇聚起来,横跨老中青几代,办一个书法、中国画、篆刻艺术的双兼展,是一个极有创意的思路。处在浙江乃至全国的社团和院校之顶层,这个展览一定非常有看点而且具有充分的历史感。它不仅是一种拥有双重身份的说明,它还是一种打通: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打通;「诗书画印」不同艺术界别之间的打通;社团与高校之间不同功能和意识的打通;艺术家与教师之间职业上的打通;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薪火相传」之通。从已谢世的大师巨匠的经典名作,到今天高龄年长者的老笔纷披,再到中壮年一代名家的精练成熟,再到青年艺术家们考试入社的朝气蓬勃,这才是最大的打通:是人才之通。专业教育年年招生代代传递求学成长代不乏人,社团吸收新社员也是承前启后新人辈出,这表明,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永远是连接着过去、当下和未来的。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致辞

高世名在致辞中讲道,对杭州、对浙江乃至对整个中国来说,西泠印社和中国美术学院都是举足轻重的艺术道场;不但是中华艺术道统的传承之地,而且是优秀文化传统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平台。从二十世纪早期直到今天,西泠印社和中国美术学院道义相通,文脉相联,共同面对这同一片湖山烟霞,这实在是双方的幸事,也是中国艺坛的佳话。

他说,西泠以印为名,却不止于印章篆刻,而是通达于书学、画学、古文字学、金石学以及经史之学。湖山隐秀,同仁同好之间品鉴切磋、酬答唱和,这是一种更加自然、更加自在的学术状态。中国美术学院自建院伊始直至今天,历经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于民族危机中奋起,在时代问题中自新,几代人以中国之艺术振作民族之精神,从传统正学中重新鼓荡起中国人的堂堂士气、大丈夫气。去年是国美建校九十周年,九十一年过去,我校先辈们的心愿声犹在耳。蔡元培先生说:要以爱美的心,「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林风眠校长说,要「从艺术运动入手,把中国的文艺复兴重新建筑」;滕固校长说,我们要「陶铸一个开物成务的世代,而使之绵延无极……」。

中国美术学院与西泠印社共同的前辈黄宾虹先生诗云:「道成不与艺成分,禹鼎汤盘述作存。高出佉卢梵书上,要知天未丧斯文。」我们正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第二个一百年,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都是民族文艺复兴道路上的同行者。在新时代,中国文化艺术自我理解、创新发展的道路已经全面展开。各位同道,让我们戮力同心,精诚合作,接续先贤道统,活化历史文脉,构建中国文艺复兴的大格局,让中国艺术的古典精神历久弥新,含弘光大。

艺术家代表汪永江致辞

西泠印社党委副书记、西泠印社常务副秘书长、社委会副主任王宏伟,杭州西湖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邓兴顺,西泠印社党委委员、社委会副主任秦陶为捐献作品的艺术家代表马其宽、徐家昌、吴静初颁发捐赠证书

为了迎接新中国70周年华诞,中国美术学院和西泠印社的马其宽先生,徐家昌先生,金鉴才先生,吴静初先生,石君一先生还特意为本次展览共同合力创作了一幅花鸟作品《松苍苍兮石坚定,蕙有芳兮菊延年》,并将此件作品捐赠予西湖博物馆永久收藏。

西泠印社理事、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委员沈浩主持开幕式

中国美术学院和西泠印社是西子湖畔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大艺术重镇,均对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两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更是渊源深厚。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孤山比邻而立,到后来共临西子湖隔水相望,两者相亲的不仅是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更是艺术内涵的水乳交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特别是中国画系、书法系的重要书画篆刻大家们,纷纷被延请参加西泠印社,成为该社副社长、理事和社员。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国美术学院的美术名师和大家在西泠印社担任社长、副社长的,就有沙孟海、潘天寿、诸乐三;作为顾问、理事、社员的,有陆维钊、陆俨少、陆抑非等数十位。改革开放以来,新一代中青年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活跃在西泠印社舞台上的杰出人才更是不胜枚举。

印社与学院曾经于孤山比邻而立,如今又坐拥西子湖隔岸相望,可谓艺林双峰。在中国百余年的艺术史上,印社与学院始终心心相印,为新中国的艺坛共谱华章。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西泠印社与中国美术学院共同策划、组织了这一展览,意义不言而喻。

展览现场

展览持续至11月24日结束。

黄宾虹作品

潘天寿作品

沙孟海作品

刘江作品

朱关田作品

陈振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