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副书记胡钟华一行赴南浔看望下乡实践的师生

作者:胡心云 摄:申博   编辑:张玉    来源:宣传部    阅读:     发表时间:2019-04-22

作者:胡心云 摄:申博   编辑:张玉   来源:宣传部    发表时间:2019-04-22

谷雨过后,浙江的乡村愈发清朗。从我校南山校区驱车北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便到达一座江南水乡小镇——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学校大一的师生们正在此开展下乡实践活动。

4月22日,我校党委副书记胡钟华,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傅巧玲带领思想政治社会科学教学部相关负责人和教师赴南浔看望下乡实践的师生以及在此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政理论课教师。

胡钟华一行在我校专业基础教学部主任曹晓阳的陪同下观摩了解了同学们的下乡实践成果。

当晚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准时开始,可容纳200余人的多功能厅座无虚席。

课程开始前,胡钟华发表讲话。他对同学们在下乡实践中已取得了成果表示肯定和祝贺,并向带队的指导教师们表示敬意和感谢。讲话中,他用吴冠中先生的故事激励同学们在艺术创作时不忘人民之情,吴冠中先生曾说过:“风筝不断线。”牵引着风筝的那条线便是人民的情谊,吴冠中先生毕生探索创作无数艺术精品力作,但他曾多次向世界的艺术机构捐赠作品,将最好的艺术作品留给人民。下乡实践便是扎根生活进行艺术教学和创作的生动实践。

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对新形势下文化文艺工作提出了“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的明确要求。下乡实践是我校一直坚持的优秀传统和办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新形势下文化文艺工作“四个坚持”要求的具体实践。在今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八个相统一”,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标定航道。学校将思政理论教育融入专业下乡实践,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将思政小课堂同下乡实践的大课堂相结合。

胡钟华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乡村实地调查,形成个体独立的思考,融入艺术创作,用优秀的艺术作品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积淀、乡村振兴和美丽浙江建设,同时总结梳理多年的下乡实践教学成果,提炼规律,向全国的美术院校进行推广。

思想政治社会科学教学部副主任翟志强总体介绍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历史传统、意义和要求。

思想政治社会科学教学部教师龚华平从环境伦理的角度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且有深度的思政课,他表示现实生活中,环境伦理的思想无处不在,即体现在美丽中国建设、五大文明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和诗画浙江的建设,亦体现在下乡实践中同学们创作出的一幅幅艺术作品中。同学们纷纷表示龚老师的生动讲述给予了他们从环境伦理学的全新角度看待下乡实践活动,将继续用自己的画笔和作品展示美丽中国,为乡村振兴等作出贡献。

思想政治社会科学教学部教师朱文信从艺术行动、传统、文化的变与不变、情怀四个方面进行了授课,他谈到对于“为艺术战”的理解,自然和社会向我们提供了一本本“无字书”,艺术需要行动,需要站在人类文明的高点看世界,这要求我们到更广大的现实生活中,用敏感的内心获取和感受真实的知识,将对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的认知融于艺术;在南浔古镇中行走,我们会经过小莲庄、嘉业藏书楼、张静江故居等历史遗迹,我们应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古迹和传统、用文化的角度进行考量,将自身的“小我”与更广大的现实生活,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更广阔的人群发生联系,关怀天下;中国的文化落在人世间,其内涵和精髓是人文思想,其核心是变与不变,不变的是人类共通的人文主义精神,而中国文化在新时代又在不断谋求变化,与时俱进;作为艺术的学习者、工作者和实践者,同学们应当怀有爱世界,爱个人和爱艺术的深刻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