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钱晓芳开讲「新生第一堂思政课」: 坚守初心 立志奋斗 做无愧于新时代的国美人

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来源:宣传部    阅读:     发表时间:2019-09-04

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来源:宣传部    发表时间:2019-09-04

9月3日下午,「光荣与使命」——中国美术学院2019级本科新生入学教育在象山校区小剧场与8号楼体育馆同步举行。党委书记钱晓芳以「坚守初心,立志奋斗,做无愧于新时代的国美人」为题,为新生上了内涵深刻、引人入胜的「开学第一课」

坚守初心,立志奋斗,

做无愧于新时代的国美人

——中国美术学院2019级新生第一堂思政课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钱晓芳

各位亲爱的同学:

下午好!

今天,1842名2019级本科新生来到国美,成为这里的新主人。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欢迎你们加入国美大家庭!大学四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年华美好的时光,在心仪的大学最美的校园相遇,是最幸福的。你们将在这山水相依的艺术殿堂中找到一生的志向,结识一辈子的挚友,度过青春的黄金期,开启崭新的人生画卷。今天,是你们知己知校的第一课,我将与大家一起回望国美初心,了解今日国美,迎接属于你们的美好未来。

一、坚守初心,传承美育理想 

从迈入校门的那一刻起,你们就不约而同地拥有了一个新身份——“国美人”,国美人这个身份的背后是这所学校光辉的历史传统,是一代代国美建设者筚路蓝缕,不懈努力所凝结而成的精神底蕴。去年是我校建校90周年,我们推出了16卷39册的《国美之路大典》,回望了国美90年间生生不息的足迹,呈现了一条中国艺术的“国美之路”,堪称是半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大家可以到图书馆翻阅这套书籍,便能很清晰全面地了解到我们学校和每个学科专业的使命担当、品质特征。今天,我想从三位国美先贤谈起,正是这些先贤播撒下美育理想的种子,确立了国美人的初心和使命。

第一位是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以及美育体系的缔造者,我们学校的创始人——蔡元培先生。蔡元培先生的一生,是高举和实践“美育救国”理想的一生,致力于艺术院校的建立、艺术活动的推动、艺术人才的培养。1928年,由他提议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也就是中国美术学院前身)诞生,蔡元培先生亲自参加开学典礼并作讲话,他面对百余位师生与嘉宾发表演说《学校是为研究学术而设》, 强调了在西湖边设立艺术院的初衷,向世人郑重地宣告着“以美心唤人心”的建校宗旨和崇高理想。

历史选择国立艺术院,也把创办重任,落在了年轻的林风眠身上。这就是我要向大家介绍的第二位人物——林风眠。在蔡元培的慧眼识才和鼎力支持下,28岁的林风眠出任国立艺术院首任院长。在第一期国立艺术院半月刊《亚波罗》上,林风眠先生发表题为《我们要注意》的文章,强调“救中国艺术于危亡”的四个注意,提出了著名观点“为人生之艺术”。1938年,即将辞别国立艺专的林风眠院长,在沅陵写下对学生的临别赠言——“为艺术战!”希冀学生不忘初心,危难之时,以艺术救亡,不仅救国家、救社会,更要救民族、救人心。

从1938年到1941年,在最困苦窘迫的西迁岁月里,滕固先生临危受命,出任院长。这是我要向大家介绍的第三位人物——滕固先生。他也是我们中国美术学院校歌的词作者。他在1940年写下的两封书信中谈学校的中心思想,再谈学校的使命,“倡导社会,期于恢宏艺教,建设国家新时代之艺术。”他更清晰有力地告诉毕业生,别忘了自己所担负的使命。

当前,我们全党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从蔡元培的“美育救国”理想,到林风眠的“为人生之艺术”,再到滕固的“建设国家新时代之艺术”,我们看到这所学校的初心从来都是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相联系,这所学校所崇尚的艺术从来都是心系时代、情系人民的大艺术,面对国家的召唤、人民的需要,国美人从来是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实现这一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希望你们在国美精神的浸润下,能够站在党和国家的文化事业的高度重新审视、坚定从艺初心,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

二、不负韶华,赓续国美模式

同学们,你们选择了国美,就意味着选择了面向使命,面向世界,面向更高远的人生站位。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支持中国美术学院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学校正朝着建设“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这一目标大踏步前进,你们恰逢其时。 

在这所学校中,你们能够体会伴水居学的诗性生活,学校崇尚“空间建造与精神塑造共构”的“大学望境”,以山水校园传神、以文化家园铸魂、以人文空间凝心,以美的场域传递育人理念。筑建校史纪念景观,打造人文空间和精神居所,使历史积淀、自然景象与现代校园的心灵记忆相融共生,滋养师生的精神品味与质量。我们目前所拥有的四个校区都是围绕这一理念精心打造的。浙江一共有三个世界文化遗产,与我们相伴的就有两个——西湖与良渚,我们是何等的幸运!

在这所学校中,你们能够接受最优质的艺术人文教育。我们坚持“构筑校园美境、实施校园美育、塑造校园美心”的“三美”育人理想,创新“思政教育、专业教学与文化传承”三位一体的育人方法。近年来,学校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毛陈冰、杭州市见义勇为好青年吴运畅、勇救落水老人、做好事不肯留名的莫樊鹏等一批当代大学生雷锋典型。学校拥有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吸引全球数百名优秀艺术家、设计师、学者来校讲学,铸炼“国美金课”,评选“哲匠金课奖”,在全国取得重大影响。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美术学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取得了美术学和设计学均获A+评级(全国并列第一)、艺术学理论获A-(全国并列第三)、戏剧与影视学获B+(全国并列第六)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学科建设的全面提升、在美术院校中全面领先,学科评估成绩位居全国艺术院校榜首。

在这所学校中,你们能够亲历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国美术学院始终以艺术教育和文化创造国家队立身,始终是文化强国、美丽中国建设的排头兵和生力军。这些年来,学校高水准完成诸多国家和浙江省文化建设和艺术外交任务,积极响应国家和省重大战略,聚焦乡土振兴与乡土活化,为地方文化创新、城市建设、乡村发展、文创产业、品质生活等的提升作出了卓著贡献,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文化创新……这点滴努力汇聚起了一个浩瀚宏大却也无比具体的中国梦,在这伟大事业中,国美人以艺报国,从未缺席。

在这所学校中,你们能够拥有国际化的发展舞台。学校以“一品一世界”的策略,建构优质特色国际伙伴圈,不断深化国际化教学内涵建设,形成了连接巴黎、柏林、汉堡、苏黎世、旧金山等地的海外游学网络;持续推进文化传播力建设,策划举办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项目,在法、德、日、英、美等国家举办重大展览和学术活动,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去年的内地高校海外网络传播力排行榜中位居第三,仅次于北大清华。

新时代为新青年搭建了许许多多施展才能的新舞台,提供了许许多多人生出彩的新机会,美好的蓝图也已经展现在眼前,你们要把握机会,珍惜韶华,脚踏实地,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三、志存高远,绘就大美人生

进入大学,不仅意味着求学时间和空间的切换,更重要的是,意味着人生道路的质变和转折。大学本科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期,是成长的关键期,就好比小麦的灌浆期,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庄稼的收成。如此重要的时期,如何度过才能无愧于心?

一是忠于祖国,厚植爱国底色。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调研时专门到南开大学与师生交流,特别提到了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在不同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机遇和奋斗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爱国是永恒不变的人生底色。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爱国当立德修身。爱国当明定方向。爱国当求真务本。

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但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自信,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论身在何处,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做到胸有大义、心有人民、肩有责任,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把爱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二是抱定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新文化运动产物的中国美术学院,建校初期,以夏朋、胡一川等最早一批党团员为代表的青年,推动了木刻艺术运动的兴盛,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学子对追求革命的向往。

抗战时期,学校被迫西迁,青年学生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积极展开抗日宣传活动。延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师生们创作出大批不朽佳作,是当时拥护领袖和对革命精神寄予崇高追求的时代反映,成为了中国近现代美术经典。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学校作为“八五新潮”的策源地,大批艺术青年以艺术的形式反映改革开放的观念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师生们更是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开展社会素描,引领时代风尚。

这样心存理想、代有传承的师生群体,这样开放创新、视野宏阔的学术品格,这样扎根人民、融入时代的创作热情,正是国美使命担当的核心力量。同学们要培养奋斗精神,立定志向,抱定初心,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

三是练真本领,磨炼学问技艺。明定了志向,便只顾风雨兼程,一往无前。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探索为人之道、治学之道,练就一身真本领。

在这条奋斗的道路上,老师是陪伴你们左右的引路人。国美历来名师大家云集,这些“大先生”们不仅传授书本知识,更致力于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品味,他们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模范的言行举止,是你们学习的光辉典范。

为了表彰和树立师者楷模,2016年,学校创设了教师最高荣誉奖“哲匠奖”,范景中教授是第一位获得哲匠金奖得主,他的为人与治学深刻而生动地诠释了“哲匠”的内涵。作为一名翻译家,他近四十年的译介工作,为中国现代艺术史学科奠定了知识与方法的根基,其影响波及中国所有人文领域。作为一名学者,他虚怀若谷,治学谨严,凭借深厚的学养、广博的学识,将艺术史在中国建设成为一门高水平的人文学科。作为一位读书人,一位写作者,他视读书如生命本能,视写作为神圣志业,苦心孤诣7年著就了《中华竹韵》。作为一位教师,他教导学生敬畏前人,取法乎上,引领弟子涵养胸襟,锻造品格。

我们学校这样的好老师还有很多,他们身上都凝结着一种我们学校所倡导的“哲匠”追求和品质——“如哲人般思考,像工匠般劳作”。同学们要以“哲匠”为标杆,“劳作上手,读书养心”,在锤炼技艺上,多下苦功、多练真功,要以“哲人”的高度和深度思考现实,树立高远志向和高尚情操。

四是致知力行,勇担时代使命。致知力行,首先要坚守人民之心。过去的90多年里,国美代代艺术家坚持中国文化精神的时代转化与提升,用优秀作品歌颂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进程,为民族凝魂聚气、为时代凝心聚力。同学们要承先辈之学脉,牢记人民是研究、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艺术智性重构历史现场,以艺术真实再现历史真实,为民族立言立心。

致知力行,更要以艺术服务社会。多年来,学校秉持“以乡土为学院”的艺术创作和教育主张,大力实施“千村千生服务基层”计划,引领广大师生们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和生产生活第一线,开展艺术实践和社会服务,深度参与“美丽浙江、文化浙江”建设,至今已坚持16年,这一项目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今年暑期,专业基础教学部的20余位师生们放弃休息时间,沿钱塘江溯流而上采风,从钱塘江经富春江至新安江,看三江两岸的发展变化,并联手创作百米长卷《浙江大观图》,用脚步和画笔感悟山河变化。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行动,国美学子的风貌得以展现,许多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逐渐树立起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

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希望在座的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劳作,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坚持在实践中求真知,在实践中促成长,将真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达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进入大学,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万事大吉。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大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大小小的困难,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大大小小的挑战,我相信你们能正视这些困难挑战,磨砺自己的意志、锤炼自己的心性,到毕业之时遇到更加自信而美好的自己。同时,也请同学们相信,学校是你们温暖的家,我们都是一家人,学校和老师们始终和你们在一起!

同学们,你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你们的人生黄金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之年,到2049年,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之年,同学们最是年富力强、风华正茂之时,你们将作为主力军,亲自参与这个伟大历史进程,实现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实乃人生之大幸。你们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无限光明。“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你们手中,希望你们能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能够传承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新事业,做无愧于新时代的国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