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传喜讯!中国美院两项目入选教育部思政工作培育建设项目

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来源:宣传部    阅读:     发表时间:2021-03-20

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来源:宣传部    发表时间:2021-03-20

近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公布了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培育建设项目入选名单。中国美术学院“以乡土为学院 创新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入选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中国美术学院数字交互系列动画《摩登大自然》入选2021年“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

 

 

“以乡土为学院 创新艺术人才培养”项目

实践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始终贯穿于中国美术学院90余年的教学与发展脉络之中,也是学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关键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机制,坚守民学与乡土的根基,将艺术课程融入社会工程,把最具中国艺术学科特色的“下乡采风”艺术实践传统,凝练为“以乡土为学院”的育人理念,深化为田野调研与乡土重建的行动。中国美术学院融合“星空下的思政课”、“上山下乡”教学实践、“千村千生”基层服务,打造成教学、教育、服务三位一体的“乡土学院”思政工作品牌,引领师生投身中国社会发展最前线,深耕社会大地,不断发掘、拓展时代新命题、新领域、新方向,锤炼了具有国美特色的实践育人模式,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提供了国美方案。

 以“一生一本”体察生活之源 

中国美术学院以“秉人民思想深耕中国社会,继民学精神再兴乡土生活”为号召,深化“上山下乡”教学实践活动,实施“千村千生服务基层计划”,建立社会调研的常态机制,开展专业实践,引导大学生上山下乡,扎根生活,参与社会服务与文化礼堂建设。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凝聚人民之心 

“治水最前线”主题成果展

中国美术学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引导师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文艺观。在2017年的“上山下乡”社会实践课程中,全校1500多名师生奔赴浙江八大水系,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展主题调研和写生创作活动,用画笔描绘浙江的青山绿水、治水新貌和动人事迹,绘制河长河工肖像千余张,在课程中教师带领全体学生,用身体丈量历史,用生命感触世界,在为河工造像中树立社会关怀,在随河长巡河中培养人民之心,在描绘祖国大好河山中抒写中国自信,课程结束后举办的“治水最前线”主题成果展,受到各界广泛好评。

 以“艺笔绘史”再铸民族之魂 

为抗战老兵造像

2015年,中国美术学院得知浙江省目前只有两千余名抗战老兵健在,遂将社会实践课设计为抗战老兵造像。两个月后,“‘绘兵纪’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创作展览”在浙江美术馆展出。“绘兵纪”是一份问卷,学院用这样一门社会实践课程叩问历史;“绘兵纪”又是一份答卷,同学们通过绘画,看清了老兵们的面容,看到了老兵们的性格,也理解了历史的厚重。“绘兵纪”社会实践课程绘的是值得尊敬的一代抗战老兵,纪的却是学生们自己的青春,是一代青年对历史永难忘却的记忆与激情。

 以“知行千里”赓续文化之脉 

尖山地区取材

大奇山素材采集

染水过程

2019年,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一支22人的实践团队,从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的山水景色汲取灵感,走在蜿蜒的三江畔,来到海宁、杭州、富阳、桐庐、建德,与当地政府聊规划发展,与逐水而居的百姓谈生活变迁,用脚步和画笔感悟山河变化,用自己的画笔向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致敬,创作完成的近百米《浙江大观图》。这次社会实践创作的《浙江大观图》接续起美院的历史之根和文化之脉,也成为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份献礼。

 以“星空下的思政课”育人塑人 

人民日报报道学校“星空下的思政课”实践育人特色

中国美术学院根据各院系“上山下乡”社会实践教学计划,思政课教师深入“上山下乡”社会实践一线,把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生动案例。学院连续多年将思政课堂设在下乡第一现场,白天学生们外出采风,开展社会调研,晚上吃过饭后由思政课教师召集讲课,头顶灿烂星河,脚踏广袤大地,结合专业创作围炉夜话,师生一起分析党情、国情、社情。“星空下的思政课”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把思政小课堂搬到社会大课堂,既整体提升了思政课的魅力和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又有效引领了专业实践的效率和思想层次、创作水平。

 以“乡土学院”创新人才培养 

2018年4月,中国美术学院在仙居县历史文化名村高迁村成立了仙居乡村振兴学院,这是学校主动参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最新行动,也是美院进一步创新艺术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的有力举措之一。双方共研实践课题,引领乡村规划,丰富教学内容。美院师生团队每年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本土建筑的应用与探索等不同主题,深入该县村落开展实践课题调研。成立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仙居乡村实验室,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方面分别下设17个现场教学点,分批次进行研究设计。共建写生基地,激发乡村活力,夯实教学平台。每年组织师生到该县古村落进行采风和写生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并以画展、创作比赛等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宣传仙居文化、仙居旅游、仙居形象。目前已设立学生写生基地5处。发挥专业优势,打造乡村新貌,检验教学成果。发挥美院一流的专业设计团队优势,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围绕“单体景点村”的要求,重视保留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建筑风格相融合、相统一的原则,选取了一批村庄进行精心设计,统筹规划,改造了一批有品味、有特色的美丽乡村精品村。截至目前,改造提升的美丽乡村共有6个,其中4个被评为3A景区;提升改造小城镇4个,其中上张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在全市乡级考核中名列第一,成为浙江省样板镇;创建乡村创客基地2个。

 

数字交互系列动画《摩登大自然》作品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共建地球与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团队创作了《摩登大自然》数字交互系列作品,从濒危动物切入,每集选择不同的视角介绍一种动物的外貌、生活习性、特点特征、现存状况和保护情况。同时扩展动画形象,将其和诸如垃圾分类等现实环境话题及各学科知识点结合,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法。《摩登大自然》数字交互系列作品基于动画系列片,也包括短视频、同名漫画图书和同名交互软件等多种作品形式,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新时代核心价值观融入作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培养青少年自然环保的理念和科学发展的意识。

本系列创作由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倪镔副教授发起,帖志超老师作为制作人,我校优秀毕业生郑阳臻、杨静静、陈越峰担任导演,中国美术学院学生共同参与,基于实践基地:中国美术学院上虞游戏艺术设计研究院创作。本系列创作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制作团队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专家团队进行多次会议研讨,每一集的剧本都进行反复修改,斟字酌句,以确保动画制作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摩登大自然》系列作品——图书

本系列自播出以来,其中动画系列片荣获2019年国家广电季度推荐优秀动画片;垃圾分类短片《中国美术学院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打好高水平生活垃圾治理攻坚战》,得到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成岳冲批示(岳冲2020第419号);短视频荣获科普活动Dou出新知第一名,并多次获得企业号浙江省第一;与抖音共同发布青少年专用号“摩登少儿”,成为抖音重点扶持账号,并成为南航等“天空抖音”栏目40%内容供应商。账号矩阵日流量300万次,播放总量超20亿,单抖音平台获得超过4623.1万次点赞;同名图书截止目前销售超过15万册,获得2019浙江少年儿童图书年度度畅销榜前13名。

2019年,全系列动画片被作为优秀案例在“学习强国”杭州学习平台、浙江省学习平台、全国学习平台播放;国家广电季度推荐优秀动画片、荣膺“新光奖”中国西安第八届国际原创动漫大赛入围奖;获得四川省第二届环境科普大奖赛一等奖。2020年,入围第16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动画系列片综合奖;荣获四川省林学会双旗舰物种保护特别贡献奖;荣获WWF世界自然基金会40周年“与众同行引领者”荣誉称号。

 

多维度立体化的创作形式 

本作以系列动画为基础,同时进行多维度、立体化的成果形式延伸,从图书、短视频、软件、周边商品、线下书店等内容入手,进行IP化和产业化创作。这即解决了动画制作成本回收,又提高了作品宣传度,更好的将本片的环保理念传递给更多观众。

 

 跨学科的创作方式 

由于《摩登大自然》系列立体化的创作形式,因此涵盖了包括动画制作、软件工程、交互设计、游戏设计等多个领域,涉及不同院系和学科间的合作。特别是摩登大自然app交互软件,项目组进行了多种尝试,最终探究出一套以游戏骨骼动画的形式还原动画,并结合增强现实识别实体卡牌的最高效的跨系别、跨专业的创新创作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摩登大自然》线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