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校区启用|中国美术学院教育模式新试验

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摄影:申博  方杰   来源:宣传部    阅读:     发表时间:2021-09-13

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来源:宣传部    发表时间:2021-09-13

望境立魂 绵延立神

居学立身 哲匠立信  

2021年秋季开学,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正式启用。良渚校区是中国美术学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增长极和重要基地,也是学校探索建立教育新模式新机制的试验园。

9月12日,秋高气和,金风送爽,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举行了新校区(一期工程)启用仪式。浙江省教育厅党委委员、副厅长于永明,中国文联副主席、省文联主席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先后致辞。省人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钱晓芳,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毛溪浩,省文史研究馆专职副馆长姜玉峰,余杭区委副书记、区长金承涛,省建设投资集团党委副书记陈光锋,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邵磊,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民坚,中国美术学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孙旭东、刘正、方培新、沈浩、傅巧玲、曹晓阳、韩绪、徐国强、余旭红,老领导毛雪非、白仁海、朱华胜、孟云生、胡钟华、王赞,相关教学单位、职能部门负责人及良渚校区创新设计学院的全体师生共同见证良渚校区正式启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在中央党校学习,特向莅临启用仪式的领导和来宾表示感谢,向师生们表示祝贺。

 

于永明表示,从南山校区的水墨意境,到象山校区的望境塑造,再到良渚校区的现代重构,多核发展,互相呼应,赋予中国美术学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更优生态、更强能级。良渚校区的正式启用,必将开启中国美术学院面向未来的艺术与设计教育的新征程,是投身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文创产业繁荣发展的新行动,更是勇攀文艺高峰、勇担美育使命的新宣言!

他指出,浙江省教育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美术学院推进特色优势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并希望中国美术学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一流定位,充分发挥学校特色和优势,强化一流学科的引领带动,推动大师名师不断涌现,努力成为浙江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的排头兵;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在艺术教育和创作实践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成为社会主义艺术院校的模范生;始终秉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责任担当,坚定文化自信,发挥攀登文艺高峰的领军作用,探索新时代“社会美育”新模式,努力成为传承中华文脉、建设浙江文化高地的生力军。

张振丰认为,张永和先生“绵延多义、居学一体”的校区设计方案,从蓝图变为现实,将在这片传承着古老良渚精神的余杭大地上再创辉煌,正是体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余杭是“一个裂变而来的高能新区、一块机遇叠加的战略高地、一片充满希望的发展热土”。余杭将全域打造国际化高端“人才特区”,推动重要科研机构、重点高等院校、重大科技平台和科研基础设施集群发展,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希望中国美术学院发挥设计人才荟萃优势、良渚校区在地优势,积极参与余杭创意设计、数字文化等产业发展,助力梦栖小镇(中国工业设计小镇)、中国(杭州)数字文化小镇建设。同时,余杭也将全力支持、服务好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发展,共同打造校地合作新典范、树立区校合作新样板。

许江回顾了良渚校区的建设历程,认为在良渚这样一个中华文明的源头,建造中国美术学院的新校区,是国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良渚校区的建造秉持居学一体,将学习者的生活和学习安顿在一起,成为楼上楼下的一体生活。大学的青春的群体生活被凝在这种筑造的结构之中,内化而为上上下下、纯然合一的一体,内化而为群体相伴的“家”。生活区和教学区在这里被并为垂直上下的浑然整体。某种学习的生态和风习串在其中,絪缊而为朝朝暮暮的融合一体的思之生活。伴水与居学,其形其神兼备,正蕴着一种独特的精神风情。伴水扶摇,居水翩跹,这是国美的一处新家;是国美九十三年历程的一处新的望境;也是国美中国文化的使命精神、勇立潮头的实验精神、四通理想的哲匠精神、湖山人文的诗性精神的又一次聚集出发的兴发之地。他寄语良渚校区的师生们,从这里仰望星空,仰望中华最悠久的历史,打开一个洋洋乎与造物者游的历史,一个新的灿烂的未来。

金一斌代表学校党委,向所有为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启用付出努力的决策者、设计者、建造者、组织者、奉献者表示感谢。他指出,良渚校区的启用,对我们打造一流设计学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余杭建设“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注入强劲动力、增强底气底蕴。我们要立足良渚,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从良渚五千年中华文明中汲取养分,在“数字浙江”建设的实践中积极探索,激活设计教育的最前线,培育在未来改变设计行业、撬动设计产业的学术力量和高端文创人才;打造一流学术队伍,着力引育设计类国际领军人才,打造结构优化、创新活力强大的人才队伍,构筑全球设计类人才汇聚新高地;实施一流社会服务,依托学校设计学科优势与余杭区域资源优势,以“艺科融合”为助力,坚持文化创新、艺术赋能,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在推动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文创产业的繁荣发展中发挥国美担当。未来,良渚校区要为浙江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注入强大的文化力量、国美力量。

麻省理工实践教授及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评选委员会华人评委、良渚校区总建筑设计师张永和以一段视频寄语良渚校区的莘莘学子。张永和以建筑师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精心为良渚校区绘制了“绵延多义、居学一体”的蓝图。他认为,在不断把蓝图化为美景、把憧憬变成现实的过程中,离不开各级领导长期以来对良渚校区建设的关怀、支持,希望学生们在这个梦想的校园里,打破“课内”与“课外”的边界,因共同兴趣而自我组织,形成一种面向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软教学氛围。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傅巧玲主持启用仪式

创新设计学院青年教师代表刘益红发言,她以国美学生的经历,国美教师的身份回顾了过去。她认为良渚校区以“毯式”精神,引入“茎干网络”下的教育生活社区化运行,构想一种结构与解构,逻辑与体验“迷宫式的清晰”,旨在形塑国美大设计学科独有的精神气概。所有因这个历史工程在此“停留”的建设者,所有将继承和共塑国美精神的“习惯”者,所有决案国美望境新“住所”的决策者,都将在此集结为良渚校区的时空“定居”者,居敬履远,绵延意长。

创新设计学院学生代表、2018级艺术与科技专业王骁勇表示,能够代表创院1743名同学发言很荣幸。作为创院首届学生,面对新校区的那种不言而喻的激动,早就成为了每一位创院师生的默契。国美人一脉相承的精神和生活方式在这里延续,既具象了大家心中的工坊、研究所和学社,也为同学们预埋了无数的空间留白。最后,他代表同学们,向为创院学子平安入住良渚校区昼夜付出的老师、安保和后勤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于永明、毛溪浩、张振丰、金承涛、陈光锋、金一斌、钱晓芳、许江以及创新设计学院学生代表上台,共同为良渚校区揭牌。

2017年7月28日,中国美术学院与余杭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择址良渚,依托双方共有的文脉底蕴与创新资源,携手打造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投身联结历史文明与未来发展、融通艺术审美与科技创新的探索实践,成就了一段校地合作、美美与共的佳话。2018年4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之际,良渚校区举行奠基仪式。2019年1月11日,中国美术学院创建者蔡元培先生诞辰151周年纪念日开工。在余杭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期一标段于2021年6月29日完成竣工验收。2021年9月5日,良渚校区迎来了首批新生报到,创新设计学院的全体师生在这里开启了新的征程。校区一期建设预计2023年完全竣工。

良渚校区是中国美术学院继南山、象山、张江之后的第四大校区,2003年建成的南山校区成就了水墨美院的现代演绎,2007年投入使用的象山校区孕生了艺术家园的望境塑造,良渚校区则定位为中国美术学院的设计板块,成为设计教学的高能现场和不言之教。

自孤山起步,历南山重建,成象山望境,促张江转型,今良渚拓新,续国美绵长之学脉,源浚流长,根固叶茂。祝愿百年名校中国美术学院和千年文明余杭良渚相得益彰,共同孕育新的文化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