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炬火薪传——纪念蔡亮先生诞辰90周年活动”举行

作者:童戈辛  潘  洋  金新颖  林  扬   编辑:赵雨岑    来源:绘画艺术学院    阅读:     发表时间:2022-10-24

作者:童戈辛  潘  洋  金新颖  林  扬   编辑:赵雨岑   来源:绘画艺术学院    发表时间:2022-10-24

2022年10月18日上午,由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炬火薪传——纪念蔡亮先生诞辰90周年活动”在南山校区南苑大会议室举行。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院长高世名,蔡亮先生夫人张自薿教授及女儿蔡萌,艺术家代表金一德、秦大虎、胡振宇、司徒立、章仁缘、翁诞宪、孙景刚、章晓明、王羽天、陈宁、常青、商亚东、林涛、黄絮、赵锦剑,绘画艺术学院教师代表,博士生、硕士生代表参加追思会。

“炬火薪传——纪念蔡亮先生诞辰90周年”展览在南山校区南苑展厅同步展出。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讲话

在整理、编辑蔡亮教授素描集的过程中,我们有幸读到他一生留下的500多幅素描。端详着这些艺术精品,回想蔡老一生的坎坷经历,我沉浸在深深的思念和怀想之中。认识蔡亮教授的人,无不熟悉他一生的代表之作,也是新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经典之作——《延安火炬》。其中几张五十年代末的唢呐手的素描引人注目,它们从不同的角度,生动捕捉住了吹奏唢呐的农民的姿态,引领观者步入这个没有背景却胜似背景的农民的世界,走入作者的隐蔽的意识世界。

蔡老的素描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农民,尤其画活了陕北农民,他捕捉住了陕北农民不太“显现”的特点。蔡老和农民生活、劳动在一起,爽朗、率直、充满顽童般的机趣和执拗的一面,使他从农民那里回报了信任和亲近。他笔下的农民,有神气的、谦虚的、灵动的、木讷的,但都是那样浓重与厚实。那种惟妙惟肖的神情刻画,让我们感到蔡老和农民的情感依托关系,深沉而自然的心里契合。对于蔡老而言,农民、自己、客体、主体已经融成一体,已经进到一种安居其中的超越之境,拥有人格精神的动人力量和情韵自在的大家风范。

今天,我们重读这些素描,所感受到的决不只是几个农民形象,还有那个时代所独具的精神,留驻其中的特有的情绪,长久地令人感怀和激动。蔡老正是用画笔来揭示农民的“存在方式”,他是为中国农民传神写照的优秀代表,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地位将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讲话

蔡亮老师给我最早的印象是他的名画《延安火炬》《贫农的儿子》《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我从中感受到了他的独特之处。在蔡先生的作品中可解读的东西很多,他所想到、所运筹的元素比那个时代大多数的画家都丰富、复杂。在《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中可以感受到类似于巴洛克天顶画中一种隐秘的、古典的气息。

蔡先生的素描肖像作品特别浑厚、深入、精彩,纯粹和诚恳是他的内在精神,直接和洗炼是他的艺术风格。通过这些画面感觉到一个画家对于表现对象的诚意,还有那个时代的人对于绘画有一种诚意,对绘画的相信和托付,现实主义画家的笔下才能非常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朴素的、直接的、绘画本身的“快意”。蔡先生的作品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深度同构的关系,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形象和伟大的历史时刻。今天的写实画家要重新去召唤这种信念,要真心通过绘画表现人、感动人,既可以生动真实地表现生活,也可以真正再现历史进程中的伟大时刻。

中国美术学院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一定要学术多元化,一定要思想开放,不止对于国内其他院校,更是对全世界的优秀人才要开放包容。这些是我们在蔡亮老师的艺术和人格中所需要学习的东西。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老教授、蔡亮先生夫人张自薿讲话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讨论蔡亮的素描,我阅读了后面的评论,其中有一条表示画法是老了一些,但是可看。我就觉得很朴实,因为他是一个普通的观众。画法是老,因为它是几十年前的画法,但是“可看”让人非常的满足,任何一张作品还有人看,我觉得这就是一种鼓励。拿蔡亮的作品来说,一个作品中能够吸引我们看下去的,就是大家谈到的他的一种真诚,一种温情,这些让他还有“可看”的地方。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一生一晃而过,如果画了一辈子的画,最后无人赏识那就可悲了。但是几十年之后还有人可看,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胡振宇:当时我在巴黎突然收到蔡老走了的消息,我的内心一直难以平静。蔡亮先生是我的老师和朋友,他对中国美院油画系的工作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蔡老所画的一张飞行员肖像,生动刻画了人民空军的形象,令我印象深刻。蔡老能特别敏感地体会到陕北人的生活,作品中蕴含着陕北人的性格。他在中国的革命历史画的作者当中,是一个奇才,他把生活化的感受融入在历史画中,他对艺术的真诚,对革命历史画的投入,是我们后辈所需要学习的。

徐芒耀(封治国代读):因一些原因未能前往与会,实为憾事。早在附中读书时代,在画报中初读蔡亮教授的大作时,令我肃然起敬,并认为蔡先生应是深受敬慕的“中国列宾”。岂料十九年后,当蔡亮和张自薿两位老师现身于油画系办公室,成为系教师团队的成员时,令我惊喜交集,兴奋不已。从崇拜的偶像到成为共职同事的那一刻让我终生难忘!之后与蔡先生共事中,渐渐感觉他确是画坛功底深厚,技艺精湛的大师,在大型创作上是超一流高手;也是学识深博和教学有方的一代师表。蔡先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蔡老在我心中是我仰慕的大家,崇敬的老师和诚挚的兄长。

金一德:我一直主张学术要多元化,那时我们定下要请来蔡老,他身上是嫡系的徐悲鸿的传统,后来他下放到西安,在黄土地承袭了“一身黄土”,他在二十八岁画了《延安火炬》这幅作品,一举成名。蔡老的画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他能真切地展现那一个时代风风雨雨的风貌,这“一身黄土”是很值得我们画革命历史画的人留意并学习的,他所画的人物有生命、有感动人的东西,蔡老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对艺术的真诚。

秦大虎:蔡亮老师,我应该说是比较熟悉的,在我来学校工作之前就跟他认识,和他一起做创作。他的一生坎坷,但是仍然创作出这么多精彩的历史画,非常不易。我觉得我们要有实际的行动去学习蔡亮先生的精神,因为蔡亮不光是浙江的人物、美院的人物、更是全国性的人物。

司徒立:1981年,吴祖光夫妇访问巴黎,我去接待他们,后来吴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落叶归根》一文中提到了我的事。1984年,徐芒耀、钟涵与蔡亮等人访问巴黎,蔡老对我说:“我认识你,我读过那篇《落叶归根》的文章。”因此我们一见如故,成为忘年之交。蔡老的作品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幅《借宿》:红红的烛光下一位老太太在缝衣。我觉得这才是油画,那种浓得化不开的生活气息有人性当中的“温情”,这个“温情”是很少见的。从那之后蔡老也画了一批历史画《皇帝的新衣》《完成的与未完成的》等。我认为蔡老开创了中国历史题材绘画中的隐喻性绘画。我们要学习,让我们中国的历史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章仁缘:蔡老的艺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在陕西是以创作为主,后期到了国美是以教学为主。蔡老在陕西所画的革命历史画,孕育着博大的时代情怀和历史情怀,我在学画的早期就拜读了蔡老的原作,看到了蔡老的《贫农的儿子》,那种陕北的气息,革命历史画的感染力使我激动得彻夜难眠。此外,蔡老对我们油画系的教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对事和对人的深入微妙的观察,不仅是体现在绘画上,还体现在他的思想上。

翁诞宪:“炬火薪传”这四个字一下子让蔡老的几张巨作在我脑海中涌现出来,《延安火炬》《贫农的儿子》《铜墙铁壁》等作品在我脑海中清晰的呈现。蔡老绘画中的形象很朴实、很真实,蔡老热爱艺术和音乐,当年他斥巨资购买了“先锋”牌音响,请我去他家听,令我难忘。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他创作中最基本的因素。现在看起来,他五六十年代的画还是相当的完美,最可贵的就是一种形象的生动,我们现代人可能还缺乏这种感觉。

章晓明:蔡老离开我们27年了,每一次回想起蔡老师的笑容,和蔼可亲的形象都历历在目。早年,我临摹蔡老的绘画,虽只是印刷品,但是我很感动于那种真切、朴实的陕北形象。到了1981年,蔡老和张老来到油画系教书,在我们教室对面画画,当时蔡老名声很大,却没想到他很客气地叫大家进入画室,特别和蔼可亲。蔡老喜欢听音乐和摄像,他生活中的点滴都令我记忆犹新。最让我感动的是在他去世后,许江老师带领我们给他出画册,我负责拍画,从他家中找出500多幅素描作品,每张表情都很生动。蔡老的艺术在我们中国的那个时期,有它的代表性,今天再来追忆,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孙景刚:我们在这里谈论蔡老,是为了向我们身后的学生展示蔡老是怎样的一个画家、怎样的一个老师。作为一个画家,蔡老身处在与我们完全不同的时代,在他的一生中充满苦难却也有着精彩绝伦的创作。历史画中有多种元素可以借古喻今,表达艺术家对当代生活的看法,比如在油画《完成的与未完成的》中,他把幽默和智慧融汇在一起,在《延安火炬》中,表达出艺术家的个人追求与艺术创作的良知。作为一名教师,蔡老为师的态度,是一个幽默和诚恳的人,他诚恳地敞开他的胸怀,让学生贴近,准确判断学生、指导学生。他做每一件事都细心和周到,对人尊敬,我至今仍然难忘。

王羽天:蔡老师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人,他的画也非常生动。他从大西北来到杭州,他的画作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是因为他长期在生活中的摸爬滚打,展现出很敏锐的眼光。他真诚的态度和高超的技艺,对学校发展和现实主义绘画都有很大的启发。我想这对油画系从事写实绘画的年轻人是一个很好的课题。尽管现在我们有很多的技术手段,但今天我们再看蔡老生动的绘画,不是概念式的,而是有一种深情和温情,所以在同时期的历史画中,蔡老师的作品能突显出来。

陈流: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美院进行学术交流。虽然我和蔡亮先生没有什么交集,但是他严谨的创作态度和绘画能力一直有所耳闻。《延安火炬》《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最打动我的作品,蔡老所积累的深厚底蕴源于陕北厚重文化的影响。我来自云南,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会为我来到国美教学和创作打下基础。国美老一辈的艺术家引领着中青年艺术家的发展,作为晚辈,谨此表达对蔡老的致敬!

常青:我觉得蔡老是活在人们心中的一位老先生,画得好、与人交往好。蔡老师经常邀请我去他家看录像听音乐,一点都没有架子和说教,跟他的交往特别自然和放松。一转眼27年了,想起那时候在北京给他做展览,在座谈会上听到徐悲鸿的夫人讲蔡亮最早去徐悲鸿家的点滴回忆,她所讲的让我回想起蔡老给我讲同一件事情时的情形,自己竟然控制不住感情独自到外面流泪。后来西安美院的老师出来看到我,他也感慨中国美院的师生对蔡老的深厚感情。

周刚:七十年代在西安的邮电大楼左边见到一幅巨大的画,是张自薿和蔡亮老师合作的《铜墙铁壁》,觉得特别震撼。后来和同学们到处找张老师和蔡老师的画册,临摹蔡亮老师的素描。到了中国美院之后,我有幸成为蔡老的学生,蔡老师教我们画画的时候说:“不要每天光画色彩,要画一个阶段油画再画一个阶段的素描,否则的话,油画就会显得空荡荡的。”我们那时就谨遵蔡老的教诲。蔡老是一个安安静静的教师,也是一个鲜活的画家,我一直认为像蔡老师这样朴实的画家是一个学校的幸运,让人永远都难以忘却。

朱卫东:今天缅怀蔡亮先生,除了我们对蔡老师的容貌和生活的回忆外,他的作品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和同期的艺术家相比,蔡先生的历史画创作更加生动、接近生活。原因在于蔡先生是一个有趣的人,所以他的作品才会生动、感人。艺术作品一是要“寄情”,二要“移情”,是出乎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这就是好的艺术,蔡先生的作品符合这些条件。在座的无论是师长还是同学,我们要想创作出一个好的艺术作品,首先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在此缅怀蔡亮老师,同时也要感谢蔡老师和张老师对我人生的帮助。

陈宁:作为蔡亮老师学生,他在教学上和绘画上的平易近人的态度,是我人生的榜样。蔡老教了我们两年,朝夕相处,除了白天上课,晚上经常在一起,我们就在食堂打一些菜,蔡老乐呵呵地拎了两瓶好酒就在我们的教室或寝室一起聊天吃饭,音容笑貌如在眼前。我这辈子最得意的一个肖像照还是蔡老带着尼康相机拍的。我们同学间都叹息蔡老走的太早了,感到惋惜,又让我们感恩缅怀。

井士剑:今天最大的感受是蔡亮老师的“归来”,这种归来是艺术上的一种归来。那时候我订阅了几本杂志,上面的画让我感触最深刻的是“以人民为中心”概念的传承,其中,蔡老师对我的艺术生涯影响最大的一幅画作是《贫农的儿子》,这幅作品充满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怀。如何使油画成为历史画的一种语言,是蔡亮老师对中国美术学院所作的巨大贡献。蔡老师对艺术的理解与时代相结合,非常值得我们今天来学习。

崔晓冬:蔡亮老师作为一名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别的老师不一样,我从蔡老师这里学到了怎样当一名教师。我们叫蔡亮先生为老师,这是我们学校的学风,也影响着我以后的从教生涯。在常年的教学生活中,我是在向蔡老师学习如何与学生保持比较亲近、容易沟通的状态和关系。同时,我永远感激蔡老师在我艺术发展道路上的定位,在80年代,学院教育正面临诸多困境,他送了我两句很重要的话:“艺术从来没有新旧,只有好坏。”“对于'新奇特'开放包容的同时也要保持一种警惕。”

何红舟:蔡亮老师平易近人的性格,慈祥的笑容,幽默的话语,让人难忘。蔡老是八九十年代中国美术学院校园中时常可以见到的一位可敬的长者。回忆起蔡老,他给我提过两点要求:一、画大画。当时,我们国内的艺术市场已经开始起步了,但市场所需的是小尺寸的女肖像或风景之类的作品,蔡老强调艺术创作要有冲劲,要有担当的精神。二、凭良心画。这是蔡老常挂嘴边的一句话,艺术家的良心如何在创作中体现,这是值得深思的。蔡老的三言两语总会让我们回味一辈子。

邬大勇:1992年我读附中的时候,我总会听到老师们在附中谈论起蔡老,我对蔡老的记忆和认识是在诸多油画系老师的追忆中建立起来的。老师们追忆蔡老的故事虽有不同,但不同故事里蔡老的性情却是极其一致的,我想是因为一种“真”,蔡老以他有血有肉的真实待人。从他们的追忆中,我感受到了蔡老对待生活和艺术的一贯性,对人的善意和热情,他内心深处的需求,以及体验生活对现实敞开的观察。今天,我们除了向蔡老的绘画致敬,也向蔡老一样真实的人、真实的画家致敬。去爱人、爱艺术、爱生活,这是我们所有人永远的追求。

封治国:我虽然没有见过蔡亮老师本人,但非常有幸的见到过蔡老师留在油画系的手稿,每一个字和每一张纸都写得工工整整,透出他十分“干净”的人格。今天再看蔡老师的历史画,我有几点思考:一是蔡老的素描非常深刻地揭示了素描最本质的东西,是一种形的简约,直指造型的本体,对造型研究和素描教学起到了一面镜子的作用。二是在蔡老的历史画中透露出来对生活的理解,不是简单的到某个区域拍几张照片,而是表达一种艺术与生活的情怀,他笔下的人物是鲜活的、有情感的、有温度的,这正是我们在创作中如何真正走进生活所面临的问题的直面回答。

赵军:蔡老他们那一代的艺术家、教育家,不仅肩负着自己的创作,还肩负着中国艺术教育的使命,在如何引入适合我们国家国情,既兼续传统又开创现代艺术教育的问题上,他们做了很多的贡献。这几天重新读蔡老的作品,他的绘画技巧,见笔见物、见笔见人,这不止是蔡老师本身对绘画的理解,同时也是国美油画艺术语言的特点,对我们现在的艺术创作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价值。我们如何来炬火薪传,我们如何在当下的艺术时代,在已经完成的和未完成的领域中推进,是最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我相信这也是蔡老师留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和价值。

商亚东:时光飞逝,回忆蔡亮老师教我们的时候,我心中感慨万千。蔡老师是大艺术家,作为他的学生,他所追求和践行的正是我们后辈应该传承和弘扬的,尽管时代变迁,但是艺术中真诚的、鲜活的、有温度的、有血有肉的东西会是永远感人的,向蔡老师致敬,向张老师致敬。

郭健濂:今天我们要炬火薪传的东西不仅是蔡亮先生的精神,还有今日追思会的意义。从先辈老师们谈与蔡先生的生活与交往中,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家,以及他的世界,他如何与艺术发生关系,我们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到热切真诚的艺术家的形象。这种对艺术的理解,不仅给我们年轻的艺术家理解新时代,理解今天的社会如何发生关系,如何开拓艺术,带来新的思考,也在我们自身的创作和教学引领方面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任志忠:我第一次看到蔡亮老师的素描,是在马玉如编的书中。从附中开始,蔡老师素描的样板在我参考的画作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角色。我最初能领悟到的素描最本质的要素与这些好样板有非常直接的关系。蔡老和老一辈画家们在我整个艺术成长过程中,给了我最初的和最充分的养分。之后再见到蔡老的杰作,历史之重与生命之轻,两者被他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2018年与何红舟、尹骅老师完成的《国美春秋——中秋》作品,其中蔡老的形象就在其中,向蔡老致敬。

蒋梁:蔡老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位大家,我跟蔡老那一代没有很直接的交往,但是从刚才老师们的谈话中以及司徒立先生的回忆中,我对他有了更多了解。今天的缅怀,实际上是国美油画大家庭的相聚和追忆。回想到1991年,蔡老把司徒立先生介绍到中国美院来,开启了中国艺术教育及艺术创作的一种新思考。2013年,许江老师带我们梳理国美之路,我负责研究国美油画的源流及特色,蔡老是汇聚国美油画特色的一个典型部分。

尹骅:我出生的1981年,蔡老正好调到浙江美院工作。从年幼学画开始,我便是在蔡老的作品中长大的,小时候都临摹过陕北农民的形象,后来看到他的《延安火炬》,觉得非常震撼。在50年代初,整个中国的革命历史画创作基本上呈现的是土油画的斗争,但是蔡老的油画非常洋气,他的作品和西方的油画联系密切,无论是色彩、造型或整个画面的处理,都能感觉到超越那个时代的特征感。从蔡老为师的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到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继承前辈技艺上的成绩,更要继承作为人师的一份敬畏之心。

傅纪中:作为90后的美院学子,我们所了解的蔡亮老师是老师们口中的忆事。我的童年是与陕北人生活在一起的,我看蔡老师的画,看到的不仅是大画家的精湛技艺,还有我熟悉的一个个鲜活的陕北农民形象。蔡老师的作品是流入心灵的经典的作品,是可以突破时代和题材的局限展现出来的作品。从蔡老师的创作中,可以清晰地感到他投射在人物身上热切的目光,那是生活中的人沉淀于他心中的形象。国美的青年学子们更应深入学习蔡老作品中所传达出的精神风貌。

杨智东:蔡亮老师的绘画作品以主题性绘画为主,与现实主义绘画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个人面貌。他把自己的思想、革命文化传统与民族民间文化相结合,脚踏实地的走到革命中去,热情讴歌时代的主旋律。蔡老师对作品的表现主题,人物形象的安排,画面构图的构思和探索,都让我再次感受到技艺要不断磨炼。蔡老师在美院展开教学工作,他所理解的素描的定义和历史,素描的材料与表现手法,以及如何刻画形体和组织画面,也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作为年轻的一代要以蔡亮先生为榜样,要诚恳地表现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那些鲜明的形象。

杨参军:我是蔡亮老师唯一的研究生,我跟着蔡亮老师学习了三年,感受最深的是两点。一是对历史抱有诚挚的关怀。他表示我们肩负着把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展和完成这一使命,我们必须要有文化作品来表达这一主题,内心要带着情怀。二是有所突破。中国的主题历史画在八九十年代要有所突破十分困难,但是他希望我在历史画上要有所突破。蔡亮先生虽然离开我们27年了,但我经常会在某一个时刻梦见他,觉得他还在我的潜意识里面。今天我们缅怀蔡亮先生绘画上的业绩,就是希望通过对他那种真情和高超技艺完美结合的表达,来重新唤起我们在历史画创作中,对艺术技艺深刻把握的规律性的共识,并用来推动未来的教学和创作。

 

(以上内容根据录音整理,按发言顺序排序)

 

展览现场

 

 

蔡亮先生部分作品

《延安火炬》  蔡亮  油画  164cm×382cm  1959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南下宣传员》 蔡亮 素描 120cm×150cm 1959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贫农的儿子》 蔡亮 油画 194cm×165cm 1964年 中国美术馆藏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蔡亮、张自薿 油画 166cm×331cm 1977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