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怀大观——宋画之韵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作者:中国书画鉴赏研究中心    编辑:赵雨岑    来源:中国书画鉴赏研究中心     阅读:     发表时间:2022-11-23

作者:中国书画鉴赏研究中心    编辑:赵雨岑   来源:中国书画鉴赏研究中心     发表时间:2022-11-23

为实施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擦亮“宋韵文化”金名片,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11 月 20 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 2022 宋韵文化节主体活动之“宋画之韵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出席会议并致辞。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郭华巍,副主席谢利根,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余旭红,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陶建钟,浙江省文物局原局长鲍贤伦,浙大城市学院校长罗卫东等领导出席会议。来颖杰副部长认为,以学术视野解读宋画的艺术形态、审美风格和社会价值,深入探究以宋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艺术背后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既有理论价值,又具现实意义。“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实施一年多来,宋韵文化的业界认同度、品牌知名度、群众感知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全省上下传承弘扬宋韵文化的氛围日益浓厚。

“宋画之韵研讨会”主论坛

 在 11 月 20 日上午举行的主论坛上,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连起作了《“文物南迁”的宋画》的主旨发言,就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画的真伪鉴定与研究阐释作出了新的判断和解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作了《李唐的被俘经历与他绘画题材的重要变化》的主旨发言,通过分析《采薇图》卷、《胡笳十八拍图》册、《晋文公复国图》卷和现实题材《雪天运粮图》等作品,探讨了画家李唐在“宋画之韵研讨会”主论坛北宋南宋易代之际迸发出来的爱国激情和艺术睿智。其时的历史,也随着这些画作的细节铺陈开来。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浙江大学教授陈野作了《浅释南宋宫廷绘画的国家意志与文化权力——以高孝两朝为例》的主旨发言,通过对包括帝王、皇室成员和宫廷画师绘画等宫廷绘画具有的不同于文人画和民间绘画的特质的提炼,依循图像——历史——文化的渐进路径,从国家意志和文化权力角度阐释其意义,探索绘画艺术图像具有的深层次文化建构功能。

“宋画之韵研讨会”分论坛

11 月 20 日下午的研讨会由三个分论坛组成,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盛世修典——《宋画全集》研究”、“澄怀大观——两宋绘画本体研究”、“境涵万象——两宋绘画中的生活世界研究”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交流。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数量众多、文本丰富,蕴含着中华文明历史演进的发展轨迹和丰富印迹,更在哲学思辨的境界里升华凝练。而宋代的绘画极为丰富地包含了中国绘画的诸多特质。《宋画全集》作为中国艺术史上第一部断代集成式的绘画全集,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它对于宋代绘画、宋代历史、宋代文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宋代历史文化图像文献。

“解读宋画——新闻媒体记者见面会” 

会议期间,“解读宋画——新闻媒体记者见面会”同步举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画鉴赏研究中心主任吴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浙江大学教授陈野,浙江大春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群伟三位宋画研究领域的专家、传播传媒行业人士,分别围绕宋画的审美与价值,宋画中折射出的两宋社会多样面相以及宋画艺术普及等主题,用通俗易懂、大众化语言解读宋画前世今生、本质内涵及其蕴含的社会万象、时代价值。

分论坛“澄怀大观——两宋绘画本体研究”

 其中,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分论坛二“澄怀大观——两宋绘画本体研究”,着意于对宋代绘画本体进行研究,认为宋代的绘画包含了格物致理、内外合一的旨归,对物象和笔墨的统一把握,以及对于丹青之外理趣的超越追求等诸多特质,体现了中华民族一贯的审美品格和价值坚守,直指中华民族性的源头。

本场论坛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博士杨可涵主持,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任道斌担任评议。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凌利中,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黄小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画鉴赏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海钟,中国美术学院讲师陆一中,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助理馆员白亦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画鉴赏研究中心主任吴敢分别作了主旨发言。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董捷、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邱雯等专家学者参与研讨。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任道斌对每位嘉宾的发言作了详尽而深入的评议,并即兴赋诗为赠。现将嘉宾发言提要及任教授评议概要如下:

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 凌利中

《“何谓神韵”——吴湖帆对宋画美学的理解和鉴定》:研究以吴湖帆于古书画题跋、鉴藏印记,以及吴氏自书日记、吴氏论画手稿二十余种、吴氏本人书画作品及题识、民国出版刊物和吴氏艺友文献著录等作为直接或简接的考证依据,较全面地搜集了传世所见吴湖帆曾经寓目与鉴研的古代书画珍品,目前总计逾 2000件/组,并拟将出版《吴湖帆古书画鉴定汇编》。该《汇编》包括晋唐宋元书画 684件/组。研究主要围绕吴氏寓目鉴赏目前传世的宋代书画作品 275 件/组(第 115号至 390 号),着重总结其对于包括宋画在内的“中国画”与“世界画”的最大不同即强调“神韵”之审美理念及其鉴定成果。

任教授评议:调查研究,搜访史料。功力深厚,论从史出。有益学术,功在千秋。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黄小峰

《明代图像世界中的宋人纨扇》:在存世的宋代绘画中,纨扇或者说团扇是一大类。这些宋人纨扇之所以保留至今,除了也许原本数量就较多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文化原因?本研究认为,明代文化环境中对于宋代纨扇的搜集与鉴赏,是宋人纨扇成为一个特殊文化类型的重要原因。把纨扇装裱成册页,以便于携带、买卖和欣赏,在明代中后期以来成为一种普遍实践,也形塑了明清以来美术史中对于宋代纨扇的基本认知。本文将基于明代的绘画与图像材料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任教授评议:超越时空,辨明真相,小中见大,分享宋韵。文化自信,传承悠远,来龙去脉,昭然若揭。言之有据,论之成理,期人遐思,回味无穷。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画鉴赏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海钟

《李公麟画意中的敦厚之相》:绘画以形象感人,能以教化的功能代代相接,其中包含绘画的核心,常与变的规律。换今天的话来讲,即如何带来审美的经验,参与者如何达到精神和境界的提升,这一直是自古以来画家的共识。早期绘画以六法来阐释绘画作品,宋朝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形与象的诸多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创造了宋代的绘画高峰。东坡先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象外之音,这象外之音指的是什么?元代的赵孟頫论画贵有古意,或可以说明其中的妙处。此又与早期谢赫六法里的气韵一条不谋而合。李公麟是北宋画坛的代表,也是东坡先生的好友。至今流传的作品在他名下的有不少,而其中有三件较为符合他本来面目的。一为近年来重新出世的《五马图》,这无疑是美术史中的杰作。另外两幅分别为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临韦偃牧放图》,以及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孝经图》。此次我想将我博士期间的研究及近年来的实践作为基础,来探讨李公麟的画意,通过他笔下的形象来推测李公麟的本来面目。

任教授评议:画人说画,以美为旨。面相取人,探骊得珠。中外对比,令人难忘。公麟亦好,敦厚为上。古意之形,归于温柔。罗汉狮子,不约而同。上下千年,纵横万里。文质彬彬,人见人爱。

 中国美术学院讲师 陆一中

《巨然〈层岩丛树图〉实景考察》:研究以实景的视角重审北宋巨然所作的《层岩丛树图》,追溯其图绘中的山川依据,为这件脍炙人口的画史名作带来全新的解读。以图像比较的方式来重现画中景物与江南真山之间的连结,同时也参合著录文献、鉴藏史、绘画史的多方证据,追溯《层岩丛树图》的本来身份,不单为过往的鉴定结论提供佐证,也进而对作品的深层内涵提出新的推断。

任教授评议:应物象形得真谛,宋人笔墨出造化。飞来天柱风光好,巨然真山今始见。

 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助理馆员 白亦辰

《从摩崖石刻〈富乐山题名〉考察文同的方外交游与佛教壁画》:宋代儒家与佛教之间的矛盾渐趋缓和,以佛修心、以儒修身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文同与佛教的渊源,不仅反映在他的诗文创作中。同时作为文人画家,文同也应僧人之请为寺院绘制壁画,以枯木竹石题材所具有超尘脱俗的意向,向世人传递身心清凉解脱苦恼的佛教思想。研究将从摩崖石刻《富乐山题名》入手,结合文献梳理文同与僧人之间的往来,揭示文同佛教壁画的创作活动以及佛教壁画对于文同艺术创作的影响。

任教授评议:发潜彰幽净因院,白生翩翩揭前缘。文同作画如写书,笔笔内涵吐心声。儒释诗画本一家,成都世风尤可夸。畅神舒心富乐山,老树枯槎皆有情。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画鉴赏研究中心主任 吴敢

《宋画品汇解题》:《宋画品汇》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书画鉴赏研究中心持续近十年的研究课题,今年荣获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其中包含十项重点子课题。已有《宋画品汇•巨然》、《宋画品汇•李成》两本前期成果出版,另有多项后续课题正在推进。本课题旨在建立宋画研究的整体格局,从学术史层面对宋画研究进行集大成式的梳理。荟萃古今中外的宋画研究成果,遴选画家、画作,以传记、画作品汇、画目、文献汇编等门类编次,力求精审而详备,为宋画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资料充分汇集的基础上,也期融入新方法、新角度,探索宋画研究更多的可能性。

任教授评议:目标明确,大而有度。深入细致,自成体系。宋代风华,立体呈现。拾遗补缺,高峰再现。宋画研究,舍我其谁。后浪前浪,共奔远方。水到渠成,必有成果。后生可畏,老夫欣喜。

分论坛“澄怀大观——两宋绘画本体研究”与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