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3年工作年会暨“宋韵今辉”艺术特展系列学术论坛在中国美术学院召开

作者:周一晴   编辑:叶菲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23-04-17

作者:周一晴   编辑:叶菲   来源:    发表时间:2023-04-17

4月16日,以“中国艺术精神与新时代中国美术教育”为主题的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3年工作年会暨“宋韵今辉”艺术特展系列学术论坛在中国美术学院召开。

IMG_257

IMG_258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级巡视员、人文社科教育处处长张庆国、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致辞,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和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大学教授陈振濂分别作主题演讲,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余旭红主持论坛。

IMG_259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级巡视员、人文社科教育处处长张庆国致辞

张庆国代表教育部高教司、人文社科教育处,对本届美术学教指委委员的专业工作和辛苦付出表示感谢,对中国美术学院作为教指委主任委员和秘书处所在单位所发挥的专业引领作用表示肯定,并对“宋韵今辉”艺术特展高度嘉许。他认为展览体现了中国山水画和宋韵文化的辉煌,对彰显中华优秀文化、发扬中国艺术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张庆国指出,在新发展阶段,面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任务,艺术类高校和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发展任重而道远。作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与美术学科的一流专家组织,美术学教指委在新时代美术创作和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中,不仅要发挥引领性、先导性作用,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以更好的视觉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希望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继续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艺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的建设,在全球视野中树立中国艺术学科的主体意识和文化坐标,在当代语境中激发中国传统艺术的创新活力,传播中国文化,推进社会美育。

IMG_260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金一斌致辞

金一斌对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对中国美院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中国美院在95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聚焦教育根本之问、聚焦文化传承职责、聚焦社会美育之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助力中华文明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未来中国美院将进一步聚焦一流专业建设、聚焦一流课程建设、聚焦艺术类卓越人才培养,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国美术学院作为美术学教指委主任委员和秘书处所在单位,将一如既往地履行好单位职责,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和资源支持,为全国美术教育事业发展搭建好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IMG_261

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主题演讲

许江以《与古携新 从流激荡》为题,通过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宋徽宗《瑞鹤图》、苏轼《枯木怪石图》等作品,阐释宋代的时代特征和人文内涵,他认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辉煌的时期,众多的民族精英汇成了蔚为大观的千古风流,诗书画融于一炉,铸造了影响千年的诗书画一体的文人世界和品鉴标准。他强调,艺术教育本身要强调人文素质、人文内涵,将东方的礼乐之道、山水之道、言意之道融入艺术教育和艺术学科发展,以绘画之言兴发绘画之象,以绘画之象蕴含绘画之意。

IMG_262

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大学教授陈振濂主题演讲

陈振濂从“宋韵今辉”艺术特展切入,阐释“式”、“相”、“象” 三个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在美术教育中的反思与新解读。他以李唐《濠梁秋水图》的截景构图、《芥子园画谱》的图式为例,论及近代以来中国美术专业基础训练的惯性反省,倡议重建中国艺术精神和对中国绘画的认知方式,探寻新时代中国美术教育的创新之道。他认为,在办学稳定性的基础上,或可于“国学门”中设立实验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打造美术学院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抓手和切口。

当日下午,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教授丁宁主持圆桌论坛,与会专家以新文科建设为背景,围绕“中国艺术精神与新时代中国美术教育”的主题开展研讨。

IMG_264

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教授丁宁主持圆桌论坛

丁宁由席勒《审美教育书简》谈开,提出对美无感则不足以成为现代人,对美的判断力不仅限于专业人士,美术教育辐射的范围远超专业内。他认为,中国之“中”字原义为一人擎着旗帜,“艺”字与粮食有关,“神”与祭祀有关,因此“中国艺术精神”是精神层面高度的自我确认。

与会专家分享了对中国艺术精神的体悟。陈志平认为,艺术精神即人文精神,即宋代以来形成的人文主义传统,美术教育的核心正是人与文。李超德提出,聚焦当下的美术创作与美术教育,对待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处理古与今、东与西的关系,必须树立正确的、多元互动的文明史观。邵军倡议,引导学生以读经的态度来读中国美术传统经典著作,培养审美修养及文化底蕴,并为本、硕、博不同阶段设立差异化人文培养目标。黄华三强调了在美术创作与美术教育中构建中国自主的艺术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孟宪德指出,美术需与时俱进发展新功能,要推动以中国精神为核心的新时代美术教育,培养具有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的人才。冯民生倡导回到人本身,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问题。段江华谈及艺术的本质,认为美术学院要让学生通过艺术学习成为幸福的、有情趣的、有社会责任感的真正的彻底的人。

在当下科技高度发展及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当代高校美术教育不再是单纯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蒋铁骊认为要将中国艺术精神融会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去。李书春从人才培养的高度,提出面向未来的教育应坚守“完整的人”的概念。胡晓阳结合摄影专业建设,强调了艺术创作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艺术教育需要更开放的办学思路。张杰指出中国艺术教育的起源与核心正是美术学类专业教育,并针对美术学教育的知识体系构建及发展生态提出聚焦培根铸魂、社会发展、科技前沿、学科交叉、服务地方五点建议。刘赦指出,专业美术院校与综合类大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人才培养上应侧重特色建设、错位发展、优势互补。陈丽萍提出,新版专业设置强调分类发展办学、一校一案。张炼提出美术教育应由技法入手转为观念入手、精神入手。郭浩强调提出多民族院校应开阔视野,提炼办学特色、专业特色,推进校际资源共享。翟勇指出,艺术教育应鼓励学生由批判性思维出发走向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将经典传承置于新时代之中。

IMG_265

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刘伟冬

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刘伟冬总结时指出,“宋韵今辉”艺术特展既是美术展览,也是从价值观认同、沉浸式文化交流的角度开展的社会美育教育。他认为,学科调整以后,专业学位的设立更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和要求,在此背景下,人才培养要更加尊重艺术教育本体,中国艺术精神要海纳百川。

IMG_263

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余旭红

余旭红分享了“宋韵今辉”艺术特展策展理念,他认为,由北宋、南宋绵延而今,中国艺术精神始终存续在历史的脉络中,“刘李马夏”800年后能够齐聚杭城,是各大博物馆对艺术和艺术教育的初心。美术教育不仅是教授技术,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甚至民众有爱美的心, “宋韵今辉”呈现了一场真正的美术教育、一堂中国艺术史的真正课堂,在真迹中感悟艺术。

IMG_266

与会专家观摩“宋韵今辉”艺术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