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志III——不亦快哉 闵学林、徐默作品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

作者: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编辑:童戈辛    来源: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阅读:     发表时间:2023-06-08

作者: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编辑:童戈辛   来源: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发表时间:2023-06-08

6月6日上午,“西湖志III——不亦快哉 闵学林、徐默作品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承办。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美协主席高世名,中国文联副主席陈振濂,浙江省文史馆专职副馆长姜玉峰,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赵晓刚、童颖骏,中国美术学院老领导高法根、王赞,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刘正、沈浩、傅巧玲、徐国强,中国美术学院老教授马其宽、徐家昌、卓鹤君、程宝泓、王冬龄、卢炘,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原院长张捷,浙江油画院院长常青,中国美术学院师生代表以及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闵学林、徐默参与开幕式。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宣布展览开幕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美协主席高世名发言

不亦快哉!

高世名

“西湖志”又是“西湖人物志”。这个展览序列的初衷,是展示西湖边徜徉生活着的一批艺术家们的清白人生与为己之学。

“西湖志”的前两次展览有几个基本做法。一是坚持做双个展,每次邀请两位艺术家做平行展示;展览各自独立,观者却可以现场感受到两个展览间的亲熟关系,更可观摩两位艺术家的彼此镜鉴。二是“西湖志”之外不设展览标题,只有艺术家姓名。三是不立文字,展览不做展签,所有作品皆为“无题”。

这三个做法只是为了显明一种姿态、一种价值,一言以蔽之——纯粹。画之纯粹,人之纯粹。这久违的“纯粹”,就是“西湖志”所坚持的唯一价值。

第三次“西湖志”邀请了闵学林老师与徐墨老师两位画家,这次破例加上了题目——《不亦快哉》。闵学林老师开车快,徐墨老师饮酒快,两人的笔头都痛快,为人都爽快。两人身上体现了国美艺术家们最珍视的品格——人品正直,洒脱畅快。

两位艺术家的书法和绘画,是当代大写意的杰出代表。我一直主张,中国艺术应该建构起一个开放的写意传统。大写意,只讲吴昌硕、八怪、八大、“青藤白阳”是不够的,黄宾虹晚年的山水、南宋的禅画、苏黄的书法、唐代的“颠张醉素”,都是放笔直干,恣情率意,气象万千。李思训与吴道子同画嘉陵山水,李思训“旬月之功”,吴道子能做到“一日而就”,一定是以写意之法为之;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浩荡感激”,霍去病墓雕塑那种大气磅礴、辽阔豪迈……,这些都是“大写意艺术史”的璀璨光华。

大写意的根本是发胸中块垒,不吐不快,写胸中意气,淋漓畅达。后世画家往往只将大写意当作一种绘画手法、风格类型,片面追求笔头之泼辣、姿态之狂放,笔墨技术虽日益娴熟老辣,却独独少了这胸中块垒、意气与怀抱。

闵学林、徐默二位的作品都有好功夫、真性情,他们的为人都是大浪漫、真潇洒。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笔法与性情融于一体,能于即兴中尽兴,纵情挥洒又精到准确,既有姿态万千、气象万千,又能直奔如来、一发而中的。

“天下武功,惟快不破”,这是疾如奔雷之快;“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是慷慨义烈之快;“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是率意平生之快。这无尽的意兴与情志,这所有的胸中块垒,尽都交付了笔下的沉着痛快。

这个展览简简单单,轻轻松松,两位艺术家潇潇洒洒、坦坦荡荡,淋漓尽致地抒发出人生的快意、绘画的快乐、笔下的快感。

看这样的展览,不亦快哉!有这样的同道,不亦快哉!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原院长张捷发言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无论是风雪雨晴中的湖上行舟,还是朝暮明晦里的沙堤漫步,眼前这片湖光山色,不知催生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无尽想象和创造灵感。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西湖以它永不褪色的记忆,牵绊着中国美院95个春秋的蹉跎履痕和光辉岁月。如今,光景依然如此曼妙,但往事却并不如烟。如果说西湖是西湖志的西湖,它以漫长的人文脉络勾勒出这座城市清晰的时空轮廓,那么国美就是国美人的国美,它是先师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和印刻的一个个传道故事。今天,闵学林老师和徐默老师以不亦快哉作为此次西湖志双个展的主题,不禁让我想起苏东坡人生16件赏心乐事和明末文学家金圣叹33则不亦快哉。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似乎俯拾即是而快人快意的事情,但更多的是十有八九的淬炼和磨难。虽然每个人的快意之事未必相同,但对于一个执一世而终一生的艺术教育者而言,三尺讲台就是他们无私奉献、乐此不疲的唯一的践行道场。两位老师分别以43年和36年的育人生涯坚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深刻意义。这是一种与人为师的通达和快乐,是以教为乐的不亦快哉。而就艺术的本体精神而言,两位名师有着十分相似的秉性。他们性格率真,为人豁达,并由此自我心境生发出异秉的创造活力。

闵学林老师书画兼擅,他跳脱青藤白阳法门,笔墨恣意狂放,意境简阔飘逸,极具畅快淋漓和自由超拔的人文气象,但又不失神完气足的写意精神;他援书入画,笔随心移,无论山花野卉还是山水小景,往往有“笔才一二,象以应焉”的巧思妙得。徐默老师则是一位工写兼得的画家,所作白描人物凝神聚气、万毫齐力、笔无虚发,形质俱应而鲜活感人;其大写意人物则又是别开一番生面,用笔风驰电掣,意象纵横,以形写神,墨彩浓郁而情感深沉,给人一种放浪不羁和“酒气拂拂,从十指出”的笔墨本色。

兴在趣方逸,欢馀情未终。天地之感怀,艺理之渊通,精神之放飞,是笔墨安身立命之本,更是自由驰骋的畅神之所。愿你们永葆青春活力,将这份对艺术的真诚和快意不断赓续绵延。

最后,祝展览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闵罕发言

作为独特的艺术家个案研究与展览序列,“西湖志”坚持以双个展的方式,邀请两位艺术家做平行展示;无论王公懿、严善醇,徐君萱与金一德,还是此次的闵学林、徐默,都是交往极深的,彼此的良师与挚友。展览各自独立,观者却可以现场感受到两位艺术家之间的彼此镜鉴与深切的内在关联。徐默与我父亲,都是乘兴而来,兴尽即止,是一样的开合恣意,一样的至情至性的人。

创作是个人的事情,如何超越时代的差异去充分体会前人的处境与心情,用父亲的话说,“感受前人的脉搏”,能在其中学到他们的精神,借以照亮后来的路。我记得父亲早年对我讲,“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这网一结,便是三十年。徐默在白衣少年是便声名远扬,却是一个“从未做过大展”的艺术家。由此,我们此次展览两百余件作品,有一百余件都是首次展出。

此次“西湖志”作品的形式和强度,展现了艺术家精神的丰盛和创造的力量,展现了他们的大气、刚气和勇气。

但也与复杂的虚无纠结在一处。这一件件作品,我眼见着是在无数次的犹疑、失败的积累中,呈现出来的 。希望能够通过他们的创作与展览、挖掘隐藏、掩埋在历史土壤中的大写意火种,传递在青年人的世代当中。

十天前,和朋友陈恒讨论,如何翻译此次西湖志的展览标题‘不亦快哉’?这里的快,有痛快淋漓、有快意恩仇,我们觉得“快”此处应当作“快意”解。由此有了Is this not delightful? / Isn’t this delightful?

然而,曾经林语堂将他翻译成:Is this not happiness? 是的,我感受到了,感谢大家。

本次展览艺术家闵学林老师致谢

本次展览艺术家徐默老师致谢

“西湖志III——不亦快哉 闵学林、徐默作品展”展览分为“裳裳者华”、“超以象外”、“品藻玄黄”、“杖藜行歌”及“振叶寻根”五个主题板块。

美术馆一楼圆厅“裳裳者华”板块以闵学林花鸟作品与描绘湖山的“西湖掠影”构成,回溯数十余年创作风貌的同时,一表艺术家对湖山的画心情志;“超以象外”板块则以闵学林巨幅书法为主,呈现奔浪惊雷、鸾舞蛇走的狂草之姿,展示闵学林七十余年的书法探索之路的最新面向。“品藻玄黄”展现徐默形质坚苍、风神尽出的意笔人物画创作;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则探究徐默纵横开合、天形道貌的水墨实验,延续写意滥觞的文人画脉络。

“西湖志”是“西湖人物志”,展示西湖边生活着的一批艺术家的清白人生以及他们的“为己之学”。作为独特的艺术家个案研究与展览序列,“西湖志”始终坚持以双个展的方式,邀请两位艺术家做平行展示;展览各自独立,观者却可以现场感受到两个展览间的亲疏关系,更可观摩两位艺术家的彼此镜鉴。而进入“振叶寻根”板块,闵学林与徐默两位艺术家以教师的身份在此相聚。通过所呈现的绘画文献与课徒稿,展现两位艺术家长期的教学工作以及高度自觉的持续创作过程。“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展览标题“不亦快哉”所呈现的是两位艺术家笔下的肆意与日常的情性,笔法与情性融于纸墨,“意气”与“义气”抒于胸中。

当天下午,“西湖志III———不亦快哉 闵学林、徐默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学院南苑大会议室举行,围绕“中国画大写意笔墨传统的庚续和活化”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展览将持续至6月29日。

 

展览现场及部分展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