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于中国美术馆开幕

作者:刘杨 胡心云   编辑:张莹    摄影:申博 傅江杰 蔡哲承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23-07-11

作者:刘杨 胡心云   编辑:张莹   来源:    发表时间:2023-07-11


图片

7月11日上午,“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正式开幕。展览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指导下,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合作举办。浙江省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苏州美术馆、陆维钊书画院为此次展览的协办单位。该展为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图片

开幕式现场

十一届至十三届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及夫人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名誉院长袁明,原文化部部长蔡武,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陈振濂,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安远远,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副司长黄小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人文社科教育处处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级巡视员张庆国,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何亚文,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刘冬妍,浙江省人大科教文卫副主任委员钱晓芳,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院长高世名,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彤,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丹、叶培贵、潘善助,原副主席、教育部全国书画教育学会书法分会会长言恭达,西泠印社副社长、郑州大学教授李刚田,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赵雁君,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何涤非,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原主任刘恒,《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朱培尔,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陆明君,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黄惇,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等出席开幕式。参加开幕式的还有高等书法教育界的前辈们,来自文旅部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八大美术学院等高校和艺术机构的专业负责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的师生和校友们以及各界专业和社会媒体。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等参观展览。

图片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韩启德宣布展览开幕

图片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讲话

艺理相通、道术相济、学养相成

重建中国书法教育的“通人之学”

高世名

 今年是中国书法高等教育60周年,也是中国美术馆创建60周年。这两个历史节点叠加在一起,形成一种巨大的文化能量。我们要为这两个“一甲子”而庆祝!特别是中国美术馆的首任馆长也是我们的老校长刘开渠先生,所以,中国美院感到加倍的喜悦,加倍的振奋。
      各位同仁,书法是中国人最独特、最高妙的文明花朵。书法从中国数千年人文大传统中滋长而出,书法史既是汉字演进的历史,也是文章辞华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书法通达数千年中华文明的一切伟大经典。
     书法是最日常的艺术,也是最高妙的艺术,由文字之“形”中创生出书法之“象”,它是二维平面上的三维运动,同时又是时间中笔笔生发的演历过程,文与字、形与象再加上声与义交相运作,书法就是名符其实的“高维创作”,在迹与象、意与态之间相互激荡生发。
      六十年前,在潘天寿先生的大力倡导和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等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创建了历史上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于现代学院体系中建立起一种艺理相融的“通人之学”,开书法高等教学之先河。一甲子以来,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之薪火在几代书家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播撒到全国各大高校,不断发展壮大,直至今日已然蔚为大观。这次展览,我们会同全国近百家高校的书法专业,共同梳理中国现代书法教育的历史与成就,探讨书法学科的建构方式与未来发展路径。
      由于诸位先生的远见卓识,现代书法教学自诞生之日起即开创出一种穷源竟流、抗志希古的大气象,一种书法与学问并举的通达之学——心志通达于上古,学问通达于经史,修养通达于辞章。
      书为心画,书史亦是中国人的心灵史。在书道之研习中,我们时时感应到伟大书家们敏感而丰富的心灵,以及这些伟大心灵所生发出的高妙意境与美好情致。除了个人的身心修养与情致抒发,在更高的层面上,与汉字相伴相生的书法,是中国人活着的文明之根。书道之大,正是由于它通达于汉字的文、字、书、形、声、义——由字上溯至“文”,那是天地文章之“文”,是世界的纹理与迹象,这就是文明源头上的书法之根。书写于文明史的终极意义,就是回到天地纹章的原始状态中,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俯仰之间演历仓颉造字之际的生发气象。变幻万端,从万端至于无端,自莫名臻于无名,由是循环在手,低徊于心,有迹无形,今古苍茫。
     书法教育不止于技艺学习,更是中国人精神之皈依、心志意兴之传承。书法之传习始终与古人相往还,与先贤共吐纳,与伟大作品相契相知,与千年传承绵延一体。六十年过去,我们回溯初心,展望未来,视野更加阔大,理路更加分明。我们期待着与全国同道们一起,接续先贤道统,活化历史文脉,将书法教育建设为一种“艺理相通、道术相济、学养相成”的通人之学,一种“身心发动、情意直观”的本源之学、生命之学。
       感谢为本次展览劳心劳力的所有同事与同道们,祝本次展览与研讨会圆满成功!

图片

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安远远代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讲话

吴为山委托安远远转达祝贺并表示:中国书法是塑造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元素之一。它的一条线连着古代与现代,有着内在文化生命的连续性。从客观具象事物到象形意象表达,再升华为书写过程的抽象情感,书法经历了从具象到意象到抽象的过程。它既是视觉的、更是心灵的。书法的传承与发展根本靠人,靠人培养人。书法艺术的发展,伴随着学院教学而生成许多新的审美形态,从此次展览即可看到学校教育所呈现的状态,这对今后的书法教学具有借鉴与启迪意义。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美术最高殿堂,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以来,十分重视对书法大家、大师作品的收藏与展示,填补了多项书法收藏的空白。从历史中走来的中国书法,是一条赓续文脉的线,它曾在龟甲、兽骨上镌刻,在绢素纸张上书写,在文化长河中悠游。今天,我们回归书法之初心,敬畏传统,亲近传统,在新时代的墨池中,写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章法和字象。

图片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彤讲话

李彤谈到本次成果展集文献展、书法作品展和学术研讨会为一体,一方面对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发展史作出了一次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另一方面全面地展示了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成果,展现了新时代书法人才的创作水平。南京艺术学院作为最早开设书法篆刻课程的学校,书法学专业的血脉可以追溯到1912年的上海美专,几十年来,南京艺术学院作为中国书法艺术在当代传承和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书法高等教育的建设者,与中国美院及其他兄弟院校戮力同心,在书法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和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未来全国书法同仁定会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增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为推动中国书法文化传承和中国书法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片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讲话

孙晓云表示,此次成果展是新时代中国高等书法教育艺术风貌和创作成就的集中展示,是业界交流切磋,推进书法学科教育,建设人才培养的宝贵契机,也是以书法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展现书法艺术时代精气神的有力举措。书法教育已经历六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鲜明的教学特色。在学科建设、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此次展览以作品、年表和文献图片的方式,展现了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六十年的发展历程,立体回顾了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在教学创作研究各个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我们将以本次展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中国书法家协会与各高校书法专业的联系与合作,让高校培养的书法人才在中国书协搭建的平台上,提供的服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将共同研究探讨未来高校书法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走出适应新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高校书法教育的新路,共同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书法人才,推动中国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

图片

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陈振濂讲话

陈振濂谈到,非常荣幸成为高等教育的初代见证者。此次展览向我们揭示了当代书法从近代以来的百年发展。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和诸乐三先生是六十年书法高等教育的初创者、引领者,是中国书法高等教育模板的早期设计者。他们以教授毛笔字为基础,塑造出一套清晰的中国书法高等教育模型,进一步打造了书法艺术,后续才能生根开花。我们应寄希望于下一个60年,深思自身如何能为当代书法的发展献一份力。新时代,我们可以选择是否按照原有的模板,原有的轨道往前发展,以适应书法爱好者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先生们的首创精神和贡献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应对未来的挑战,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图片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讲话

那一年

——《书艺之路》北京展开幕致辞

许江

值此中国书法高等艺术教育创立六十周年之际,我代表文艺界的众多朋友,表示由衷祝贺。

二十年前,2003年,那一年是一个好年。中国美院南山校区新建完成,整个学校沐在一片新址肇始、万象更新的气息之中。那年秋,新成立两年的国美书法系举行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纪念活动。我在西湖边遇上金鉴才先生,说:金先生,你今年四十岁。金先生先是一愣,接着会心一笑。因为是书法建系之后的一次大活动,又是校园更新,那次活动来了不少校友与书家。转眼之间,二十年过去,中国书法高等教育在全国不断地成为燎原之势,无论从国美的角度、还是全国的角度,书法教育的情势均不可同日而语。书法高等教育已由高等教育的精英化的殊例,发展成为中国国学国艺的普及提升的通例,并继续朝着中国传统文化继承更新的方向,高歌猛进。

那一年的初夏,国美兴全校之力,举办“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考察”活动。我们遴选了伊斯坦布尔、孟买、曼谷、京都等著名亚洲城市,派出艺术家与研究学者组成小组赴实地寻跡探访,进行考察。在伊斯坦布尔和德黑兰,我们都看到了伊斯兰文化中书写的艺术。在他们的寺庙殿堂之中,是不允许有图像的,却到处高悬书法。博物馆中最高的位置也留给经书的书写。那书法之作锐意健拨,神态飞洒,直若急湍甚箭,群马奔腾。更有意思的是,在那里的当代艺术中,书艺已然化变而为纵横飞宕的现代艺术样式。我曾深入那里的书写大师的书斋,看他如若神化的硬笔书写。他们硕大的书案上布满各式各样像刀一般的书笔、竹笔、木笔、铁笔,也有中国的毛笔和宣纸。他深沉地同我说:中国书法,入门难,之后的应用教易。伊斯兰书法,入门易,之后的应用却难。我在那一年的书法教育的研讨会上,曾谈过这方面的感受。

同样是那一年夏天,我曾调看了书法建立的专业档案。印象之中,里边的记录均手写,字迹认真,所记虽简疏,却满纸抗心希古之志。其中关于诗词题跋一课,虽不多学时,参加讨论的却有夏承焘、姜亮夫等一众国学大师,此事对我印象极深。书法首系文字。传仓颉造字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么好的事,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文字太重要了。它直指天地的历史,抒发人心的悲欣,故天雨鬼哭。所以书法重课是文献学、金石学,是经史小学,语言文字学。金石碑文之镌刻,千秋百代,印塑人心,拓然而为一大国族的视觉心灵。所谓文章通篇难解其意,书法一字即其人心,就是这个意思。书法又与文学相表里。书法作为日课,正在于文章经典的掇写与研习。书字的篆体是一只手,纯然天姿,握着一管笔。其笔垂直向下,指向每一日,记录每一日,书写每一日,正是书法的光荣使命。正因为如此,书法与文章之学相连。名帖俱是美文,淬啄同机,字义同化,自是谱写文字书写与表意的高境。这是我们这些非书法专家的书写者的心心向往。中国学者形象,生机勃现,浑然一体而又山高水长。

同样是那一年,我曾同首届书法系主任祝遂之先生说:书法的当代教育,要立九书之论。第一书史。中国的书法史,即中国的国史,含金石之鸣,呈美玉之华。今天的书法教育要以生立命。第二书论,这是中国书法文献学、语言文字学的大宗。书论、画论、中国文化精神之名山。我们寻访名山,踵美不息,意在览山川风景,得天地浩气。两汉的嵇康,在《幽愤诗》中慨然有言:抗心希古,任其所尚。就是要像古之圣贤那样,让心灵高尚起来,并要做为真正的崇尚。昨天,沈浩还同我谈到从沙老开始的当代诸多书史书论的名著。第三书艺,即是书法艺术的创作。第四书法,即中国书法的各种书体及其书写方法。第五书教,即书法作为一种通人之学、修身之学和语言文字的辞章之学、修为之学的要义。中国美院新生入校第一份礼物:两支毛笔与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其目的不是要把大家都培养成书法家,而是希望国美学子从中获得一种成长的审美与修为。第六书文,即诗词题跋的文学之课。书法原就是书写自家文字的日课。书写的情怀始于书文的情怀。要提倡写自家文字,发自家胸襟。第七书材。书法的工具材料及相关器材之学。第八书较,国际上各种书艺的比较与交流。第九书屋,与书法相关的居所林泉、书斋境域之学。此九论当时也并未清晰,只在朦朦胧胧之中时有相思相望。感谢书法学院的各位老师,这二十年来,抗志勠力,筚路蓝缕,在书法的义理雕凿之上,在书法教学的方法构建上,已有诸多成就。举目全国,这方面的成就更是硕硕满目。诸多的名篇名著,深深地影响着书法教育和艺术教育,影响着全体中国人的情志和心性,影响着全国这个展览便是重要的梳理和凭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讲话中,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互为借鉴、互为成就,形成中国化现代性的新的文化形态的要义。这也是中国书艺传承发展的鞭策与使命。今天开幕的这个展,把握六十书法教育庆典的契机,将全球独树一帜的中国高等书法教育汇于一炉。六十年的年表,递次有序,记录详备。在这里呈现的,不仅是一份历史的记载,更是一门大学的气存浩然、广被天下的生长的尺度。“筚路蓝缕”,几代书法高等教育的开创者和名师的形象如在目前。“踵事增华”,中国八十个书法高等教学单位的历史沿革和主要概貌,既踵迹不断,又创新不息,洋洋洒洒,平等互鉴,蔚然而成大观。如是书艺之路,是中国书法诚为古艺、其命唯新的学术之路,也是中国书法高等教育学无止境、气存浩然的共生之路,更是中国底蕴、中国风神的中国文化的振兴与发展之路。

图片

展览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主持

当日下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学术研讨会。

图片

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学术研讨会现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基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标识。站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进一步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蓝图,把建成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由此迎来新的契机。

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开书法教学之先河,建立了史上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今年是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创办60周年,也是中国书法高等教育60周年。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会同全国百余家高校的书法专业,分为“筚路蓝缕”、“踵事增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创办60周年”三大板块,呈现了诸位先师、当代名家、校友共360余件作品,辅以文献、年表、影像等方式,系统地梳理中国现代书法教育的历史与成就。

本次展览呈现了六十年来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艺术文脉,梳理了不同时期建立的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高校书法学科和专业的历史与现状,绘制了新中国高等书法教育60年的大事记,涉及学科规划、教学科研、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以期在借鉴、总结和反思中谋划未来发展,共同探讨书法学科的建构方式与未来发展路径。同时,展览得到中国美院历届校友的大力支持,特设了“书学之路——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创办60周年校友展”。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7月18日。

展览现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品赏析

图片

 金鉴才 行书 毛泽东《沁园春·雪》

图片

朱关田 行草 苏轼《浣溪沙》

图片

 王冬龄 草书 戴望舒《雨巷》

图片

 曹宝麟 行书《大唐西域记序》

图片

华人德 隶书 吴从先《小窗自纪》

图片

黄惇 篆书 《疾若惊鸿矫如游龙》

图片

邱振中 草书 陶渊明《田园杂诗》

图片

 王镛 行草 《心持胸吞七言联》

图片

祝遂之 行书 朱南杰《出嘉兴》

图片

 徐利明 草书 毛泽东《咏蛙》

图片

白谦慎 楷书《万卷一窗七言联》

图片

孙晓云 行草 朱熹《观书有感》

图片

 陈振濂 行书 《自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