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源头饮水”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钱江源下乡写生作品展启幕

作者:童玲君 李泽南   编辑:张莹    摄影:徐建锋   来源:专业基础教学部    阅读:     发表时间:2023-07-15

作者:童玲君 李泽南   编辑:张莹   来源:专业基础教学部    发表时间:2023-07-15

7月14日上午11:30,由中国美术学院、开化县委县政府、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主办,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开化县齐溪镇、开化县教育局承办,中国美术学院社会合作处协办的“源头饮水”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钱江源下乡写生作品展在开化县文化客厅展览馆展出。

图片

开化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林刘赞 ,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副主任李沐、党委副书记童玲君,开化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葛晓飞 ,开化县齐溪镇党委书记吴杰 ,专业基础教学部造型分部副主任吴方、教师李泽南以及开化中学师生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开化县齐溪镇党委副书记、中国美术学院挂职干部金瑞华主持。站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八八战略”“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和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的关键节点,恰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行时,中国美术学院与开化县结对共建,联合举办展览,意义重大。此次展出作品190余幅,多样而丰富的绘画图景展现出开化县独有的自然风景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样貌,精彩呈现了美丽乡村发展的新实践,激发了时代文化生产的新方式。通过展览不仅传达了社会美学,而且把美院资源投入到基层美育上,引发社会美育的有效碰撞、交流与对话,为开化县提供更大更强的美育平台,促进文化形态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与借鉴。

图片

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副主任李沐老师致辞

李沐老师代表基础部向开化县委县政府、齐溪镇的支持表示感谢。表达了美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下乡写生不只是画画,而是全方位育人,学生在社会实践服务中感知社会、接触社会,在社会现场磨砺艺术感受力,提升社会美育价值引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贴近现实的直接性更能调动起学生的感官,激发创作灵感,涌现一大批优秀作品。

图片

开化县齐溪镇党委书记吴杰致辞

夏天属于水的季节。吴杰代表齐溪镇政府对中国美术学院师生的到来表示感谢,齐溪镇政府与美院一直保持着乡村美育合作项目,实施以来广受村民好评。今年四月美院首批师生入驻钱江源写生,美景透过一幅幅作品跃然纸上,此次联合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为期一周的学术成果展示,既是一次两地校企多元互动的深度合作,也是一次生态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推动,用实际行动保护钱江源头水源。

图片

开化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林刘赞宣布展览开幕

回溯至2020年,中国美术学院与开化县政府签署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秉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互惠、合作双赢的理念,把战略合作纳入各自的“十四五”建设规划,通过写生基地、博物馆群等项目建设,努力为把开化建设为“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示范窗口’”作出贡献。在挂职干部金瑞华老师的多方沟通与努力推进下,今年四月,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组织5个班级近170名师生至开化县开展下乡写生社会实践,这是一次最大规模的写生基地建设合作项目,为开化县的高质量发展拓展通道、空间和环境,也为中国美术学院的课堂教学提供平台、载体和场所,持续赋能“艺术振兴乡村”,积极建设“推动共同富裕”,打造更具“乡土学院”特色的实践样板。

图片

开化县齐溪镇党委副书记、中国美术学院挂职干部金瑞华主持开幕式 

开化县地处浙、晥、赣三省七县交界之边沿,水清林茂,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受古徽州文化影响,历来崇文重教。宋乾德四年(966年),吴越王钱弘俶赐名“开化”,以彰其开明教化。作为钱塘江源头的莲花溪起于齐溪镇境内的莲花尖,流经里秧田和仁宗坑两个自然村。钱江源不仅由白际山脉连绵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下水源、亚高山湿地等多种因素共同提供涵养,沿溪的人民和地方政府更是先后进行了“五水共治”、“景观鱼保护”、“景观道改造”等工程,来共同守护我们的钱江源,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图片

开化中学师生参加展览开幕

下乡社会实践课程是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既是“以乡土为学院”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政。这不仅是课堂作业的延续和应用,也是同学们寻找自身表达语汇的路径,他们对空间场域进行重新理解与界定,以手中的画笔,通过“上山”,汇通艺理,通过“下乡”,逼近现实生活,以年青的态度与视角画人、画景、画事,真实触碰社会生活,做好调研、观察、反思和发现,在培养艺术感知力的同时,在生活中感悟人生昭示未来。

图片

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教师李泽南专业导览

下乡社会实践在地性打开了学生对于课堂的认知,课堂从教室转向田野,体察感知的实地调研加深了学生对于社会的人文历史、社会生产生活及造物规律之间关系的认知方式,也帮助同学们建立调查研究的基本工作方法和对事物的观察方式。

图片

本次下乡社会实践与钱江源国家公园社会、生态考察调研相结合。师生循着钱江源先民的足迹,来到了齐溪镇的仁宗坑村和里秧田村,将绵延几十里的莲花溪变成教学课堂。这种置身社会、深入现场的教学是中国美术学院一直以来的育人之道。在钱江源,我们以“探寻秘境”和“一条溪的晨昏昼夜”为切入点展开对当地的调研,学生们沿溪行走,深入高山丛林,寻访人家,而绘画的主题就在这样的一个发现和认知当地的过程中,逐渐生成。老师们希望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下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与问题意识,建立结构性思维,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置于这个田野课堂中去经验感知并提升,引导学生真正地深入生活,建立对“乡土”的深度理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部分展览作品

调研认知生活,劳作塑造品学,格物养成思想,致知汇通艺理。此次展览凝聚着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对教学的用心与投入,凝聚着专业基础教学部同学深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从自然界中汲取创作灵感的思考,展览过程并非一次课题鉴赏,其渗透出的生活哲理与现实美学更是打动人心,用艺术实践的有为之行反馈给钱江源人民。“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不只是回溯本源的联通,更是面向未来的修炼。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林绿蔚、韦瑜、牛申思、李泽南、曹澍五位老师带领学生扑下身子、扎根乡土,与开化县的老乡们一起,共同建构兼具乡土生活气息和人文山水清韵的新江南生活美学,共同描绘新时代乡土中国的最美画卷。为建设山水浙江、诗画浙江,每一位国美师生义不容辞!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