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教务处 编辑:陈思
来源:教务处 阅读:
发表时间:2023-07-26
作者:教务处 编辑:陈思 来源:教务处 发表时间:2023-07-26
教育部7月24日公布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中国美术学院获得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获奖数量和获奖等级均创历史新高,总成绩位居全国艺术院校首位和浙江省高校前列。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每4年评选一次,是教学领域认可度和公信力最高的政府类奖项,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共同组成我国的四大国家级奖励。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类,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国家教学成果奖代表着全国教育教学工作当前的最高水平,是衡量大学教育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我校本次荣获一等奖的项目为本科层面的《以乡土为学院——扎根中国大地的艺术教育实践》,以及研究生层面的《“中国美术学”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二等奖项目为本科层面的《以人民为中心——高等艺术教育“同轴双向”育人体系建构与实践》。另外,我校还以第二完成单位与丽水学院、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合作项目《艺技融合、三课联动、多元协同——青瓷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荣获本科层面二等奖。
成果名称 | 完成人 | 完成单位 | |
本科 一等奖 |
以乡土为学院——扎根中国大地的艺术教育实践 |
陈正达,高世名,曹晓阳,杭间,韩绪,邵健,姜珺,李梅,刘智海,佟飚,刘益红,王宁逸,曾颖,高文,马旭东 |
中国美术学院 |
研究生 一等奖 |
“中国美术学”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 |
许江,余旭红,张捷,何红舟,沈浩,封治国,班陵生,管怀宾,刘海勇,闵罕,韩亮,沈乐平,高世强,郑靖 |
中国美术学院 |
本科 二等奖 |
以人民为中心——高等艺术教育“同轴双向”育人体系建构与实践 |
许江,高世名,封治国,何红舟,邬大勇,班陵生,杨奇瑞,盛天晔,黄骏,刘智海,张春艳,郭健濂,付帆,杨晨曦 |
中国美术学院 |
本科二等奖 |
艺技融合、三课联动、多元协同——青瓷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
季忠苑,周武,竺娜亚,彭倩,周莉,周绍斌,陈小俊,季雨林,徐朝兴,杨吴伟,吴艳芳,李德胜,蓝岚,全敏瑛,王卉,张龙,李薇,陈池 |
丽水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 |
本次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三个教学成果奖项目均经过了十年以上的教学实践和成果检验,具有扎实而丰富的教学业绩支撑,集中体现了中国美术学院“以人民为中心,以乡土为学院,建设中国美术学”的文化主张和教学思想,是中国美术学院长期以来坚定不移贯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指导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结出的硕果。
中国美术学院以“培养对中国社会具有深度感知力、高度认同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创造性地提出“以乡土为学院”的艺术教育新理念,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方针落实转化为艺术教育立德树人的行动方案,制度化地促进师生亲近乡土、理解中国,抒写人民。
学校持续推进“艺术教育与乡土社会双向塑造”的教学综合性改革:开发多种形式、层级递进的新课程模式,建立面向社会现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创设遍布全国城乡市镇、功能有序联动的乡土学院教学新网络;形成了从课堂到社会的艺术育人新现场;催生了文化传承、专业教学、思政育人、社会服务、就业创业“五位一体”艺术育人新机制,不断推动艺术教育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直面时代需求、推动社会创新的有为之学。
十余年来,学校在全国建立起200余个乡土研习基地,先后组织8万人次奔赴28个省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们以艺术劳作参与乡土重建,以社会美育滋养国民心性,完成了心灵塑造与专业精进的同构。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主流媒体多次专题报道学校“以乡土为学院”的育人模式。
美术学自主人才培养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创办的初心即是勇担这一历史使命。
学校在95年美术人才培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突破西方美术人才培养模式的藩篱,建立了以美术语言研究为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系,锻造了人才辈出的美术学高层次人才方阵,担当新时代党、国家和人民形象的视觉表达,担纲制定美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家标准”。历时十年举全校之力编纂1500万字、44册《国美之路大典》,完成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学术梳理,从学术体系上夯实了中国美术学的文化根性和身份建构。
中国美术学院不断探索建立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中最为系统和深入的学术体系、高水平创作向高质量教学转化的关键机制,以美术语言研究为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系,走出了一条张扬中国审美价值、传承中华传统技艺、具有世界艺术对话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代表着这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国经验”和“中国范本”,是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主动担当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文化责任,学校教师参加了文艺发展史上两次最重要“文艺座谈会”,历来注重用美术作品反映“人民的纪程”。作为美术创作的“国家队”,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铸造文艺精品,用人才培养的实际行动深刻回答了文艺创作“为什么人的问题”。
学校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轴”,贯通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两大方向,以反映“五史”的国家重大题材创作为抓手,每年举行创作方向研讨会,全校参与,师生协同,打通校内外资源,推动一流名家进课堂、一流研究进课案、一流创作进课程,锻造社会主义文艺新人。
学校以国家重大题材创作为抓手,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通创作教学资源校内外双向转化新路径;构建以人民智慧铸炼创作的社会实践育人新机制,培养的众多艺术人才在国家重大题材创作领域形成引领之势,作品进入中小学教科书。师生共同完成国家级创作工程成果总数和质量都位居全国第一。国家博物馆永久陈列中,我校师生作品接近半数,被誉为“国博中的国美现象”。
我校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上的重大突破,凸显了我校近几年来在“双一流”建设、“双万计划”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改革的重要成果。既体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传统优势和特色,也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基础和动力!必将加速推进学校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