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 四海艺同|中国美术学院携手四川阿坝州开启浙阿两地文化艺术交流新篇章

作者:国际教育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   编辑:陈思    来源:国际教育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    阅读:     发表时间:2023-08-04

作者:国际教育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   编辑:陈思   来源:国际教育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    发表时间:2023-08-04

为加强浙江省与四川阿坝州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两地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在阿坝州建州70周年之际,中国美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正式在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揭牌。双方以“友好合作、资源对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就未来校地战略合作模式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金一斌、依当措、曹晓阳、杜文钲为中国美术学院与阿坝州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副院长曹晓阳,阿坝州人民政府副州长依当措,阿坝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钟方成,理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杜文钲、理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敏、阿坝州文联副主席、阿坝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庆九,来自阿坝州相关单位、中国美术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及2023中国美术学院中外联合实践团的师生代表参加挂牌仪式。

在“浙阿两地美术创作、展览、推广”交流座谈会上,金一斌表示,中国美术学院将继续支持阿坝州文艺事业,用艺术之光助力东西部地区发展,助力羌寨、藏寨文旅事业发展,打磨出其特有的文化品牌,校地双方可以在已经构成的大框架下持续深入,不断推进地方合作。依当措提出,学生的认知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学生的作品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教育品质,她相信中外联合实践团的到来,一定能够为阿坝州走向世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会人员及中国美术学院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学生代表围绕乡村振兴的“国美模式”、“以乡土为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持续推进“艺术教育与乡土社会双向塑造”的教育方法及未来交流合作模式展开进一步探讨。

“浙阿两地美术创作、展览、推广”交流座谈会现场

在揭牌仪式上,曹晓阳表示,中国美术学院自2009年提出“以乡土为学院”的育人理念,形成以专业教学、文化研究、艺术创作、社会服务、教育帮扶五位一体的的育人模式,延展了课堂的边界和育人的内涵。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战略区位重要,地形地貌独特,人文历史底蕴厚重,文理资源富集,有着良好的建设成效和发展的态势,中国美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的设立也为国际来华学生读懂中国、感知中国、热爱中国提供了国情教育的可能。

 

/一起看看中外联合实践团的暑期社会实践成果/

7月18日——7月27日,由国际教育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组成的中外联合实践团以“走进乡土中国,贡献青春力量”为主题,以乡村振兴和少数民族美丽村寨建设为目标在阿坝州开展文化考察。实践团队以少数民族村寨的自然风光、人文民俗、文旅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情况为内容,结合红色走访、艺术支教、文创设计、乡村改造等内容开展社会实践,使中外学生深入体验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增强中外学生对中国国情的全面认知,培养对中国文化的深度感知力。

红色传承 展现“国之大者”

实践团队先后于汶川县博物馆、地震博物馆、映秀特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深入了解阿坝州的民族团结历史、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情况,详细了解灾后重建过程中现代建筑抗震性能的设计,深刻感受中国人民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爱国情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在漩口中学遗址前,全体师生脱帽三鞠躬,为当年遇难的人民默哀,祈福山川永固。

距5·12汶川特大地震15年,阿坝州汶川县灾后重建实景

 

艺术支教 以美培元

艺术支教课程在阿坝州茂县坪头村乡村振兴培训中心、理县桃坪羌寨村委会相继展开。实践团队分别以国画扇面、吹塑纸版画、植物拼贴为媒介来进行授课,在教学实践中培养美学审美,在互动课程中激发艺术兴趣,用自然之美勾勒出艺术之美,点亮羌藏儿童对于传承民族文化情。实践团还在理县桃坪羌寨举办了“走进乡土中国,贡献青春力量”支教成果展,获得当地居民及游客热烈反响。

 

文创设计 助力非遗传承

阿坝州拥有丰富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羌藏文化作为当地的一大特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文创设计组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说和知名旅游景点等方向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创产品,助力羌藏文化的传播。

非遗明信片设计方案

非遗明信片包装盒设计方案

理县非遗地图

 

乡村改造 展现民族大团结

乡村改造的三个项目分别在茂县、理县两地展开。同学们以结对的方式,协作配合,从羌族的传统民间文化入手,通过采访当地的文化传承人,以讲好文化故事为主线,以民族文化特色的元素为引导,用墙面绘画的方式展现当地羌、藏、汉大团结,助力古羌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进一步促进当地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实践团成员贯通直面社会大现场的实践方法,对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度调研与采访,了解当地生活变迁,探寻民族非遗文化,记录采访素材,后期将形成当地非遗文化调研报告。

乡村改造组以民族团结为中心设计的墙绘线稿

实践团队成员与当地居民进行采访与合影

 

实践感言

“把艺术创作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留在乡村田野间”。中外联合实践团队将继续发掘新时代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动人故事,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探索艺术服务乡村建设的可能性,在新时代贡献属于国美人的青春力量。

通过这次阿坝之行,了解到十五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和中国灾后重建的强大国家力量,震撼之余也提醒自己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此行,我深入了解了羌族、藏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也很荣幸地参与“民族融合“墙绘主题创作,成为文化遗产的小小守护者,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尽微薄力。

——艺术鉴藏专业博士研究生LIM WEE YAP

(马来西亚)

 

此次阿坝之行,我体验到了不同的风土人情,结交到不同的朋友们。通过支教,我体会到了老师的不易,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要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时间,也在探索如何将课堂设计的新颖有趣,更感受到当地孩子的淳朴与天真。

——中国画花鸟专业硕士研究生HAYASHI HIE

(日本)

 

阿坝这片土地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人民淳朴热情,不仅让我亲身体会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美丽,也让我深感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是无种族国界的。

——插画与漫画专业本科生CHEN JIA HUI

(斯洛伐克)

 

当地百姓朴实勤恳的生活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被它深深感动,“背着太阳过山,田里有活就去干”,这种精神值得学习和尊重。

——南特设计联合学院艺术与科技研究生倪幸豪

(中国)

 

中国美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赴四川省阿坝州暑期社会实践团

指导教师:胡敏、黄可欣、栾体坤

实践成员:胡艺觉、倪幸豪、SAHANI RAJ KUMAR、程于豪、司佳琪、HAYASHI HIE、陈乐艺、安晶琛、任钰楠、CHEN JIA HUI、裘雨馨、陆芸、LIM WEE YAP、陈毅凡、吴寒 、张芊梵、戴佳音、董之、顾佳盈、TAMURA KA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