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的种子”|第二届「艺术仓库·乌镇」粮仓艺术展开幕

作者: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编辑:陈思    来源: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阅读:     发表时间:2023-08-07

作者: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编辑:陈思   来源: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发表时间:2023-08-07

近日,由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和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创的第二届“艺术仓库·乌镇”粮仓艺术展“游牧的种子”在乌镇开幕。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傅巧玲,顶度集团副总裁、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瑜,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班陵生教授讲话,学校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郑靖教授主持开幕仪式。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杨奇瑞教授,保加利亚索菲亚国家美术学院教授阿萨杜尔•马克洛夫,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相关领导,中国美术学院相关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以及多位参展艺术家、指导老师、策展团队和媒体共聚乌镇,参与此次艺术盛会。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傅巧玲讲话

今年中国美术学院青艺周的主题是“大脑花园”,本次展览的主题是“游牧的种子”,粮仓、种子、花园之间形成了很好的链接,充满了艺术的力量,给人以期待!中国美术学院青艺周致力于推动建设“无墙的学院”,希望创作、教学、展示能够扎根于乡土、思想于人间、反哺于社会。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支持下,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的师生们凭借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和热情,与文化乌镇牵手合作,让年轻艺术家的“大脑花园”去点亮千年乌镇,让艺术的创造力尽情绽放于江南水乡。

百年名校与千年古镇的合作,有其内在的机缘,就是对于美的呼唤,“仓库”本身具有储存能量的意思,把这种艺术的能量传递给更多的社会民众,“艺术仓库”做到了,而且这种能量正在积蓄,其影响力也正在进一步显现。中国美术学院与乌镇的合作已经有很长的时间,早在乌镇开发的初期,关于江南水乡的保护与开发,陈向宏先生与中国美术学院时任院长许江教授之间有着深入的探讨,传为佳话。

艺术品不能只有一种姿态。当代的先锋的艺术创作,是中国美术学院这所百年名校之所以保持年轻艺术活力的密码,他们以年轻学生特有的敏感和敏锐去解码当下的生活。历史的、传统的乌镇也正因其开放和包容而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在这里历史不是包袱,而是羽翼,本质上这两种文化质地都是年轻的。艺术创作本身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艺术家的内心观照,以一种可见的形态呈现在公众面前,接受公众的检阅。公众在观看作品的时候,因每个人的学识背景以及生活经验的不同,作品与观众之间产生的情感共鸣也是不一样的。公众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同学们也可以吸纳、解释或辩驳。总而言之,学校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这也是中国美院办学的理念。

行胜于言。中国美术学院与文化乌镇的合作,还不能称为纯粹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这是两个文化机构的合作,有共同的契合点,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实实在在地在推进。学生的毕业作品打破了校园藩篱,走向公众,是很有意义的,正如展览主题“游牧的种子”,我们期待这枚种子发芽生长。当然,我们也期待文化乌镇可以与中国美术学院有更多更深的合作。中国美术学院的创始人蔡元培先生,早在建校之初,就提出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办学宗旨:培养艺术人才、倡导艺术运动、推动社会美育,我们成立美丽中国研究院和社会美育学院,是对蔡先生百年宏愿的回应,是对国家需求的回应,是对社会期待的回应。国家重视美育工作,专门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社会美育学院,是使命担当,也是职责所在。今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一种社会期待,中国美术学院有责任去打造一个个生动的美育课堂。美是一种感知能力,不是别人告诉你什么是美,而是心向往之,正如诸位不止一次来到乌镇,是一种心灵对美的感受的向往!

最后,祝展览圆满成功!

 

顶度集团副总裁、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瑜致辞

继去年夏天的“步履环境”粮仓艺术展之后,今天,文化乌镇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在此共同举办第二届“艺术仓库·乌镇”粮仓艺术展“游牧的种子”。我代表乌镇旅游方,对此次艺术展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欢迎中国美院的各位领导、参展艺术家、媒体与嘉宾朋友们莅临乌镇。

乌镇是一个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镇,自1999年保护开发以来,经历过“观光游”“度假游”到“文化旅游”,20多年间,乌镇作为全国率先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古镇,以传承弘扬当地特色文化为己任,传播中华传统艺术精粹;以培植本土人才和熏陶大众审美为使命,践行艺术教育的普及;以实现“一个小镇的文艺复兴”为目标,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国文化名片。文化,让这个小镇充满自信,我们举办过九届乌镇戏剧节、两届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乌镇国际未来视觉艺术计划等一系列国际文化盛事,深耕于这片富有艺术气息的土壤,将艺术作为一种力量为生活注入色彩。艺术不仅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乌镇承载着这种信念,致力于打造让每个人在艺术中能找到内心栖息的港湾,为大众缔造理想生活的艺术蓝本。

去年夏天,文化乌镇与中国美术学院共同发起融合文化、艺术、旅游的当代艺术机构——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艺术仓库·乌镇”(CAA Armory·Wuzhen),以艺术普惠大众为己任,定期举办艺术展览,邀请国内外艺术院校积极参与,创造一个持续有效的艺术平台,持续活化艺术仓库空间并扩大乌镇艺术仓库的国际影响力。此次“游牧的种子”粮仓艺术展也将在扶植青年艺术家的同时,开展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动,惠及大众,实现社会美育的普及。我期盼此次活动能再次讲好“中国故事”,在当地孩子们的心中种下艺术的种子。

作为中国特色文化小镇的代表,乌镇拥有更为前瞻的国际视野与更加前沿的艺术表达。茅盾曾说:“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出真正不朽的艺术。”无论骄阳还是风雨,乌镇将永远与年轻人、艺术家一起砥砺前行,用诚心为这个时代奉上最具诚意的作品。我们欢迎更多的国家级、国际化的文化艺术团队与项目可以与乌镇携手,书写新的传奇篇章。以乌镇的文化影响力,与中国的众多古镇高举文化艺术火炬,共同繁荣中国文艺事业。

谢谢大家,再次祝愿此次展览圆满成功!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班陵生致辞

去年的7月22日,我们齐聚乌镇,相聚粮仓,时隔一年零七天,今天我们再一次相聚乌镇,相聚粮仓,共同拉下“步履环境”帷幕,迎接“游牧的种子”的到来。在此,感谢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对你们的专业态度和职业精神表示由衷的敬佩与感谢!同时,感谢本次参展艺术家的积极参与和辛苦的工作!

此次,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有31位青年艺术家,53余件作品参加“艺术仓库·乌镇”计划。除乌镇展区展示雕塑系和公共空间艺术外,濮院时尚古镇展出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的作品。此次参展的作品,媒介手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主题内涵多元,既有自我内心的审视,也有对外部世界的关照以及专业本体语言的探索与研究;在视觉感受上,有主题叙事性的表达,也有蒙太奇般的解构与重构,更有抽象意义的物质形态的构造。所有这些,都是青年艺术家们五年或八年以来学院生活中关于艺术问题的多重追问,也是他们面对当下现实与社会景观的自我理解与探索。因为他们相信,思想上的自我放逐与游牧,是在创作作品的同时也被作品创作着。他们以一粒种子的形式,深埋于艺术的土壤之中,跻身于纷繁耀眼、变化万千的社会洪流之中,让自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所以,基于“游牧的种子”这一展览主题,除了策展前言中关于现代性以来社会文化和思想领域游牧传统的叙述之外,还有着一种双向的隐喻,一面青年艺术家们的自我期许,另一面则是作为老师和同道中人对他们的期待。我们期待,年轻的艺术家们,首先应有一颗鲜活游牧之心,拒绝平庸,拒绝狭隘的自我,投身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大熔炉中去,扎根于草水丰美的现实大草原之中;其次,我们应以积极的、充满热情的游牧行动,去探寻满布荆棘的艺术幽径,去狩猎,再狩猎,在思想游牧和游牧的行动中历练性格,捶打身心,塑造自我。

记得在去年致辞中,我曾谈到艺术仓库未来发展构想,那就是希望我们和文化乌镇一起,构建起当代艺术展、存、租、售多维度机制,去除艺术市场化的诸多弊端,形成一个对艺术院校、对青年艺术家来说一种全新的发展机制与合作模式,在助力乌镇文化丰富性的同时,从具体而微的行动开始,用我们的耐心召唤艺术的雄心,去构建一种愿景,让艺术仓库辐射到全国,乃至全球艺术院校,将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启示性文化生活现场的乌镇,打造成为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互浸染,和谐共生的发展样本。

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再次感谢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感谢现场所有的领导、嘉宾和媒体朋友们!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郑靖

主持开幕仪式

开幕式嘉宾、艺术家合影

 

“游牧的种子”生根乌镇

本次展览的主题为“游牧的种子/Nomadic seeds”,我们不可否认日常生活越来越受到标准化和模式化的影响,仿佛我们陷入了无休止的重复循环之中。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提出了一种名为“游牧思维”的哲学观念,旨在削弱这些标准化和编码化的模式。艺术家们的“游牧思维”代表着对社会流动性和变化的接纳,代表着一种锐意创新的当代精神,更是追求一种“去中心化”田园牧歌式的诗性表达。学院花园是与游牧思维相呼应的特质,是艺术创新思想的温床。

“游牧的种子”暗示了个体和社会的持续变化和演进,以及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渴望。毕业季正是成长与硕果的见证,也正是将这些种子播撒向社会的起点。藉此,希望我们勇敢地探索未知,并迎接挑战。

 

第一部分雕塑系“光影魔方”,雕塑艺术是力量与精神在空间中的碰撞融合,是光与影在空间中的交织游弋,是智慧与启示的纪念现场。光影是我们思想中的光与影,魔方是我们行动中的难题和挑战,此刻,这正是一方可以共景、共情的魔方花园。

贾童童《如果疼痛是种破碎的声音》纸浆、蜡线、刺青针 400cm × 400cm × 350cm

刘易《湿西装》金属、木、布 120cm × 120cm × 340cm

第二部分公共空间艺术系“心灵时空场”,以此回应后疫情时代下人们对个体与社会、时间与空间的重新思考以及由此发出的艺术再实践。心灵时空场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形成的,是一个具有多维立体结构的心理能量场。它包括时空、场域和心理三个要素,这也正对应公共艺术创作中关切时间、空间和人的关系。世间的真实,存在于个体的心灵,流传千古的哲思源自心灵内发的道德和知识积蓄。在这个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心灵时空场中,让我们一起打破现实与虚拟的界限,感受艺术与科技带来的奇妙之旅,共同探索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世界。

吴毅泉《所谓伊人》竹子、合成板、柏木、石砂、钢管、钢板、铁球、电机件、扩音器 200cm × 200cm × 30cm / 400cm × 80cm × 250cm

钱晨《Autolife-01自动繁衍零一号机)金属、树脂、综合材料 250cm × 350cm × 200cm

第三部分纤维艺术系“远古文化池”,纤维作为原始的根源存在,是一种在场状态存在的“隐而不显的东西”,也是产生共鸣的某种“不言自明的物因素”,而这更大意义上是存在于德勒兹指出的“一致性平面”中的“超物质”。个人身上深埋的远古文化池,使得我们连接到整个传统和人类的整个疆场,清醒、冷静、内化的去对应和回流。

刘嘉琛《造“景”》羊毛线、混合纤维纱线、铁丝、尼龙线、反光线,夜光线,光纤 尺寸可变

姚皖情《乐园》仿貂皮、棉花、铁丝、灯泡、不锈钢板、玻璃、石膏、石英砂、柳木 尺寸可变

 

展览现场

 

【艺术仓库·乌镇】2022

 

“文化乌镇”与中国美术学院共创融合了文化、艺术、旅游的当代艺术机构——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艺术仓库·乌镇”(CAA Armory·Wuzhen)。以艺术普惠大众为己任,构建当代艺术存、展、租、售多维度可持续发展机制。机构将定期举办艺术展览,邀请国内外艺术院校积极参与,创造一个持续有效的艺术平台,持续活化艺术仓库空间并扩大乌镇艺术仓库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进行艺术品销售,开展艺术市集活动,以此进一步带动周边消费与促动地方产业的提升和转型。

曾经的粮仓存放的是物质粮食,艺术仓库存放的则是精神食粮,在这一层面上,艺术与粮仓的空间实现了天然的同频共振。借用粮仓的场地陈列艺术作品,每个观众进入这个空间,便像是在书架上抽取一本书翻阅,和青年艺术家们的奇思妙想零距离对话,进而让艺术的种子散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进入公众视野生根发芽,广泛生发。这也是我们借由粮仓想要打造的艺术理念,开仓放“粮”,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永不落幕的展览,一个永远对外开放、对外不断输出的艺术空间。

 

展览信息

主       办:   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展       期:   乌镇·粮仓(雕塑系、公共空间艺系)

                  2023年7月29日- 12月31日

                  濮院时尚古镇·禅堂(纤维艺术系)

                  2023年7月15日- 8月27日

学术主持:   班陵生

项目策划:   郑    靖

项目总监:   邱建卫

展览总策划:余晨星

 

策展团队:   张    俊、应歆珣、付    岩、石    冰

项目统筹:   金亚楠、寇树德、杨端晨

布展统筹:   尹    宝

视觉设计:   张文权

影像视觉:   常德军、谢欣欣、齐国鑫

展览地点:   乌镇·粮仓(雕塑系、公共空间艺系)

                  濮院时尚古镇·禅堂(纤维艺术系)

 

开幕时间:   2023年7月29日

开幕式地点:乌镇·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