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讲坛

首页院长讲坛

院长讲坛

许江:“最前线”展览开幕致辞

作者:    编辑: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1-11-18

作者:    编辑:   来源:    发表时间:2011-11-18

  按语:2011年6月30日下午,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联、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美术馆、浙江画院承办的“最前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在浙江美术馆隆重开幕。许江院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只有那种千万里的长征,“最前线”才显出其锋芒,因为长征是由无数个“最前线”连缀而成。
  只有那种波澜壮阔的战役,“最前线”才最为重要,因为战役的攻坚,就是最为前线的地方。
  “最前线”的构想始于赵洪祝书记、茅临生部长等省委领导。他们真切地希望艺术家到建设的主战场和第一线,去表现生活,用艺术的语言、火热的激情解读“十二五”规划。今年初,茅部长和省委宣传部认真传达省委的要求,将大型采风创作活动命名为“与时代同行”,并对活动进行了详细和全面的部署。在文联的全委会上,文联主席团全面讨论和贯彻了落实的计划。4月19日下午,在省人民大会堂的广场上,隆重举行了“与时代同行”大型采风创作活动启动仪式,赵书记向艺术界发出“沉下去、融进去、写出来”的号召,并向整装待发的各支队伍庄严授旗。仪式之后,各支队伍高举红旗,直接奔赴浙江大地上各个建设主战场。这种战争年代的方式,充满“最前线”的畅想,令广大文艺工作者激情满怀。
  在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的协调和支持之下,省美协与中国美院在解读省“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之上,确定了十几个主要的生活点。从今年3月开始就派了多支队伍,奔赴建设“最前线”。这些队伍由著名画家、学科带头人带队,多次深入到“最前线”,他们发挥美术的语言特色,与最前线的建设者们交流,从那里感受时代的精神和人民的力量,领受生活的教诲和大众的呼唤,又从那里用艺术的手法宣传“十二五”规划思想,提升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的文化灵魂。由于他们的带动,各级美协都动员起来,前后有千余名画家投入了“与时代同行”的行列。“最前线”的展览是“与时代同行”大型采风活动的第一批成果,也是浙江美术界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的精神献礼。
  我本人经历了舟山“海洋经济”建设的前线之旅。回想我们在沈家门感受到的沸腾的建设气息,回想那个海岛上仅用三年时间就建造了几十艘万吨轮的民营船厂,回想那个把十节两弹一星的火车移入山谷、要把昔日贫瘠的山谷打造成中国戏剧谷的身为十七大党代表的女支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采风活动的巨大能量。
  艺术界向来有深入生活采风写生的传统,这既是中西文化传统中共有的一种行业性特征,也是新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标志性的深刻内涵。但我想,此次“最前线”大型采风创作活动与以往的写生活动,“最前线”展览与一般的展览,有三点不同和深化:
  第一,“最前线”的采风的点是根据省“十二五”规划中的重大的战略要点和建设主战场而选出来的,而不是艺术家自己去选几个有意思的地方。也就是说,“最前线”写生的任务书来自“十二五”规划的发展蓝图。尽可能深入海洋经济、生态经济、交通枢纽、新农村建设的真实的“最前线”,是这次活动的名称,也是实质内容。整个展览,围绕“十二五”规划,进行了生活的解读、文化的解读,集中突出这次文化活动的动员力,突出“十二五”建设的动员力。动员力将“最前线”和这个展览、将“十二五”规划和寻常百姓联系在一起。动员力成为这个展览的重要亮点。
  第二,“最前线”,写生、写景、写人、写事,全面综合地表现“最前线”的实况,记录这“十二五”建设开发进军前的历史一幕。“现场感”是视觉艺术的重要特点,也是这个展览的又一亮点。为营造这种“现场感”,我们改变了传统写生的画种展现的方式,将第一线的静态的写生与动态镜像布置在一起,构成一个更为真实的现场效果,力图真实反映“最前线”的动人实况。生活的现场感与展示的现场感叠加在一起,使这个展览亮点格外突出。
  第三,“最前线”活动将要揭开的是一种艺术界与当代社会生活联系的新方式。其新,其真正的历史任务书正是在不断地深入生活、深化认识的过程中来渐渐形成。我们说生活即前线,生活即艺术。这个生活不仅是日常生活的细琐历验,而且是时代生活的共同现场,是大时代变迁的亲睹与体验。在这个巨大变迁被构划和将要来临之时,那是一个大熔炉,艺术家将在“最前线”与生活一道被熔铸。在那里,艺术家将直面“最前线”的人事景物,与“最前线”的建设者们直接沟通;在那里,“最前线”的真实生活与生活方式将会激活艺术家的情感和眼光,转化而为艺术“最前线”的创作方式和创作成果;在那里,艺术家与“最前线”将建立一种时代生活的新联系,这种联系将被延续,将为“十三五”、“十四五”留下不尽的话题。今后,文艺家将要制度化地回返“最前线”。当我们使用“回返”这个词的时候,已然赋予艺术与时代大生活以某种根性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到,“最前线”所蕴育的是急骤变迁的时代、消费主义横行的今天,文艺创新的一种新姿态、新模式。
  在布展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对来自采风“最前线”的各个主战场的现场信息和艺术家们的创造的欲念而深深感动;另一方面又对“最前线”的展出,充满了期待。在我身后的大奖状,是献给“最前线”的建设者们的;实际上,这整个展览,都是献给建设者、献给建设者的伟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大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