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讲坛

首页院长讲坛

院长讲坛

许江:写家谱的人

作者:许江   编辑:caaeduadmin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3-09-22

作者:许江   编辑:caaeduadmin   来源:    发表时间:2013-09-22

  按语:2013年8月2日 许江院长为郑朝老师的《国立艺专往事》一书作的序。

  郑朝老师曾是我大学时的国文教师。他所上的课是近代文学史,平时和声细语,但朗读课文时,即刻精神矍铄,仪态庄重,声声由心中发出,音响远播。每当此时,他的眼光总是穿过教室,射向远方。

  那远方在哪里?是一街之高的湖畔,还是湖对岸烟雨中的孤山?从1998年七十年校庆、1999年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活动,到2003年、2008年的校庆纪念学术活动,我们这一代青年教师通过校庆活动,亲身参与了校史的梳理工作,深化了对母校的敬仰之情,树立起传承和发展的历史责任。这些活动从工作和精神上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锻炼。这一系列校史工作的重要引导人正是郑朝老师。这不仅因为他对校史的了解和多年的跬积,更在于他对先辈们的那种深挚的感情,在于他对学院精神脉络的专注,在于他穿越历史、将上世纪初与新世纪的两代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那独特的远望的目光。

  本书讲述的都是一些七十、八十年前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在郑朝老师平实而生动的描述之下,仿佛一份家族往事的集粹,它们如若发光的碎片,拼贴而成建院一代名师的群体肖像。群必求同,这个在中国新文化浪潮中成长起来的艺术群体,抱定“以美育代宗教”的理想,求同于西湖孤山的荒天古木之中,往事历历,如在目前。“怀良辰以孤往”,先辈们的远影投射在湖心烟霞与历史天幕中,虽三言两语,一二件事,却音容宛在,个性突显。这些碎片从浩渺的往迹中打捞出来,虽色彩纷呈,却因其特有的湖山深情、特有的赤子记忆,连缀成一个高潮叠进的精神谱系,一份学院的意味深远的历史家书。郑朝老师正是这位写家谱的人。

  关于一个学院的历史,很少有象中国美院这般的意味深远。这是因为它所处的特殊的年代,它所凝聚的特殊的一代人。有史家称之为上世纪中国美术及其高等教育的缩影,正是出于这个道理。这样一部深厚的历史,其间经历了诸多历史的断层和意识形态的纠葛,它的核心观点的把握尤为重要。我们感怀郑朝老师对校史梳理工作的引领,正是出于他的几个重要的坚持和不懈的倡导。

  其一,对于林风眠先生的认识及其历史定位,这是中国美院校史的核心命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对林风眠先生的艺术和思想远不如今天充分。其时,林风眠先生去世未久,他那在政治漩涡里沉浮漂卷的一生,仍带有诸多政治运动的烙印。对他一生悲惨境遇的正视,是要有勇气和胆识的。对他的中西融合的治校理念的价值认识,关联着学院历史谱系和文化性格的判断,还关系到中国早期艺术教育思想的总体判断,更需要有美术史的真知灼见和精神传统的使命担当。关于这个核心命题的认识,及其之后长达十数年的不断持续的梳理和深化工作,郑朝老师都起了重要的引导和作用。

  其二,关于一八艺社和校园中始终涌动着学生运动的看法及其历史关联。一八艺社,我院历史上第一个学生艺术社团,数度分裂,数度重建,分裂的原因在于对“为艺术”的看法。救亡与启蒙的双重使命是二十世纪艺术的重大命题,它塑造了一代进步青年的历史激情与责任,又推出了孰先孰后的诸多争端。郑朝先生对艺专早期的青年活动和他亲历过的四十年代的进步运动充满深情,他将林风眠对进步学生的支持和保护突出出来,将他的艺术理想与学生运动的内涵联系起来,将学院的传统脉络统一在使命精神和时代担当的基础之上。在本书中,我们既看到了建院一代名师的如烟往事,又看到了一代代进步青年的如火激情。郑朝老师始终葆有这份激情,深深地感染着大家。

  正是由于郑朝先生这样的一生以校史梳理和精神传播为志业的名师,中国美院的校史研究蕴含着一种基本的史论思想,呈现出两个态势:一是让具体的史事与人物汇入学院学术谱系和精神脉络的整体塑造;一是让这种精神塑造穿越不同时代来诠释和面对不同的历史现象和时代风潮,并活化在代代青年的不懈追求之中。今年,正值学院八十五年校庆,“国美之路”学术活动也正在不断地深入,脉络梳理与精神活化的两个态势已经融化在学院的校史和学术活动之中,并通过新生的入学教育,形成了以具体的人事讲叙艺术的道理的生动课堂和优良传统。

  著名意大利导演贝特鲁奇有言“个人是历史的人质”。此话意涵与歧义都颇多。无疑,怎样的学院历史精神将凝聚怎样的学院人心。每念及此,我都格外感谢郑朝老师和对校史工作做出贡献的老师们。新学年开学在即,我提议用本书作为新入学的同学们的赠书。毕竟,家书值千金。

 

  2013年8月2日

  北上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