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讲坛

首页院长讲坛

院长讲坛

许江:风淳窗明书清灵——意写挚友焦小健的油画

作者:    编辑: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1-11-18

作者:    编辑:   来源:    发表时间:2011-11-18

  焦小健挎着草绿色的书包,迈着轻盈的步态从山坡那边飘来。他分明是来说一件什么事的,到得跟前,由于路人不意的叨扰,他没有说,也就轻轻走开。我可以想见多少次他这般轻轻走开,仿佛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其实他从来没有改变过,只是自忖不值得一说。但那飘然来去的过程,如若清风,让人印象深刻。
  小健的风格,一个字:“清”。清是人格的高位,亦是天地自然的美质。宇宙与人心所共有的清明之质,是中国文化心灵的特性。“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左思《招隐诗》)。当得起“清”字,颇难。尤其在绘画上,水墨者,天生一副清浊之境,清泉汩汩,梅下赏月,竹径通幽,禅房木深,清空之境轮转而来;抚琴玩鹤,焚香祭茶,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处处得清品之妙。但在油画,要说“清”字,却难上加难。我在此拈出一个“清”字来送与小健,绝非轻率俯丽。
  小健的油画总是高调,仿佛配了高能闪光灯的相机,取景框中的一切被蓦然照亮、照白,无影的通明中,四墙与景物染得如雪样的丰润。油画从来崇尚深色,总在沉郁中展现油泽的光华。伦布朗、委拉斯凯兹先辈的灿亮,是灯光摇曳下油质的闪现,画的本身从来得益于层层渲染的深邃。小健一反先辈大师的浓重,采用无影通明的高质,并非现代灯光照彻的那般容易,其中处处是色块和边线的经营。但这些经营全然不露痕迹,只在挥洒中一气呵成。小健将人物与景物的暗部和投影统统扫净,只让物的本色在拼接中互补互衬,流风爽亮。小健在绘画上做着减法,把一切提亮提纯,拧出光彩来。小健的油画如流风般清淳明快,在一瞥之间就打动了我们。
  一般的肖像画,笔下人物重自然神情的塑造。小健的人物却总有一种摆姿。就像某类摆拍的照片,人物被有意地置放在某种格式之中,在蓦然相向的瞬间,显出更为本性的遗露和表白。小健笔下人物的身后总有一个“框”,或者是远处的门扉,或者是长沙发的轮廓,有时又是手中的一把打开的伞。这类“窗扉”蕴着清光,曾经是中国诗人赏爱的自然感受。最早的山水诗人谢灵运说“群木既罗户,众山亦当窗”,文同的《瀑光亭》诗云“日影上高林,清光动窗牖”。小健将窗牖清光的直觉用到了油画肖像画之中,通过这些框,让光影凝作一处,收敛成一份纠结和比照,晕化为一泓淳化的清明。那画中人又往往被兀自闪动的光亮所惊扰,那一眼皓白,满窗清光,赋予人物某种游离的神情。那惊异的直眸和木然的神情,恰是画者自己此时此在被蓦然揭开的显现。
  让我们将目光再推近一点,看看画家——这形象诗人如何撷取那第一线的光亮,化育成笔端挥写的清灵之气。在那些小道具、小器皿中,在短裙长裳的转折衣角处,小健如此这般将笔头如乐师般地弹奏:用黝黑激起脂粉的苍润,用高光挑破深褐的沉郁,让玻璃彩陶闪电式地放光,让葡萄苹果炸开似地含苞欲放。那笔触在色层恰到好处之处,挑动视神经,挥洒可能的书写的笔调,把画者特有的酣畅的清灵注入其中。与此同时,小健让我们从新的层面上体味传统的清空之妙,让那悠远的清境以新爽的面目来完成某种文化的现代性的转换。
  小健的“清”是有天赋的,旁人仿不得。画境有雄博,有飘丽。小健怀此如风的清淳、如窗的清明、如书的清灵,无往而不是清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