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讲坛

首页院长讲坛

院长讲坛

许江:十年塑三窗 人文奠高山

作者:许江   编辑:caaeduadmin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3-09-22

作者:许江   编辑:caaeduadmin   来源:    发表时间:2013-09-22

  按语:2013年6月22日,院长许江为《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年鉴2003—2012》作序

 

  翻阅美院美术馆十年年鉴,仿佛行走在故乡的熟径之上,景色依然触目,风光历历如在眼前。

  2003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夏日,盼眼欲穿的南山校园终于建成。11月,筹划和进行了两年的“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考察计划”在新建成的美术馆中展出,美院新美术馆以一种新的文化关怀的气象拉开了帷幕。直至今日,我还清晰地记得开幕的盛况,记得亚洲五城艺术家和全球的艺评家们会聚一堂的激动。世纪之初的中国,城市美术馆远未充分开发,我院美术馆三千平米的展示空间在杭州已属最佳。这种新馆与西湖湖山相依而呈现人文鼎盛的气象,格外沁人心脾,它拉开了国美研创展示的新纪元。

  回溯1927年由蔡元培先生亲自拟定的《创办国立艺术大学案》中论及办艺术大学之地时所言:“窃以最适宜者,实莫过于西湖。盖其地山水清秀,逶迤路百里,能包括以上各名胜之长,而补其所不足。……将来若能将湖滨一带,拨归艺大管辖,加以整理,设立美术馆、音乐院、剧场等成为艺术之区,影响于社会艺术前途,岂不深且远耶!”在75周年校庆大会上,我曾深情地呼唤:新的美院、新的美术馆该怎样告慰先贤们的在天之灵啊!

  转瞬之间,美术馆的开幕已历十载,先后举办的展览大大小小已逾百回。美院的美术馆与音乐学院的音乐厅、戏剧学院的剧场一样,是检验成果的田园,是研究和交流的现场,是美院外观与内视的重要窗口。首先,十年的展览塑造了一个使命之窗,国美的使命之窗。当年蔡元培先生直呼:“建立国立艺术大学,以美的心唤醒人心,以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以美心唤人心是美院的使命。2008年是美院80周年校庆,从2007年始到2009年末,学院在美术馆举办了“学院的力量”系列展,以“沧桑入画——吴冠中艺术展”为先导,引出美院的历史回溯、先辈的沧桑悲心、湖山的诗性情怀。接着“传承与使命”、“临风塑质”等展览展示书法、雕塑等传统艺术的继承与拓新的使命担当,以“国际海报展”、“叩键问版”等展览展示平面艺术、数码技术与当代版画的最新探索和讯息,又以“五谷杂粮”、“十八案”等展览展示中国美院特有的朴质原发的实验状况及其与全国美院之间的交流,并于2008年的校庆日举办隆重的“学院的力量——中国美术学院新时期三十年发展文献展”,生动地展现了30年的学术长旅,30年的社会担当,30年中一代代人的奋斗与命运。这之后又展出“第六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双年展”,2009年展出“万曼之歌”,集中展示和研究万曼的艺术与中国新潮美术的学术关系,为万曼的艺术奉献凝定了一个历史性的学术定位。这样一个跨越三个年度,包括众多艺术品种,涉猎传统与拓新的不同领域,触及个人和集体的时代情怀和历史命运,来全境头、深角度地展示今日学院的变革与创新的系列展,在中外展览史上是少有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展览无论溯流还是履新,无不指向学院的精神:学院的使命担当,学院的方法批判,学院的湖山诗性,学院的媒体变革以及它们的气形迹化与品格特征。这个系列展让学院的使命与各个不同专业联系在一起,与本土、历史、忧患、拯救、重生等联系在一起,产生学院意识所特有的思想厚度和使命担当。如果将这些展览的画册摆在一起,我们将面对当代学院的思想变革、内涵拓新的巡礼,并深刻地感受到这个独特智性群体所蕴藏着的创造历史、感化人心的使命与力量。

  十年的展览同时还塑造了一个学术之窗,一个变革创新年代的学院的学术之窗。今日时代,全球境域与本土关怀的关系是发展中国家文化战略的核心关系,它纠结着认同与差异、普世与地域的诸多文化命题,也镌刻着开放与重建、传承与拓展的诸多学术尺度。国际视野与本土关怀既是学院学术发展的双轮驱动,也是美术馆展览策划的双轮驱动,其文化立场源于中国当代的集体精神。以开放的国际视野来砥砺视觉艺术的本土关怀,以深切的地方生活及关怀来推演文化上的本土重建,已经形成学院学术和展览策划的重要特征。“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考察计划”是最重要的代表。在东西方历史性的对话格局下,亚洲各国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被长期掩蔽。如何超越东西二元框架,深入亚洲地缘文化政治的沟通与思考,并以当代艺术作为文化生态的交流和考察对象,廓清彼此共对与共享的困境和经验,正是这个考察计划的主旨。短短两年时间,中国艺术家的足迹遍布伊斯坦布尔、曼谷、德黑兰、京都奈良以及杭州等亚洲五城,深入五城文化机构、院校、艺术社群,考察众多纷沓繁复的文化生态,提出世俗社会、图像禁忌、日常生活、身份谜结、历史记忆等多重命题,并以“双重时间”为题,提出“亚洲现代性”的思考,指向亚洲本土生活改造的不同特征和经验。考察计划最后形成一个大型的综合性报告和五城艺术家的邀请展。这个展览既是对本地考察的源于实地的反映,又是对于亚洲文化精神的一种富有创造力的回应。这是一次值得纪念和不断总结的考察计划,也是美院学术精神的突出的时代体现。直至今日,它的诸多考察方法与话语,仍活在亚洲文化交流之中,活在中国本土重建的诸多文化思考之中。它也使得我院通过后来的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以及“从西天到中土”等一系列相关当代思想和艺术展览的推进,成为关于亚洲“后殖民”文化批判与反思的学术据点,成为亚洲思想交流的重镇。

  十年的展览更使美术馆成为一个创新之窗,美院师生共同的创新之窗。2004年9月,“怀文抱质——中国美院首届中国画博士生毕业作品展”隆重开幕,这是中国乃至全球绘画艺术博士的第一次专题展,它深化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文人传统,将美术学科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11年始,我院率先将各学科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创作组织在同一时段展出,让整个校园成为一片创作丰收的田园,让毕业季成为杭州市民的节日。每当这样的时候,我们都加倍感受到青春漾溢着的创造激情与活力,加倍感受到教学改革的力量与成果。这样密集的展览,这样大容量的视觉与思想的交流和撞击,只有这种大学的美术馆中才会发生。

  使命、学术、创新,是一所学院的核心,这个核心在美术馆的展览中得以滥觞,得以彰显,得以推行,并形成一种重要的学院学术气象。随着大学内涵式发展,我院的美术馆将出现以中国国际设计艺术博物馆、浙江民艺博物馆、潘天寿纪念馆和美术馆为一体的博物馆群,拥有德国包豪斯藏品、中国皮影藏品等重要收藏。学院的剧场也改造成美术馆的圆厅,美术馆的建设和使用都将进入新的阶段。但这个学术的核心不容改变。“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大学的望境有二境,一是自然的山水之境,二是创造的人文之境。美术馆正是这个美院的人文望境的第一座高山。使命是它的巍峨,学术是它的宏阔,创新是它的奇观。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这座山增高添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