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讲坛

首页院长讲坛

院长讲坛

许江:携手护乡土 同心铸乡愁

作者:许江   编辑:caaeduadmin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4-03-20

作者:许江   编辑:caaeduadmin   来源:    发表时间:2014-03-20

  按语:2014年3月18日,院长许江在我院与浙江省建设厅战略合作会议上的讲话。

 

谈厅长、建设厅的各位专家和领导: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中国美术学院与浙江省建设厅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这是我们学院和省厅签署的第一个战略合作协议。合作项目主要在乡村建设方面,可见今天全社会对城乡建设的重视。合作协议的签署也说明我们学院更深地参与了浙江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的建设。这个合作协议是建设厅率先作了很多思考,主动联络,找到王澍老师考察和商谈合作事宜,在这里我们向建设厅各位专家和领导多年来为浙江的建设所作的努力和贡献,表示深深的敬意!

  前几天中央、国务院出台《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城镇化建设是我们国家强国富民、建设发展的核心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包括产业经济命脉、城镇合理布局和基础建设、城镇综合治理和公共服务、环境质量和城镇建筑、乡风民俗和礼仪风情等等在内的综合工程。如果我们将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比作一个人,那么产业经济是血脉,交通能源是消化系统,城镇管理和公共服务是神经系统,环境与建筑是躯干,乡土精神和城镇风情是心灵和灵魂。作为一个整体,城镇化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像我们看人往往先看外表一样,城镇化建设当中的城镇建筑首先被人们所关注,但实际上建筑被诸多的内在项目所决定,上面讲的血脉、消化、神经和心灵都影响甚至决定着建筑的外表。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万众瞩目、全民揪心的事情,一边是翻天覆地的巨大变迁,一边是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带来的诸多问题,受到最多关注和批评的是生态的问题和乡土流失的问题。生态的问题好理解,大家都重视;乡土流失,乡土指的不仅仅是青山绿水,而且指向一个地域、一个民群的传统与特点,乡土流失所指的并不是土壤的流失,而是这个地域、民群的传统根基和生活特色的流失。如何克服这种流失、促进乡土的活化和重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乡土的保存和活化问题似乎首先与建造相关,但是实际上它有着更为内在的关联和根源:

  第一,乡土保存与现代化生活之间的观念冲突。这个观念冲突非常强烈。一般的老百姓认为,新生活就是新房子,新房子就是洋房子,所以我们20年来看到杭州的周边遍地的农居建造,那个万千铁塔指向天空的奇观就是一例。现代化的弊端是全球化,而全球化的内质是西方化。中国城市建设的趋同化揭示了相关的痼疾。如何保持中国乡土社会和乡土建造的个性,在建造中不断返回乡土根源的深化,还有待于观念认识上的提升。

  第二,乡土保存与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之间的现实冲突。老房子令人怀念,但是和今天的生活方式,尤其和今天的生产方式存在着现实的冲突。2001年,我曾经带着王澍他们到几个水乡去走了一下,当时是因为有位中央领导提出是否能够改变一下杭州郊区农居房屋建造千篇一律的现状,美院能不能做出十几种样板房。我带着大家去乌镇的东栅,当时的乌镇党委书记陈向宏告诉我们说:“我带你们在这里走一走,我们天上已经没有电线了,我们也不允许随意排水”,刚刚一拐弯,有老两口在水边用一个简陋的洗衣机洗衣服,洗衣粉泡沫正排向水里。书记尴尬,老两口尴尬,我也尴尬。问题在哪里?就是已经变化的生活跟老居所之间的矛盾。那次考察后我们开了研讨会,陈向宏也来听。到了2005年盛夏,他给我写了一封信:“许院长,我守不住了。我不让这里的老百姓装空调,老百姓说谁不让我们装空调,让这个专家和领导到这里来,跟我一起不用空调生活一个星期,他耐得住,我们就不装空调。”我坐在空调房间里面读这封信,我觉得我虚伪,我做不到。那个依水而居、依水而族的原朴年代已然逝去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办?最好的乡土保存就是回应内在需求的乡土改造,使之与发展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相配套。乡土改造特别昂贵,既要保护,又要满足飞跃发展的新需求。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的做法是保护产业化,把保护交给旅游,另外建新的住宅。这也带来了弊端,在乌镇,在洋河,在那些传统保护开放很好的区域旁边,恰恰是现在开发最纷乱的新区。

  面对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当王澍、陆文宇这些建筑学院的专家们和建设厅一起来做这样一个乡村改造内涵性质的合作,我非常赞成,我多年来对这方面也有很多的思考,前两天和他们还有一些探讨,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情,其意义实际上超过了建设厅和一个学院的联合改造,它将会有一个更为广泛的意义,是与浙江“五水共治”伟大工程相伴而行的一个新的切入平台。我觉得美院建筑学研究在这方面有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在美院人文学科的综合氛围中,我们建筑学院提出重建本土建筑学,尤其针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乡土流失,就是我刚才讲的乡土流失,提出了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考。在这个方面,美院的建筑学院是一支有使命感和责任精神的队伍。我自己这方面体验也很多,大概也是十多年前,当时的丽水市委书记楼阳生找我,“许院长,你能不能派人为丽水的乡村改造做一个示范?”事实上在我们去之前,那里的大港头已经请人做了一个规划,我一看差点昏过去,那简直是把美国白宫给搬进去,正中间就是一个美国白宫式的建筑。所以后来美院邵健的团队去参与了,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今天的丽水的变化已经是天翻地覆了,前几年我跟王澍去看了一回,整个山谷已经完全变化,这个变化会是怎么样,我们拭目以待。我觉得这里边很大一部分问题是建筑界自己缺少责任,仅仅将之当作一个“活儿”来做,当一个“挣钱的事情”来做,没有一种守望家园的乡土责任,而且我们学院是一直有这样责任和使命感的。

  二、这支队伍在王澍教授的带领下,长期以来做浙江乡土建筑资源普查,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研究方法。

  三、这支队伍有一个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众多的国际建筑师都对这样的课题高度重视。前两天我们请美国和瑞士的专家,他们都到过洋河,都已经参与了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国际网络也是我们的优势。

  刚才我简要地看了一下双方合作的内容,我都非常赞成,在这里我代表美院表示一个基本的态度。

  第一,对于协议当中的几项,包括谈厅长讲的五项内容,美院全力支持,支持以王澍团队为首来参与这五项工作,不负重望,做好课题研究。

  第二,我们将提倡和支持将乡土改造纳入研究生招生和专业教学系统。王赞副院长其实今天原有招生阅卷的工作安排,我说一定要来,因为他管教学,让他来感受一下气氛,看看怎么样把这么重要的项目纳入我院的研究生和专业系统教学,使乡土改造成为我院教学改革的特色和核心项目。

  第三,那天王澍教授提到在未来可能的情况下,能与建设厅选择一个好的地方,共建乡土学院,来实地研究乡土改造的课题。不是在城市找一个地方,而是在乡村找一个活的地方。因为事实上这个课题不是盖盖房子的问题,它是一个整体,一个社会的“型”。这样的“型”便于研究传统的活化、乡土的重建。我们要在那个地方进行一个长期的跟踪实验,在那个实地来进行教学,来培训、培养人才。将来的村官一定要有乡土精神,所以在这里作为展望而提出来。

  习总书记不久前提出城乡建设要看得见山水,唤得起乡愁。这个乡愁不是一般的愁绪,而是对于乡土家园的怀念,对于乡土流失的忧患。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今天的签约特别有意义。我代表美院一方面畅叙我们对乡土保护、乡土改造的认识,另一方面表达一下我们对这个工作的措施和保护。就讲这些,谢谢大家!